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二十七日,行摄金华。穿古子城,过婺州公园、广厦公园,至铁路文化公园,返经金虹桥、五百滩公园、黄宾虹公园,过通济桥、婺州公园、八咏公园,驱车而回。于黄宾虹公园的看到这斑竹和杨梅树,遂拍之以记。</p> <p class="ql-block">斑竹,又称湘妃竹、泪竹、散生科等,为禾本科刚竹属的乔木状竹类,高达15-20米,直径可达8-10厘米。其茎和分枝均有紫褐色斑块和斑点;竹环均隆起;竹鞘呈黄褐色,侧边有耳和毛;竹叶呈三角形至带形。笋期5月-7月。传说,舜帝的第二个妃子听闻舜帝去世,眼泪落在竹子上形成斑点,故名为“斑竹”。</p><p class="ql-block">斑竹原产地在中国, 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日本也有栽培。斑竹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旱、耐寒,不耐水湿,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壤土。繁殖方式一般为母株移植繁殖。</p><p class="ql-block">根据《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载,斑竹有清血热、透斑疹的效果,用于治疗温热病,也可以祛风除湿,止咳平喘和止血,《红楼梦》中“斑竹一枝千滴泪”一句体现了林黛玉纯洁、寂寞、悲凉的身世与命运,体现了斑竹的文化价值。斑竹绿叶青翠,竿色斑驳似泪痕,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可广泛应用于庭院和公园绿化。斑竹材质坚硬,韧性良好,是优良用材竹种,可加工成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杨梅,为杨梅科杨梅属的常绿乔木植物,树冠整齐呈球形;枝脆易折;叶革质,互生,呈披针形或长倒卵形;雌雄异株或偶有同株;雌花序为柔荑花序,为鲜红色的丝状;果实是核果球形,外表面有乳头状突起;果色有红、紫、白,粉红等色;花期4月;果期6~7月。杨梅又名龙晴、朱红,因其形似水杨子,味道似梅子,故取名杨梅。</p><p class="ql-block">杨梅原产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施岙遗址有迄今中国年代最早、最为确切的杨梅树遗存,树木年代为公元前2520年,距今已有4500多年。如今在中国华东、湖南、广东、广西等地都有种植,在日本、朝鲜和菲律宾也有分布。杨梅喜温耐寒,不耐酷热,喜湿耐阴,生长在海拔125~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喜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富含石砾的酸性土壤。杨梅的繁殖方式包括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及播种繁殖。</p><p class="ql-block">杨梅的药用价值较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盐藏食,祛痰止呕哕……咽汁,利五脏下气。”有和胃消食、解暑止泻的作用,但一次不宜多吃,容易上火。杨梅有“果中玛瑙”的美誉,是中国南方的水果;含有丰富的养分,除供鲜食之外,还可加工成果酱、罐头等,是食品和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杨梅树终年常绿,是园林绿化的优势树种,并且树根固氮能力强,是一种非常适合退耕还林的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