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山西《边关行——走近雁门关》撰文:北川,摄像:北川、张炜,编辑:北川

北川视觉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雄踞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境内,北通塞上明珠大同,南连三晋首府太原,西与宁武关、偏关遥相呼应,东和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一脉相连,宛如镶嵌在恒山山脉西段勾注山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古代极具战略意义的军事关隘,更是万里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短短八字,道尽了雁门关地势之险峻、地位之尊崇。</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其整体军事布防精妙,以“两关四口十八隘”的格局,在历史长河中构筑起固若金汤的防线。</p> <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赵肃侯沿勾注山一线修筑长城,自此拉开雁门关千年军事传奇的序幕。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赵孝成王时,名将李牧常驻雁门,抵御匈奴侵扰。秦统一六国后,于雁门塞南北分置郡县。汉武帝时期,卫青等大将以雁北地区为基地,北伐匈奴;东汉时,这里成为抗击匈奴与卢芳之战的重要防线。</p> <p class="ql-block">  宋初,宋辽以雁门关内长城为界对峙;熙宁七年,宋军失利,内长城被辽所占。元朝建立,对雁门关进行修筑加固。到了明朝,在西陉修缮旧城,于东陉筑路建城,历经岁月雕琢,至万历三十三年,终于形成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清朝时,随着时代变迁,雁门关褪去战火硝烟,成为商贸往来的通衢要道。</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雁门关,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与雄浑的建筑风貌,成为游人心中的圣地。关城作为景区核心,由瓮城城门、地利门、天险门、两翼城墙、三座敌楼以及明月楼共同组成,一砖一瓦皆是历史的诉说。</p> <p class="ql-block">  关城北侧的地利门,城门之上原有的宁边楼,如今已化身杨六郎祠,陈列着古代冷兵器,诉说着金戈铁马的岁月;南侧的天险门,作为关南首道城门,明代青石板历经数百年踩踏,依旧坚实,其上的雁楼则变身为古代建筑博物馆,展示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瓮城与地利门相连,城墙高耸,暗门隐匿其中,瓮城内的关帝庙香火袅袅,庙前的雁门关分道碑原碑,静静伫立,见证世事沧桑。</p> <p class="ql-block"> 景区入口广场上,杨家将一门三代骑马出征的雕像气宇轩昂,英姿飒爽,仿佛让人们看到了远古烽火连天、战马奔驰,杀声震天,杨家将十三儿郎、十三寡妇,不畏强敌,精忠报国冲向战场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作为50后、60后,我们自小崇拜那些有血性、重情义、心怀家国的民族英雄,杨家将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杨六郎、杨七郎舍生忘死的英勇;佘太君、穆桂英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骁勇善战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为了圆童年时期的梦想,亲眼看看杨家将曾经驻守的雁门关,领略西北古边关的雄浑风光,2025年5月,趁着腿脚还利索,我与两位玩了六十年如亲兄弟的发小相约,开启了一场从湘西到山西的自驾之旅,向着具有极大审美吸引力的西北古边关要塞——雁门关进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