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西园寺

静走Joy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园寺,原名归元寺,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明代嘉靖(1522—1566年)末期,太仆寺卿徐泰时把已经衰落的归元寺改建成宅园,名为西园。徐泰时故世后,其子徐溶舍西园为寺,并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延请律宗第21代祖师茂林律师住持。寺院从此成为律宗道场,改名戒幢律寺。由于在历史上,寺院曾是著名的园林西园,也依然被称为西园寺,或总称西园戒幢律寺。西园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更是一座古典园林艺术的殿堂,寺庙与园林相结合的建筑特点使其在江南地区独树一帜‌,如果時間緊,只能选择一家寺院,我依旧会选择这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门牌坊。灰黑色瓦片覆顶,飞檐如翼,匾额上“震国戒坛”四字苍劲有力,似在诉说千年古刹的威仪。立柱刻联,古韵暗藏,游客驻足间,仿佛听见晨钟暮鼓回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悬挂于斋堂廊下的长木鱼,是召集僧众用斋的信号。每当午斋结束,门外的“供斋”牌匾就会被收起。长木鱼旁,还有一块云朵状的铸铁云板。敲响云板,意味着开饭时间到了。佛教有“十方财”吃“十方饭”的传统,云板一响,所有进门的僧众都有饭吃。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佛教的庄严与慈悲,也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妙之处:莲花排水链。这些精美的排水链不仅巧妙地解决了雨水排放的问题,更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传统建筑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池中水成了貓咪的供水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园寺中的素面一直很有名氣,即便在工作日,队伍也常常延伸至店门口。而招牌观音面更是众多食客口中的“此行必尝”,许多人一大早就赶来,只为品尝一碗美味的观音面。我们也点了碗观音面和如意面。观音面相比如意面稍微甜一点,在可接受范围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观音面里的笋特别多,吃到最后还有一大堆笋,真是让人满足。素包子是在门口点单时直接给的,按袋卖,一袋5个10元。包子的个头挺大,里面的蔬菜香气扑鼻,味道非常棒。总的来说,这次在西园寺的素面素包子之旅让我大开眼界,不仅品尝到了美味,还体验了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下次有机会一定还会再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阊门运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园寺收留了大量猫咪,大約有100多只,它們已成為这里的主角,走几步路就能发现晒太阳的、打盹的、闲逛的,还有飞檐走壁的,实在太多了,因此这里被网友称之为“猫猫寺”。喜歡貓咪的游客在这里可以过一把撸猫瘾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寺承载历史厚韵,罗汉低眉阅尽众生,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在低语:“禅不在远,心静则至。” 若你寻一处可听风、观云、悟禅的姑苏秘境,此地当是归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