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 清· 雍正珐琅彩绿地《翠竹花雀图》诗文碗!

鸣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徐明岐</p><p class="ql-block">【The Treasure of the Museum】Qing Dynasty: The Greenish Enamel Bowl with Poem and Picture of Bamboo and Sparrow From Yongzheng Period</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y Xu Mingqi</p><p class="ql-block">‍ 高7.1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6厘米、重244克</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雍正珐琅彩绿地《翠竹花雀图》诗文碗(主画面)</h5> 撇口,深弧壁,矮圈足,内壁光素无纹,外满施绿色地;主画面写翠竹茂密,洞石斜坡,雀鸟顾盼,月季花团与野菊锦簇竞相开放;另面题写:“数枝荣艳足,长占四时春”五言诗两句。诗句上首落“佳丽”篆印,下首落“旭”、“映”二方篆印。足内为蓝料彩双方栏堆书“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 此碗造型优美,口沿精巧耐看,胎质细腻洁白如月(内壁),釉面温润晶莹、如凝似脂。<br>  写竹树林荫,月季飘郁,野菊含笑,山石斜卧,雀鸟渣渣,俨然是一幅以简取胜,题材新颖且耐人寻味的大自然美丽风景。它充分运用了以线为主的传统绘画技法,结合珐琅彩瓷外来文化的审美,依靠中式构图表现灿烂山花盛开的醉人景色。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雍正珐琅彩绿地《翠竹花雀图》诗文碗(左侧画面)</h5> 此图之所以巧妙就在于把几种各不相同花卉合理搭配,相互对应,以及竹子、山石、各色花朵远近呼应,互相穿插,使整个画面显得和谐连贯,节奏明快,收到了巧变不竭的艺术效果。 画中运笔雄健老辣,设色古艳,清超绝俗,在布局上打破陈规,人见人爱。虽然笔墨不多,但结构严谨,疏密、虚实和聚散得体,画中亦留有大块空白,更显整幅构图豁达通敞,这种出奇制胜的章法和立意,是其别开生面的艺术处理,最富于创新意趣。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雍正珐琅彩绿地《翠竹花雀图》诗文碗(左侧画面)</h5> 碗之另面,<br> “数枝荣艳足,长占四时春”五言绝句,出自宋代韩琦的《月季》,通过对比牡丹与菊花的季节性局限,突出月季四季常开的特性。<br> 牡丹“殊绝萎春风”,虽为花王,但仅绽放于春日。<br> 菊花“萧疏怨晚丛”:虽傲霜,却难逃秋冬凋零。<br>  月季“荣艳足”:以繁茂艳丽、花期绵长超越二者‌。<br>  “荣艳足”:叠词强化月季的饱满生命力 “长占四时春”:以拟人化手法,赋予月季主宰四季的永恒感‌。诗人借月季的“四时常放”,隐喻对恒久美好与坚韧品格的推崇,超越世俗对短暂辉煌的追逐‌。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雍正珐琅彩绿地《翠竹花雀图》诗文碗(右侧画面)</h5> 静观题诗,其书法笔力,如蛟龙得水,肆意游走在瓷面之上,刚劲且不失灵动。仿若繁星落地,疏密有致,自成一幅璀璨星河图卷。虽为诗中短句,然恰似春风拂柳,轻盈飘逸间尽显优雅韵味。犹如灵动音符,跳跃在字里行间,奏响美妙序曲。似神来之笔,一挥而就,神韵天成。 有资料表明,珐琅彩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欧洲,具体在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里摩居地区以独特的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画珐琅的重镇‌。康熙年间,珐琅彩技术传入中国,最初用于金属器装饰。康熙皇帝下令将珐琅彩技术应用于瓷器制作,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效果并不理想‌。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雍正珐琅彩绿地《翠竹花雀图》诗文碗(题诗书法)</h5> 直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廷聘请了法兰西的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指导烧造画珐琅器。陈忠信的作品更偏向中国风格,西方画珐琅的特点相对较少‌。在雍正时期,工匠们经过不断探索与创新,成功克服了技术难题,使珐琅彩在瓷器上得以完美呈现,从而开创了中国瓷器制作的新纪元‌。 清代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所用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彩绘和烧成则由宫廷画家同专门的技术人员在清宫造办处和圆明园造办处内完成。珐琅彩瓷器的烧造受到宫廷的严格控制,成为清代瓷器中最为名贵的品种‌。雍正御制珐琅彩绿地花鸟纹碗就是这一时期东西方艺术交融的杰出代表,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瓷器的精髓,又融入了西方珐琅彩的绚丽色彩与写实技法‌。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底部</h5> 根据现有信息分析,台北故宫绿地珐琅彩碗的具体数量未直接提及,但可结合以下相关数据进行推理。<br>  雍正时期珐琅彩诗文碗总量‌:据记载,雍正年间共呈进珐琅彩碗80对又17件(合计177件),但未明确绿地品种占比‌。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料款“四字方章”</h5> 目前全世界清宫珐琅彩瓷存量约400多件,涵盖近200个花色品种,台北故宫作为主要收藏机构之一,但绿地碗数量未单独确认统计‌。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台北故宫藏清·雍正珐琅彩绿地《山石翠竹图》碗</h5> 已知现有信息中仅提到台北故宫藏有雍正珐琅彩绿地《芙蓉桂花图》诗文碗和雍正珐琅彩《翠竹山石图》诗文碗各一只,但未说明是否为系列藏品。期待进一步核实台北故宫官方藏品目录,以获取准确数据。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台北故宫藏清·雍正珐琅彩黄地《芙蓉绘画图》碗</h5> 据调查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仅藏有清代雍正时期珐琅彩黄地诗文碗 5 只、红地诗文碗 1 只,但没有雍正珐琅彩绿地诗文碗的记载。<br>  足以说明,此类清· 雍正珐琅彩绿地诗文碗的珍罕程度,使之越受皇帝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