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尊严还给老师

平安顺意

<p class="ql-block">  近日,某地“泚水老师”的事件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并迅速登上了热搜,被泚水的老师不仅被学校记过处分,还被行政拘留十日。</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结果,让所有的有责任心的一线老师,有良知的家长寒了心。</p><p class="ql-block">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和其他行业的人一样,也是凡夫俗子,也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为什么要赋予老师那么高的要求?难道仅仅是因为职业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老师惩戒学生固然有点过激,被学校处分尚且还能接受,但被行政拘留,还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才疏学浅。)</p><p class="ql-block"> 事情的来胧去脉,网民们在网上都有了解,涉事的老师已经59岁,马上就要退休,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数学拓展课上,自己掏钱买糖果奖励答对题的学生,希望通过奖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名学生因没有得到奖励,就对老师泚水。(我始终有一个疑问,学生到校拿水枪干啥?打水仗?还是道具?还是……)</p> <p class="ql-block">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教了几十年学生的老师不淡定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没有把控好惩戒的尺度,把泚水学生拉到教学楼的楼道,抱起来,推开只能打开20公分的窗户,吓唬说要扔下去。</p> <p class="ql-block">  事情发生后,学校给涉事老师处分,老师也向学生及家长道歉了,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可谁知还有后续,后续的后续……</p><p class="ql-block"> 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要给孩子做什么样的榜样呢?这要把孩子往哪条路上引导呢?这要让孩子以后如何和同学,同伴相处呢?孩子的处境,孩子的未来,孩子的人生观,堪忧啊!看似赢了的家长,究竟赢得的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悲哉!</p><p class="ql-block"> 要说这位涉事老师冤不?冤!“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本该给教师生涯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却谁知一不小心,进了班房,给教学生涯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要说他不冤吧,也不冤!学生答对题是份内的事,何必自做多情,多此一举,掏钱买糖果作为奖励。这下倒好,引火上身,作茧自缚,咎由自取,本该光荣退休,平安着陆,却谁知……唉!自作自受,世事难料啊!家长没投诉老师,娃吃了糖牙痛,已经烧高香了!</p><p class="ql-block">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事实会证明一切。</p> <p class="ql-block">  这里,姑且不说这次事件中,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谁赢谁输,只想说说前人是如何看待尊师重教的。</p><p class="ql-block"> 国家的振兴在教育,尊师重教的历史源远流长,成书于战国晚期的《礼记.学记》,最早提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p> <p class="ql-block">  唐.韩愈在《师说》里这样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p><p class="ql-block"> 清.郑板桥《新竹》里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p><p class="ql-block"> 唐.李商隐的《无题》里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都说明了教师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论语.公冶长》里记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上课睡觉,孔子生气的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用粪士垒的墙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圣人”等等,面对弟子上课睡觉这么小的事都不淡定,如果孔圣人是而今的老师,他如此言语,是否构成对学生的人身攻击?是否伤了学生自尊?是否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如果家长投诉,结果是什么呢?孔圣人该怎么做?又该如何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岂不是要背锅?</p><p class="ql-block"> 北宋学者杨时和游酢前往嵩阳书院拜见理学家程颐,恰逢程颐休息,于是二人恭敬地立于门外等候,时值大雪,他们在雪中静候数时辰而不离。“程门立雪”成为尊师重教的佳话,如果是现在,会是什么样呢?</p> <p class="ql-block">  过去的私塾,先生有戒尺,也有罚跪的规矩,到先生的家,如果有孔子的牌位,要行礼,拜孔子,而后给老师行礼,算拜先生,这在一代大文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提到过。</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些陈规陋习没有了,但“尊师重教”还是应该有的。</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孔圣人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年轻人居家时要孝顺父母,在外与人相处要尊敬兄长或长辈,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人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p><p class="ql-block"> 孔圣人认为,尊师需以品德修养为基础,立德为先,体现了他教育思想中“德育优先于智育”的核心主张。</p><p class="ql-block"> 古人尚且如此重视尊师,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却出现危机,为何?</p> <p class="ql-block">  “尊师重教”倡导了几千年,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已达到如此高的程度的今天,就行不通了,为何?</p><p class="ql-block"> 悲哉!</p> <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批林批孔,批“师道尊严”,老师被骂为“臭老九”,结果呢,出现了“白卷英雄”,刷新了无数人的三观。老师没有了尊严,教学质量下滑,前车之鉴啊!</p><p class="ql-block"> 当老师的尊严一次次被践踏,当老师的颜面一次次被揉得粉碎,当一线的老师集体躺平,摆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身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有几个不为孩子的学习忧心忡忡?谁来为孩子们的未来买单?</p> <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实现民族复兴,基础在教育。江泽民曾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曾讲过: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致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跪着的老师,怎能教出站着的学生?把“师道尊严”还给老师,别让所谓的“爱”毁了孩子,别让一线的老师如履薄冰寒了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