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的端午,靖西的药市

门缝里的光

<p class="ql-block">  当五月的薰风夹着端午节温情的气息吹到祖国南部边陲,来到这个在中国版图上不太起眼的河谷山川,在广西百色的右江河谷平原与南部边境靖西,虽然两地距离不远,却在端午节日里以不同的姿态绽放传统佳节不同的色彩,宛如动感十足的民俗画卷和馥郁芬芳的医用餐厨,别具趣味,令人感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相同的节日,不一样的视觉,呈现了“你的端午,我的药市”的百色魅力。它既有右江赛龙舟的激昂奋进,又有“麽乜”香囊的精巧温情;既有两地特色美食的味蕾诱惑,更有靖西端午药市的浓郁药香,承载着壮族历史的记忆与山民医药的文化传承,散发着难以抑制的节日亢奋,呈现新时代边民生活的斑斓色彩。</p> <p class="ql-block">  在百色城,端午节日的热烈从三江口的龙舟赛开始。近年来,右江端午龙舟文化节,虽然时断时续,年有不同,也有在龙舟赛时大雨滂沱,风雨交加,但是从来不缺少市民的热情,哪怕是让端午水淋个“落汤鸡”,市民也不能缺席在三江口两岸现场为运动员加油鼓劲的机会。龙舟赛早已不是单纯的水上竞渡,它包含了必争上游、团队协同、永不服输的精神,这正是中国人不可缺少的精气神。当那一条条龙舟在右江水面上蓄势待发,你便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兴奋。这些龙舟,将壮族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黄色,那代表吉祥的色彩;红色,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一声令下,鼓手有节奏地敲击,身着红衣、黄褂或其他颜色的龙舟手们齐声呐喊,鼓声阵阵,桨叶划破水面,水花飞溅。岸上观众的呐喊声、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这是力量的角逐,同舟共济的气概,更是团结向上精神的彰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龙舟赛的热闹交相辉映的,是百色城及周边特有的手工艺品“麽乜”香囊。“麽乜”用绵绸或土布精心缝制成人形或宝珠状的用品,再细心地填入艾草、菖蒲等晒干中草药。这些小小的“麽乜”,承载着驱邪避秽、祈福平安的美好寓意。在龙舟文化节上,“麽乜”安静地与其他特产在百色森林公园或沙滩公园展示区,它们往往与各县的水果、茶叶特产,和热气腾腾的美食相伴相生,与热闹的龙舟赛形成鲜明的对比,却又和谐共生。一个是力量与速度的展现,一个是细腻情感与传统信仰的寄托,把各地文化的交融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大开眼界,大呼过瘾。</p> <p class="ql-block">  而在百多公里之外的靖西,没有龙舟赛,却有端午药市的独特喧嚣,这是全国少有的在端午节里举办的传统药市,这个传承有数百年历史的节庆型药市民俗,都是约定俗成,自然形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前,靖西当地群众便纷纷上山采药。这个季节是正是山里草木苏醒,生机勃发的季节,山民熟知每一种草药的生长习性,在山林间穿梭,在山崖边寻找,在石头缝中搜寻,不放过任何一味大自然赐予的珍贵药材。端午那天,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市区,街道上已摆满了各种中草药,上千种草药汇聚一处,形成了壮观的集市。那规模,不亚于每年一天的“风流节”,卖药的、买药的、治病的、看热闹的、来旅游的,把药市和周边街道挤得水泄不通。</p><p class="ql-block"> 走进药市,那浓郁的草药香气瞬间将人包围。有鸡血藤,这壮族传统药材,用于活血通络、祛风除湿;十大功劳,根、茎、叶均可入药,药效广泛;灵芝,被视为滋补强身的珍稀药材,静静地躺在摊位上,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不凡;何首乌,形状各异,带着岁月的神秘;田七,靖西的特产,被誉为“南国神草”,以其活血化瘀、止血消肿的功效,成为药市的核心交易品种之一。</p> <p class="ql-block">  药市里,在水泥板铺开的油布上,灵芝如红云堆叠,何首乌蜷曲似人形,石菖蒲扁细青翠,干艾草灰暗清香,马鞭草成捆成排,金不换硕大浑圆,黄连根枝干枯如柴,空气中交织着辛香、苦香、甜香,像一曲复杂的交响曲。最热闹的要数壮医义诊区,老医师的铜盆里泡着新鲜的艾草,药锤敲打着患者的肩颈,蒸腾的热气里,围观的孩子们好奇地伸手触摸那些陌生的草药。拔罐的露出肩背,一个个玻璃罐吸住身体,卷起一圈圈血色红淤。刮痧的后脖颈在牛角片刮过后迅速泛起一层层红痧,让病人大呼解压、轻松。一些民间的跌打损伤药酒瓶整齐排列,土医正大声地招徕顾客,群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药市不仅仅是交易的场所,它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地方。药市起源于壮族先民对瘟疫的防御需求,民间一直流传着“药气防百病”的说法,认为端午节当天逛药市、饱吸百草药气可预防疾病。壮医药经验的交流也在这里热烈展开,药农和药商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采药、炮制、用药的经验,让古老的壮医药知识得以传承。</p> <p class="ql-block">  在靖西,药市从来不是冰冷的交易场,而是活着的医药课堂——药农会教你辨别野生与种植的田七,壮医会告诉你如何用艾草煮水治风湿,就连卖粽子的阿婶,也能说出几种药膳的搭配。更妙的是药市衍生的药膳:田七炖鸡的土陶锅在火上咕嘟作响,艾叶糍粑裹着芝麻馅,还有用吹风蛇泡的土酒,琥珀色的液体在粗瓷碗里晃荡,喝一口便觉五脏六腑都透着暖意。</p> <p class="ql-block">  在美食的世界里,百色和靖西的端午同样令人陶醉。灰水粽,这用草木灰浸泡糯米制成的美食,色泽金黄,宛如秋日的暖阳,口感好,甜粽搭配蜜糖,甜蜜在舌尖散开;咸粽以芝麻、花生、猪肉为馅,咸香可口。它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承载着壮族团结和睦、吉祥的寓意。靖西部分地区还会包形状独特的“羊角粽”,在家中熬醋液、烧艾草,通过药浴净化身体,预防皮肤病。五色糯米饭,那用枫叶、黄姜、红蓝草等天然植物染成黑、红、黄、紫、白五色的米饭,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它象征着自然和谐与健康。艾草粥,桂西壮族夏季的传统食品,用鲜艾叶与大米同煮,带着淡淡的艾草香,温气血、祛寒湿。靖西端午药市期间,民众还会将中草药如田七、艾草入菜或泡酒,形成独特的药膳文化。药市的药膳展销区里,田七炖鸡等壮族药膳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吸引着人们品尝。</p> <p class="ql-block">  暮色中的桂西大地,有人在包羊角粽,有人在熬药浴水,有人在给龙舟刷最后一遍桐油。百色与靖西的端午,是水与山的融合,是劲与美的化身,两地同心,却以不同的姿态,书写着同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你的龙舟载着千年的豪情,我的药市藏着草木的慈悲,而我们共同的端午,永远是连接天地、对话古今的仪式,续写壮民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态中凸显团结、融合、奋进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