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风雨🌸心向明月

友刚自传

<p class="ql-block">  人间烟火,风雨仆仆从老路口回到家的我,累得一屁股倒在沙发上,开始凝神休息。可脑海中仍在想着今天在店里买车的一位美女的话。那是怎样一位优雅、空灵、通透的女子呀,她落落大方地坐在我对面,主动和我拉起家常,我给她泡了一杯翠芽茶。天,菩萨,结果她那旗袍上的茉莉暗纹与杯中茶烟共舞,开口便是"玉要养,人更要养" 的清透。这个经历两次婚姻淬炼的女子,从灶台烟火里的"黄脸婆" 蜕成月光下的 "发光体",近五十岁的眉目间流淌着 "人生由我" 的笃定,让我惊觉:原来岁月真能把人酿成酒,而非泡成茶。</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努力的人,时光亦会善待每一颗向暖的心。半生风雨涤荡后,我终于读懂,中年不是暮色将至的叹息,而是命运馈赠的一场盛大修行--裂痕里藏着光,茶垢中养着香。曾经跌撞留下的淤青、执念凝成的茧,都化作通往澄明之境的阶梯。</p><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该如何真正坦然从容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和生活中与之关联的人和事呢?我想,真正的从容,应是自己内在觉醒时的清醒自知,是自己学会释怀后的云淡风轻,更是自己修炼“无情心”后的通透豁达。</p><p class="ql-block"> 内在觉醒:破茧成蝶的生命顿悟</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在东阳的人潮里,看见一张张疲惫而又无表情的脸埋头机械地滑动手机屏幕,像极了精密运转的齿轮。我也曾是其中一员,把自己困在“成功”的模具里:为了评上高级职称、为了那一张张冰冷的获奖证书千方百计、用尽洪荒之力,为孩子的升学焦虑辗转难眠,为维系人脉在违心地强颜欢笑。直到某个秋夜,东阳江边的风卷着失败灌进衣领,我蹲在中山大桥上哭到颤抖,为自己的付出无所回报,为自己的满腔热情再一次被撕得鲜血淋漓,才发现初心早已遗落在 "应该" 的迷宫,自己早已忘记为何出发。那一刻,仿佛有束光穿透迷雾,照见了内心深处那个疲惫不堪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中年的觉醒,正是打破这种绝望的利刃。我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坐标系,不再用他人的标尺丈量自己的人生。就像陶渊明挣脱仕途枷锁,在“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中寻得本真;苏东坡历经宦海沉浮,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笑对风云。这种觉醒,是对自我的重新发现,是将蒙尘的初心擦拭干净,让生命回归最质朴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觉醒后的生活,充满了温柔的反叛。我推掉无意义的社交邀约,在晨光里静静听书;放下职场的焦虑,陪家人沿着湿地公园那条再熟悉不过的路徜徉。这些看似“浪费”的时光,却让心灵重新找回了呼吸的自由。当我们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生活便不再是疲于奔命的追赶,而是一场随心而行的漫步。</p><p class="ql-block"> 学会释怀:与岁月温柔言和</p><p class="ql-block"> 一杯水,你渴的时候它就贵如黄金,你不渴的时候它就寡然无味。一束阳光,你冷的时候它温暖无比,你热的时候它却炽热可恶。所以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哪有什么绝对的好坏。一念起,风声鹤唳,烦恼丛生;一念落,繁花似锦,心境豁然。回头看看过往所有的关系,那些你童年时、少年时要好的朋友,你还记得他的名字吗?你还记得他的样子吗?他曾经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但他现在还在你的生活里吗?还有你曾经为之魂牵梦绕、哭得肝肠寸断的前男友和前女友,现在你还会偶尔想起他或她吗,当你想起他时那种撕裂般的痛苦还在吗?或许再度见面,你也只是淡然一笑,轻描淡写地说句:原来你也在呀!</p><p class="ql-block"> 老家抽屉里,至今躺着两本厚厚的带锁日记本。那里曾藏着一位怀春少女对"白衬衫少年" 的千般执念。去年翻出时,褪色字迹里跃出的不是心悸,而是看客般的莞尔 —— 原来当年的 "山无棱",不过是青春湖面的涟漪,不过是时光长河里的一粒沙。中年的释怀,往往始于这样的瞬间——当我们站在岁月的高处回望,那些曾以为跨不过的坎,早已变成身后蜿蜒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我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起的思绪和梦想而成就了我。学会释怀,不是遗忘,而是接纳生命中的不完美,原谅曾经的遗憾与错过。就像秋天的树,坦然地抖落枯黄的叶子,因为它知道,唯有放下过去,才能迎接新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释怀是一场与自己的和解仪式。我们原谅父母的不完美,理解他们也曾在时代的浪潮中身不由己;我们放下对孩子的焦虑,明白成长自有其节奏;我们接纳职场的起伏,懂得人生本就充满变数。当执念的枷锁被解开,心灵便如获新生,能够以更轻盈的姿态拥抱当下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修炼“无情心”:超然物外的人生智慧</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无情”,并非冷漠无情,而是阅尽千帆后的通透豁达。它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是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中年的我们,早已历经过生活的捶打,深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唯有修炼一颗“无情心”,方能在风雨中站稳脚跟。朋友创业失败,负债累累,却依然能笑着说:“大不了从头再来。”这份豁达,让我深受触动。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依然奔跑;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在痛苦中依然能保持清醒。修炼“无情心”,是学会在得失面前保持淡定,在荣辱面前守住本心,在喧嚣中觅得宁静。</p><p class="ql-block"> 来者要惜,去者要放,静而不争,万般随缘,既然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如果心无所待,那就随遇而安。这种“无情”,实则是更深层次的有情。因为懂得生命的无常,所以更珍惜当下的拥有;因为看透世事的复杂,所以更向往简单的美好。就像杨绛先生历经百年沧桑,依然能以平和的笔触写下《我们仨》,在岁月的磨砺中,淬炼出至真至纯的人生智慧。暮色渐浓,推开窗,已是万家灯火,一轮明月正爬上屋檐。</p><p class="ql-block"> 半生风雨,终教会我们与生活温柔相处。内在觉醒,让我们看清生命的方向;学会释怀,让我们放下过往的包袱;修炼“无情心”,让我们拥有直面风雨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此刻方知,中年不是人生的归途,而是另一段诗意旅程的起点。愿我们都能在岁月的流转中,修得一颗如明月般澄澈的心,不困于情,不乱于心,淡然自在,从容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