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东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导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芝麻胡同是南锣鼓巷西侧从南往北数第七条胡同,明代属靖恭坊,称何纸马胡同。据传,此胡同有一何姓糊纸马者,开有一“七巧斋”作坊,故名。后人以其谐音讹称何纸马为黑芝麻。清代属镶黄旗驻地,宣统时称黑芝麻胡同。民国后沿称。“文革”中一度改称辉煌街七条,后恢复原名。黑芝麻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南锣鼓巷,西止南下洼子胡同,南邻沙井胡同,北靠前鼓楼苑胡同,全长265米,宽5米。2022年,该胡同入选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黑芝麻胡同历史悠久,胡同内有许多不同年代的府邸和宅院;该胡同还充满了文化气息,著名的黑芝麻胡同小学即位于此,学校的铃声和学生的欢声笑语也为这条胡同增添了生机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3号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3号门外对面照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3号门内影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3号门外巨大的上马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芝麻胡同13号是清末内务府大臣奎俊后宅的一部分,也是奎俊出生地,沙井胡同15、17、19号为其前宅。黑芝麻胡同13号院气派的广亮大门建在七级台阶上,门对面是一座少见的一字大照壁,照壁中间原有砖雕上的“鸿禧”二字还依稀可见,门前东西两侧设置一对巨大的上马石,门两旁有一对精美的石鼓门墩,门内正对一座精美的一字小影壁,种种配置都显出这座宅院的不凡。据说人艺话剧《四合院》中的影壁,就是以这个院落为原型复制的。在上一篇沙井胡同中已经介绍,奎俊是满族正白旗人,做过福建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山西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职;宣统三年成立责任内阁时还做过弼德院顾问大臣。 清朝灭亡后,奎俊在黑芝麻胡同13号的这座宅院辗转到了当时民国著名政要顾孟余手中,作为其宅邸。顾孟余,原名兆熊,祖籍浙江上虞,清光绪十四年(1888)出生于河北宛平(今北京市),幼读译学馆,后留学德国,毕业于柏林大学,民国六年(1917)回国,曾担任多项国民政府职务。民国17年(1928)夏,与汪精卫、陈公博等在上海成立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史称“改组派”),负责宣传工作,主办《前进》杂志,攻击蒋介石独裁统治。后先后任铁道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交通部长等职。抗战期间,汪精卫、陈公博投敌判变后,顾孟余与之分道扬镳,自香港回到重庆。民国三十年(1941)被任命为中央大学校长,后愤然辞职,曾引发学生游行挽留、“驱吴拒陈”风波。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拒不就职。1949年顾孟余定居香港,后移居美国加州,并受聘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资政。1969年返台湾定居,1972年6月病逝于台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3号院平面图(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3号西路二进院广亮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3号西路三进院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3号西路三进院正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3号西路三进院西厢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3号东路二进院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芝麻胡同13号院坐北朝南,两路三进院落,清代晚期建筑,院内建筑保存较好,格局基本完整,砖、石、木雕精美,很有特色。西路院落东南隅开门,广亮大门一间,大门东侧倒座房二间、西侧倒座房八间半。一进院北侧有二门一座,广亮门形式。二门东侧北房二间,西侧五间。二进院垂花门前有甬道。三进院正房三间,两侧有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四进院后罩房已翻建,从前鼓楼苑胡同辟有一门。西路东跨院的一进院正房三间,二进院北房三间。东路院落东南隅开门,如意大门形式,现已封闭。大门东侧门房一间半,西侧倒座房五间。一进院北侧垂花门一座。二进院正房三间,两侧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三进院北房七间,东西各有平顶厢房一间。东路东跨院倒座房三间,一进院北房三间,二进院北房三间。不久前到该院探访中看到,东路东跨院内私搭乱建房屋比较多,有的地方过道被挤占得仅能一人免强通过。黑芝麻胡同13号院东侧原有大面积的花园,园中置有假山、游廊、亭轩、月牙河、珍贵树木等,但已拆除改为黑芝麻胡同小学。新中国成立后,该院成为煤炭部职工宿舍,据了解院内曾住过多位部领导。经过多次政府机构改革,目前主管单位是应急管理部,由启方物业管理公司南区项目部负责物业管理。1986年该院落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四合院,2003年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小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小学本部校区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小学课程行知实践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课程行知实践苑内的励耕堂(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芝麻胡同11号为黑芝麻胡同小学本部校区,曾为清末奎俊府的东花园。现在的黑芝麻胡同小学可追溯至380多年前,清顺治元年(1644年)创立的八旗官学,始设时八旗共一学,后为每两旗一学,雍正五年(1727年)改为分旗设学,其中镶黄旗官学即设在后圆恩寺胡同20号。清末改革学制,该官学更名为八旗第一高等学堂,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北京市立前圆恩寺小学、北京市东城区前圆恩寺小学,2000年并入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为其东校区。民国十二年(1923),旅京湘人蒋水生在北京兴办了一所中华女子职业学校,校址就在位于黑芝麻胡同的奎俊府东花园内,但此校后来发展不知所踪。民国十九年(1930),位于圆恩寺西侧的广慈庵里有个主持叫慧果,他捐出庙产(弘仁庙)办了私立阜城小学,民国三十七年(1948)与金受申等朋友开办了私立弘仁小学,1949年经市政府教育部门批准成立“私立弘仁小学”。弘仁小学于1951年从前圆恩寺胡同陆续搬出,历经数年到1954年迁址到黑芝麻胡同。当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与弘仁小学协议合作,建立煤矿管理总局职工子弟小学。1956年部委办学划归地方,学校更名为北京市东四区黑芝麻胡同小学;1958年随着北京市区划调整改名为现在的“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继2000年前圆恩寺小学及宽街小学(部分)并入后,织染局小学和帽儿胡同小学又分别在2016年、2019年并入,形成了现在一校六址的格局(四个校区和位于前圆恩寺胡同20号的学校文化历史苑、黑芝麻胡同14号的课程行知实践苑)。1978年黑芝麻胡同小学成为东城区重点校。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4号院是启功先生旧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启功先生书法作品《自撰墓志铭》(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启功先生的“小乘客”印章(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芝麻胡同14号是黑芝麻胡同小学的课程行知实践苑,也是学校的图书馆,内设有励耕堂、砚墨斋、霓裳厅、日新坊等。黑芝麻胡同14号也曾是启功先生的故居。启功先生民国元年(1912)7月26日出生于北京,字元白,又作元伯,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0年,获得文化部“兰亭终身成就奖”。启功先生少年时,由于</span>家世衰落搬了多次家,也曾在棉花胡同等处居住过,民国九年(1920)迁居至黑芝麻胡同14号院,一直住到1957年。启功先生没有躲过1957年开始的“反右”斗争,被戴上了“右派”帽子。之后,由于每月的生活费很少,住不起宽敞的房子,就从黑芝麻胡同14号搬到西城区小乘巷内弟家,客居在两间小南房内,因此据说启功先生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作品经常钤印有“小乘客”的闲章(有的文章介绍说是“小乘巷”,应为“小乘客”之误)。直到1982年秋启功先生才搬到北京师范大学教工宿舍居住。2005年6月30日,启功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3号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9号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7号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12号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芝麻胡同两侧各有12座院落,胡同内除黑芝麻胡同小学的本部校区、课程行知实践苑,以及几处商业门脸房外,其余均为民宅。从大门形制看,黑芝麻胡同13号院奎俊大宅应该是胡同内唯一采用广亮大门的宅院,彰显着奎俊当年地位的显赫。胡同东部北侧的3号院,为坐北朝南的三进四合院,系清代末期建筑,大门位于院落东南隅,为金柱大门形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失官宦门第的气派,</span>这种形式的宅门在黑芝麻胡同里也不多见。大门东侧倒座房二间、西侧四间。一进院北侧正中垂花门一座。二进院正房三间,两侧耳房各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三进院后罩房七间,西侧平顶耳房二间。该院落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5号院也为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清代末期建筑。大门位于院落东南隅,如意大门形式。大门东侧倒座房二间,西侧倒座房四间。二进院原二门为垂花门已无存,正房三间,正房两侧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二进院正房的西耳房是通往三进院的过道,三进院正房五间。9号院同样为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清代末期建筑。大门位于院落东南隅,为如意大门形式,大门西侧有倒座房四间。二进院原二门为垂花门现亦无存,正房三间,正房两侧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三进院正房三间。胡同西部的17号院大门为如意门形式,对该院落及其他未介绍到的,网上没见有披露的信息,具体情况不了解。胡同中部南侧的12号院,为沙井胡同15号四进院单独开辟在黑芝麻胡同的院门,在上一篇沙井胡同中已作过介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Wiggly Jiggly’s 登陆咖啡&酒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登陆窗口是极好的拍照打卡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6毫米咖啡&酒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八私房炸酱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胖灯笼牛肉面小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方内画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芝麻胡同1号的登陆酒吧,是Wiggly Jiggly's 美味集团开设的第一家店,是南锣鼓巷街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酒吧之一,2006年南锣鼓巷商业文化街兴起时即脱颖而出,19年过去了至今仍然屹立不倒,许多忠实顾客由单身喝到了恋爱、由结婚喝到了带娃,陪伴了无数人的青春和成长。该酒吧位置极佳,虽然面积不大,但环境很温馨和文艺,还带有一个小飘窗,拍照非常出片。据说该酒吧主打的是“黑芝麻拿铁”和一款叫“胡同里的孩子”的鸡尾酒。而胡同东口南侧的16毫米咖啡&酒吧,是一家日咖夜酒的小店,有着复古的红砖墙和满墙的电影海报,桌子上摆着老式的电影放映机,每天晚上还会有电影放映,都是些经典老片,让人仿佛置身于旧时光。胡同西口20号院的鬼味烤翅,也是一家已经开了十多年的小店,招牌是“鬼味烤翅” ,麻、辣、甜、苦很入味。而“芥末烤翅”据说是全北京的独家口味,绿芥的辛辣感烤在翅里很提鲜。位于黑芝麻胡同8号的黑八私房·老北京炸酱面,店内装修风格充满老北京韵味,开业以来一直提供独特的炸酱面体验。黑芝麻胡同2号的胖灯笼牛肉面小馆,除了老北京炸酱面外,据说泡椒牛肉面也很有特色。面馆西邻为南锣工匠东方内画工作室,内画技师魏东方创作的系列作品以风景民生为主,并有老北京风情组画系列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芝麻胡同中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洪承畴宅简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宇奶酪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什刹海夜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芝麻胡同东口向南,南锣鼓巷59号院为明末清初名臣洪承畴宅后家祠,系南锣鼓巷少有的几处历史遗存之一。往北不远处南锣鼓巷49号的文宇奶酪店,已有20多年的历史,算得上是南锣的“宫廷”老字号了,也深得广大游客喜爱。黑芝麻胡同西口经南下洼子胡同往南不远是方砖厂胡同,接着往西出去就是什刹海风景区,特别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去什刹海,水天相交的暮色更有着让人情迷的沉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