——回忆录(二十七)

红梅

我这一辈子 <p class="ql-block">第一章:童年</p><p class="ql-block">27. 读技校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离开关山农场,离开了下新河街本院,去余家头分院开始正规上课读书学习。这是进技校后的第三次辗转,又一次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这里是水运学院的分院,地广房稀,仅三栋房子:一栋7层楼的教学楼,一栋四层楼的学生宿舍,一栋一层高大的大礼堂兼食堂。除了这三栋房子,四周全是和平公社的菜田和瓜田,菜田旁边有一杂货铺和小餐馆,除此之外给人感觉荒凉一片。</p> <p class="ql-block">1961年三位鄂州籍同班同学拍照</p> <p class="ql-block">  转入余家头分院后,我们与分院的大学生同住一栋四层楼的学生宿舍,同一食堂吃饭,同一教学楼上课,基本上是同吃同住。不同的是不同教室不同学科内容,他们每天都早早起床趁清晨的第一缕晨光,在空旷的一角传来一阵独特的诵读声,好似伏尔加河悠扬春水般的俄语单词,在晨风中碰撞出清脆的韵律。不同于汉语的四声抑扬,这些带着卷舌音的音节,为空旷寂静校园的清晨增添了几分异域的诗意。给我们这些年少的技校生留有既深刻又带有几分敬畏之心,因此天长日久我们互生好感,不论是在食堂进餐还是进出在学生宿舍,仨仨俩俩之间都会友好的问声好,有时也互串”门户”,到他们寝室与他们谈天说地,跟他们学吹口琴吹笛箫,学着学着也能吹出一段简谱,分享快乐,并且还得到一大哥同学赠与的二色竹笛方便常练习。</p> <p class="ql-block">1961年一位大学生哥哥送的竹笛</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虽年龄最小,13岁的我单纯简单,胆小羞涩,跟着年长的同学一起结交大学生感觉特快乐,喜欢听他(她)们幽默风趣的谈吐,尤其感觉与之相处能增长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时至节假日的时候,或放寒暑假真有点难舍难分,还舍不得离校回家休假,但那些比我大的哥哥姐姐般的同学,包括大学生,他们会赠送明信片或贺年卡作为分别纪念。</p><p class="ql-block"> 在互赠礼物的同时,有位大学生王哥哥在明信片上写下:鸟美的是羽毛,人美的是学问。赠给同班16岁的刘富贵女同学,她收到后高兴的给我们几个同学看,几个比我大的女同学都开玩笑的说:王哥哥看上你啦!只有我不以为然的认为:这两句话写得太有学问了,意义深刻,催人奋进学习文化,人美不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学问的道理。从此以后,这两句话成为我学习的座右铭,牢记于心。</p><p class="ql-block"> 不过,若干年以后,我也萌生了当年同学们的那种想法:王同学真是看上刘同学才这么写,以此表达爱意,回想起来他(她)们俩还真般配,不论是身材,五官长像还真有些像,用现代语说:真有夫妻相。至于他(她)们成真了没有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七层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红梅</p><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