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山西全境看古建筑第九辑,我来到了太阴寺,这是一处位于运城市绛县卫庄镇张上村的千年古刹。寺庙坐南朝北,因方位属阴而得名。步入寺内,我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宁静。这里占地8748平方米,原为二进院落,现存山门、北殿及金代南大殿。南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檐悬金大安二年“大雄之殿”木匾,是金代原构精华。寺庙历经多次修缮,现存主体为金元遗存,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太阴寺不仅以其建筑闻名,还因其文物和艺术价值备受关注。寺内有一尊国内最大的独木雕卧佛,释迦牟尼卧像长4米、高1.5米,以整根红杨木雕成,刻于金大定二十年。佛像神态安详,衣纹流畅,龛内保存明代洪武五年绘制的佛弟子吊唁壁画。此外,太阴寺是金代《赵城金藏》的核心雕印场所,元大德元年所立《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详载雕经始末,推翻“崔法珍发起说”,证实发起人为尹矧乃。</p> <p class="ql-block">在太阴寺的游览中,我注意到寺南5公里东华山崖壁刻有五代后晋天福三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2000余字,楷体清晰,记载与五台山佛教交流。寺内保存五代至清碑共7通,涵盖寺院沿革与宗教活动。南大殿斗拱为六铺作单抄双下昂,体现晋南金代建筑高超技艺,是研究早期木构的重要实例。</p> <p class="ql-block">从太阴寺出来,我继续探访了福胜寺,位于新绛县泽掌镇光村。这是一座融合唐、宋、金、元、明多代建筑与彩塑艺术的佛教寺院,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胜寺坐北朝南,占地5598平方米,沿中轴线形成四进院落。山门木制牌楼式,七踩斗拱托起单檐悬山顶,两侧筑八字翼墙,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是福胜寺的核心建筑,建于5米高台基上,重檐歇山顶,五铺作双下昂斗拱,梁架四椽袱搭交金柱,典型元代形制。殿内供奉“西方三圣”,背面为悬塑渡海观音。三佛洞内明代彩塑保存如新,展现了佛教艺术与地方工艺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福胜寺的彩塑艺术跨越三代,弥陀殿内的“西方三圣”体态匀称,衣纹流畅,体现宋代遗风。悬塑渡海观音主佛背后,善财童子、明王随侍,背景以浅墨绿彩绘海浪,高浮雕增强立体感,展现乘风渡海的动态仙气。两侧四大天王与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坐卧自如。</p> <p class="ql-block">在新绛县城北街高崖上,我参观了龙兴寺,这是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刹,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大雄宝殿为元代木构,悬山顶,面阔五间。殿内保存宋金彩塑9尊:三世佛及胁侍四大菩萨,主佛高4.5米。彩塑为晋南宋金佛教艺术代表作,中央美院专家多次临摹研究。</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塔为唐建原八级,清乾隆年间包砖增至十三级,八角楼阁式。每层题额含数字隐喻,塔顶多次“冒烟”,成因未解,被视为科名吉兆。碧落碑为唐总章三年立,篆书630字,融合钟鼎文与古籀体,碑文奇古难辨,200年后由郑承规楷书释文另刻一石。</p> <p class="ql-block">在太阴寺的大门,我看到门口悬挂“佛”字牌匾,两侧墙壁上绘有金色壁画,游客们正在进入或离开寺庙区域。庭院内树木环绕,阳光透过树枝洒下斑驳光影,人们或漫步或停留交谈。</p> <p class="ql-block">我走进太阴寺的大殿,佛像庄严肃穆地坐在殿堂中央,面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佛教圣物及信徒们敬献的各种礼物,包括陶瓷雕像、花束以及写满祝福语的小牌匾,显示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虔诚的心意。</p> <p class="ql-block">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我通向远处宏伟壮观的大殿,两侧绿树成荫,游人们沿着这条小径缓缓前行,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清新空气的同时也感受着这座古老庙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在龙兴寺的大门,我看到红色大门上悬挂着醒目的牌匾与对联,门前广场上有石柱装饰,背景中的高塔巍峨耸立,在阴沉天空下显得格外庄重肃穆。</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宽阔的台阶通向山顶上的建筑群落,在阶梯两旁设有栏杆保护行人安全,上方云层厚重覆盖整个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龙兴寺的大雄宝殿内,我看到中央供奉着佛像,两侧摆放着装饰华丽的人物雕像;大殿内木梁结构清晰可见,墙壁上绘有一些壁画图案,展现出浓厚的宗教氛围与艺术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