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史班长:蒋老师老大从教十载,首次布置作业:"请每位同学上台推荐一句'最打动你的文学语言'。"今天,我要分享的是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选择这首词,主要有两个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一,在退休前的工作生活中,时常听到有人抱怨命运不公。但试想,强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也曾遭遇贬谪黄州的人生低谷。相较之下,你认为的那些不公与困境又算得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二,2018年我撰写拙文《采风去》,曾引用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当时班委已定好春季采风行程,临行前却连日阴雨,令人忧心。当我致电老班长刘祖赐商议时,比我大二岁的他正与驴友冒雨登山。这份洒脱让我茅塞顿开。次日,雨停,采风如期如愿成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听穿林打叶声,</p><p class="ql-block">何妨吟啸且徐行。</p><p class="ql-block">竹杖芒鞋轻胜马,</p><p class="ql-block">谁怕?</p><p class="ql-block">一蓑烟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料峭春风吹酒醒,</p><p class="ql-block">微冷,</p><p class="ql-block">山头斜照却相迎。</p><p class="ql-block">回首向来萧瑟处,</p><p class="ql-block">归去,</p><p class="ql-block">也无风雨也无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0526</p> <p class="ql-block">江秋霞:交作业: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进行发言和讨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今天要发言的题目是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爱的回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蕴含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世界的善意,更诠释着因果循环的人生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英格兰,年轻的丘吉尔不慎跌入粪池,命悬一线。农夫弗莱明毫不犹豫将其救出,面对丘吉尔父亲的重金酬谢,他婉拒道:“换作他人,我也会救。”丘吉尔父亲转而资助弗莱明的儿子亚历山大求学。多年后,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这项被誉为“二战三大发明之一”的成果,不仅拯救无数生命,更在后来丘吉尔身患肺炎时,将他从死神手中夺回。这份跨越时空的善意,成就了生命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据民间传说,这个被英国人传颂的故事,完美地诠释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深刻内涵。农夫弗莱明的一次善举,不仅改变了自己儿子的命运,也在多年后拯救了曾经被救孩子的生命。而丘吉尔父亲的感恩之举,同样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回报。他们或许从未想过,自己当初的一个小小善念,竟会在时光的长河中结出如此丰硕的果实。</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了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温暖。当我们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收获的是他们欣慰的笑容和真诚的感谢;当我们耐心为迷路的陌生人指引方向,或许在未来的某天,也会有人在我们迷茫时伸出援手。每一次善意的举动,都像是在心田种下一颗种子,无需刻意等待,时光自会让它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个古老箴言穿越时空的启示,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悟和实践。如我母亲常说“与人为善,好人有好报”,乐善好施的她用行动教会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善意虽无需计较回报,却自有温暖的循环。因为爱与善的力量,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它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形成温暖的循环。当我们以善意拥抱世界,世界也会回赠我们温暖与惊喜。当然,善意也要给对的人,而不是“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那样的愚善。所以,善意需要智慧的光芒指引。</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坚信这份爱的循环。每一次对他人的帮助,每一个善意的微笑,每一句温暖的问候,都像是在播撒爱的种子。也许这些种子不会立刻发芽开花,但终有一天,它们会在不经意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我们。</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坚信,每一次善意的付出,都是播撒爱的种子。“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p> <p class="ql-block">黄志斌:汗巴水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汗巴水流”这个短语。</p><p class="ql-block"> 这个短语,是我从《山乡巨变》里看到的。是邓秀梅下乡,碰到盛佑停担篮竹出来卖,看到盛佑停脸上汗巴水流。</p><p class="ql-block"> 《山乡巨变》是益阳籍大作家周立波写的。写的是益阳事,益阳人,说的是益阳方言。</p><p class="ql-block"> 我虽然是湘阴县人,但靠益阳近,我说的就是益阳活。对汗巴水流这个词我非常熟悉,也很理解。只有理解了的,才能更好的欣赏它!汗巴,益阳话有粘巴的意思,水流,如水在流,形容汗多,用了比喻和夸张的双重修辞手法法。</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汗巴水流”这个词,顺便推荐一下巜山乡巨变》这本书。特别是说益阳话的朋友应该好好学习,对写家乡的故事很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刘朝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细腻而深远。</p><p class="ql-block"> 我是母亲,特别像我这样既当爹又当娘的人,对孩子要多一份牵挂。其实,我知道,我并不能为他们分担什么,但,心里总要牵挂着。</p><p class="ql-block"> 自从在闫荆家我有了菜园,种了蔬菜,首先想到的是寄给远方的孩子们,尽管邮寄费高出蔬菜几倍的价格,可我还是要寄。</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在那一天,去快递站寄菜,只见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肩上挑着两个麻姑篮,颤颤巍巍的进店,慢慢地放下肩膀上的担子,深深地喘了一口气。我看了看她的篮子,一篮是鸡蛋,一篮是黄瓜和土豆大约有二十来斤。这时,快递店的老板娘,笑眯眯的迎上来说:“奶奶您又寄给儿子菜呀?您儿子不让您寄,怕您摔跤哦……”。“哈哈,他们不要我寄,我也要寄。鸡蛋是我在屋场上挨家挨户收的,土豆黄瓜自己种的,就结了三条黄瓜,我没舍得吃。”</p><p class="ql-block">说话间,洋溢在奶奶脸上的笑,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甜蜜。我想,这平凡而朴素的母爱,不正好诠释了这句经典的诗词么!</p> <p class="ql-block">冯学艺:我喜欢这句话“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p><p class="ql-block">对付生活中很多狠角,有奇效。</p><p class="ql-block">从前,有个财主叫长工去买酒,长工找他要钱。财主说,有钱谁都买得到酒,没有钱买得到酒,才算敖。</p><p class="ql-block">一会儿,长工空手回来了,财主问:“酒呢?”</p><p class="ql-block">长工说:“有酒谁都会喝,空瓶子喝出酒来才算敖”。</p><p class="ql-block">财主哑口无言。</p> <p class="ql-block">龙智萍:今天我斗胆给大家分享我自己写的一首诗《秋天不懂算术》。</p><p class="ql-block">我两手空空</p><p class="ql-block">造访秋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天却送给我</p><p class="ql-block">滚圆的瓜果</p><p class="ql-block">碧绿的蔬菜</p><p class="ql-block">还有香喷喷的桂花</p><p class="ql-block">笑语盈盈的向日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嘻嘻</p><p class="ql-block">秋天不懂算数</p><p class="ql-block">只会做亏本生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我最喜欢的就是题目“秋天不懂算术”。因为蒋老师说过,文学作品要运用修辞手法。把大自然秋天当做人来写,而且是当成商人来写,这样就把商人的计算盈亏得失和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就引发读者对美好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p><p class="ql-block">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各位。</p> <p class="ql-block">杨英:汪曾祺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很喜欢这句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花赏花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态。春暖花开时,总爱约上三五好友共赴花事。看花,于我而言是一场心灵的漫步,是在馥郁花香与翩跹花影间,让身心得到最温柔的治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天是一场浩大的花事,走到哪都能与心中的挚爱相遇。湖边,花园,小院,就是别人家的阳台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每每看到,我的脚步总会不自觉地停留。即便主人不在,我也会和这些花花草草说说话,仿佛它们就是我最贴心的知己。在我看来,满庭芳馥便是主人最真挚的待客之道,当人与花心意相通,连呼吸间都盈满了清甜的芬芳。因此,我还是用汪曾祺的话做结尾:我始终相信世界是爱我的,生活是值得热爱的。</p> <p class="ql-block">李星吾:我推荐一个"沁"字。</p><p class="ql-block">1.“沁”的正确读音是 qìn(第四声)。第四声为去声,发音时声调由高到低快速下落,如“沁芳亭”“沁人心脾”中的读音。此字常被误读为第一声或与“泌”(mì/bì)混淆,需特别注意。</p><p class="ql-block">它的基本含义:</p><p class="ql-block">①液体渗入/透出,指液体缓慢渗透或散发,如:“泉水沁入石缝”“花香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②清凉感,引申为清爽、舒适的感觉,如:“凉风沁骨”“沁凉的西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沁”字,可以感受到汉语中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捕捉,既有物理的渗透,又有情感上的浸润,兼具诗意与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在《红楼梦》中,“沁芳”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意象,水流浸润花瓣的视觉与“浸透”的触感,皆暗合第四声短促深沉的发音特质,如命运渗透繁华的不可逆之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大观园建成时,宝玉题"沁芳"二字,清泉漫过石隙的意象里,早已暗藏“千红一窟”的谶语。这个湿润绵长的字眼,是黛玉荷锄葬花的泪渍沁透绢帕,是湘云醉眠芍药的酒香沁染春衫,更是太虚幻境里那盏"万艳同杯"的甘露,在时光褶皱里渐渐渗出苦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脂砚斋批语说,沁字像一滴落在宣纸上的淡墨,既晕染着青春肌理的温度,又在氤氲中显影出无常的轮廓。当流水沁走桃花,月光沁透茜纱,这个字便成了红楼美学的精魄——在极盛处埋藏衰败,于芬芳里酝酿悲音,恰似曹公以满纸锦绣写虚空,借花柳繁华演寂灭的笔意。</p> <p class="ql-block">刘小燕:主题:诗歌让生活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庆历饮子铺</p><p class="ql-block">文/燕归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月,我有饮不尽的花语</p><p class="ql-block">六月,饮不尽的雪与热爱</p><p class="ql-block">而此刻</p><p class="ql-block">只余半盏清闲</p><p class="ql-block">我有一夜之间的漫长</p><p class="ql-block">有眺望洞庭的笔墨,有瓷器</p><p class="ql-block">和亲爱的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庆历年的星辰</p><p class="ql-block">有慢慢而饮的静宜</p><p class="ql-block">有岸芷汀兰,有船只</p><p class="ql-block">有一朵胭脂</p><p class="ql-block">点在眉心,遥望青螺的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事重提时</p><p class="ql-block">我在凝视杯中</p><p class="ql-block">不断沉淀的</p><p class="ql-block">光</p><p class="ql-block">忧乐之茶,向檐角风铃</p><p class="ql-block">以解读的方式</p><p class="ql-block">释怀</p> <p class="ql-block">陈晓玲:我钟情的一段箴言分享给大家:改变自己是神圣之举,试图改变他人则近似乎疯狂!岁月的展转和生活的磨砺,让我从青涩时光的苛求完美,渐变成如今的豁然接纳。在自我革新的旅途中,我领略到了内心的丰盈与满足,幸福之泉也汩汩涌动!吾愿荐此心路,愿君亦能踏上此道,定能收获心灵的丰饶与喜悦![玫瑰][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高三九:我看到蒋老师布置的作业“伞”字后,想到了一个笑话。从前,一个学生,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写信,要钱买伞,结果把伞字写成了命字,他父亲一看信,吓得要命,赶快回家。见到儿子后,才知道儿子读书不认真,把伞字写成了命字,虚惊一场。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黄萍:摘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原文:虚荣与骄傲是两件不同的事,尽管字面上常常当做同义词用。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评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我的理解:1、骄傲是对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些事引以为傲,有成就感,不外求,内心富足,能量强大,是自我的一种投射,不会影响他人。2、虚荣是将自己的事投射到他人身上,内心不足,能量弱,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和重视,希望得到他人好的看法,以此满足内心的需求。3、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就是做自己认为骄傲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他人的想法带多少带一点评判心、迎合心,不一定从实际出发来满足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何霞玲:我也说白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喜欢的文学语言很多,但是,最近我读到的一篇文章里面的几句话和我最近的心情以及身体上的一些表现很契合,所以我选择分享这句话:“时光从木梳缝中渗成霜雪,头上的白发一根接一根地钻出岁月的地表,转眼已是垂暮之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这句话,所以把它摘录下来了。但是,有一点疏忽,忘了记下作者的尊姓大名。不过,可以想象,作者应该是一位老人,而且,还应该是一位有文采的乐观的老人。说有文采,是因为他的句子写得很美,腹中有书有墨,才华横溢,才写得出这么美的文学语言。说乐观,是因为他居然把白发写得那么美。他的笔下,没有颓废,没有悲伤,那丛生的白发只是从木梳中渗出的霜雪,是从地表里钻出来的新一季的希望,多美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的,在岁月的长河里,能和家人,和朋友,顺着时代的脉动,看着沿途的风景,一路从懵懂走向青春,走向成熟,再走向垂暮,没有在某一个季节里提前到站,这就是快乐,是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都已是白发老人了,像我一样,只要不刷油漆,头顶的白发就会像钢丝球一样闪着冷冽的刺目的白光。让人对镜之时,徒生慨叹却又无可奈何。但是,既然岁月馈赠给了我们晚年,以及显示年龄的特有的白发,那就怀着平常心和感恩心,尊重自然规律,不无谓嗟叹,不怨天尤人。在掉下的每一根黑发和白发里,收集美好,储存快乐,用一怀平静如水的柔情,展示自己在人生暮秋里最美的风景。感恩岁月,从容向老,开心养老,优雅到老。</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王燕:说两句常泡在酒杯两的话</p><p class="ql-block">(唱)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那些老哥们聚到一起,酒过三巡便少不了摆摆谱,少不了来点情绪,一番嚼舌后我往往露出这两句来解忧和自嘲。都到八十啦,还在意滥谷子芝麻?</p><p class="ql-block"> 这两句原创是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我怀疑杨慎偷窥了罗贯中的《三国》,至少是全世界第一个读了《三国》,看透了刀光剑影,听厌了鼓角争闻而专为之填的词,我更在意是以词所作的歌。</p><p class="ql-block">前一句用自然永恒与人世间变迁的对比,表达对历史更替、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p><p class="ql-block">后一句洞察了历史兴衰与人生沉浮,何须纠结,唯有以超然淡泊的心态来从容面对,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大家以为如何?谢谢。</p> <p class="ql-block">白焰初:我喜欢的文学语言:有泥土便有春色,有奋斗才有未来。</p><p class="ql-block">“有泥土便有春色”,是生活馈赠我的处世信条。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只要有人群生活的地方,人类的良知良能便不会泯灭。</p><p class="ql-block">“有奋斗才有未来”,是社会鼓舞我的人生经验。人生没有捷径可走,任何捷径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最终也都是一条死路。</p> <p class="ql-block">李岳梅:我喜欢的文学语言:俯首甘为孺子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志平老师史建国班长文评的点评</p><p class="ql-block"> 2025年05月20日 </p><p class="ql-block">内容:史班长的文评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难能可贵的是,对文学班同学的每一篇文章,他都在繁忙中及时、精准予以长评,而非敷衍塞责!作为班长,他对每一位同学都热情满腔,一视同仁。他的亲和力、凝聚力、责任心于全班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生活、学习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我们是幸运的、快乐的。</p><p class="ql-block">致敬史班长“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p><p class="ql-block">👉俯首甘为孺子牛:运用了鲁迅的诗句,把史班长对同学服务、认真负责的精神比作甘愿俯下身子做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增添了语句的文学性和文化内涵,使语音更具有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蒋燕娟:五月沙龙(文化)物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风掠夕阳絮语轻,沙龙文化展精髓。</p><p class="ql-block">花香落入诗行里,有你有我有非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5.28日随笔</p> <p class="ql-block">张燕春:分享一副对联,这是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恩师陈伯崖写给弟子的一副对联: “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p><p class="ql-block">上联: 事能知足心常乐。我老娘是这样理解的: “捡到三百两不喜,落了三百两不忧”,保持一颗平常心。</p><p class="ql-block">下联:人到无求品自高。我老娘是这样理解的:“人不求人一样大”。我老娘辛苦一辈子,总是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p><p class="ql-block">再讲一句,文化人骂人不带脏字。原来认识一位东北姑娘,有次,她跟人吵架,骂了一句: “你是哪个庙里出来的。” 我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想明白了,哑然失笑。高!实在是高!</p><p class="ql-block"> 张燕春</p> <p class="ql-block">刘丽:今天与大家分享一幅对联:</p><p class="ql-block">四面湖山归眼底;</p><p class="ql-block">万家忧乐到心头。</p><p class="ql-block">这是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为岳阳楼所题写的一幅名联。短短十四个字,抒发了作者的“忧乐”情怀,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隨。作者用腑视的视角展开全景描写,洞庭湖的浩瀚与君山的秀美尽收眼底。下联是万家忧乐到心头。从地理环境到政治理念,得到了艺术升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一副难得的好作品。</p> <p class="ql-block">葛华阶:我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p> <p class="ql-block">黄泽源:为完成蒋老师:“每人上台推荐一句我最‘喜欢的文学语言‘”这道作业,我想到了数字三。《道德经》说"三生万物",为什么不是二或四?因为"3"是造物的密码——天地人三才构成世界,过去现在未来定义时间,长宽高构建空间。它是所有结构的第一个完美闭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文学里,"3"是最美的节奏器。《诗经》用三叠章回环咏叹,"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少一次则薄,多一次则腻。就像我们写作文,三次铺垫刚好抵达高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更是"3"的舞台:黄金分割线把画面分成三份,演讲需要开头主体结尾,连三明治都告诉我们——(停顿)少一层就不够味。</p><p class="ql-block">我推荐的文学语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陈毓乐:夏日炎炎,忽念荷花清雅恣态,于是走出家门去寻荷。道路两边依依杨柳随风飘荡,百草繁茂万木葱茏。</p><p class="ql-block"> 忽然,有一小小荷塘闪现眼前,有荷花静悄悄在此开放。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淨植,花中君子,荷花也!</p><p class="ql-block">在夏日的荷塘边,人世间的炎热和尘嚣都消失了,心中湧动的,往往都是这些美越千年的名诗佳句!</p><p class="ql-block"> 晚上躺在床上忽听到急雨敲窗,心想,雨中荷塘定有另外一番景象吧。第二天清晨雨停了,我又兴冲冲再次来到荷塘。只见滿池碧绿的荷叶中,娇艳的荷花正盈盈开放,雨后的荷花更觉高雅,洁凈,丰盈。而片片荷叶中又都有雨滴聚集,它们如同一颗颗闪亮的水银,在荷叶中旋转着、摇晃着,只要风一招手,晶莹剔透的水银便迅速倾泻于清波中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安静的荷塘忽然“吧嗒”一声轻响,我寻声望去,只见几个红荷瓣,刚从荷枝上脱落滑入水中,有两个花瓣滑落到一片荷叶翠绿的怀抱中,这两个花瓣挨在一起躺着,象在聊天也象在做梦,样子很是可爱,给荷塘又添加了一抹清新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雨,又开始下起来,我的手机仍然在不停的拍摄,沙沙的雨声和隐隐的雷声中,荷塘显得更加静谧更显野趣,而我自己也成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与荷花荷叶荷塘一起,共享着从天而降的夏雨,见证着眼前这难得一见的夏日好风光。</p> <p class="ql-block">叶花香:蒋老师好,各位学友好:</p><p class="ql-block">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玩笑”这两个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特别有趣,对于“玩笑”这两个字,我就很有感触,比如一句,别当真,开玩笑的,有时候就能化解尴尬,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相处更加顺畅:有时候一句自嘲的玩笑话,就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或者释放出一种幽默的性格特征;有时候一句玩笑话,就可以试探出人或事的真伪等等,所以说玩笑二字超有意思,像一股温柔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龚亚亮:昨天因临时改变发言内容,没有文字准备,现根据回忆重新归纳整理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人学写诗词若干年,存有拙作许多首,原准备分享《秋读小吟》中一句:“霜风有意枫红早,霪雨无声菊放迟”。但前面发言的同学推介了不少精典的古诗词联句,嚇得我不敢献丑。临时变卦,改为分享一句自创的口语:“洞庭渔火季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p><p class="ql-block">出处:前年我第一次去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观看大型文艺演出,与身边人讨论“洞庭渔火季”的含义,知晓它是岳阳精心打造的一张文旅名片,包函了多种文化元素和多项主题活动,便打趣地来了这一句,并将其录入到散文《洞庭渔火今世缘》中。</p><p class="ql-block">分享理由:一是用到了比喻修辞手法;二是形象生动有趣;三是原创口语。本人因受古典文学和现代美文的影响,平时说话写作多用书面语言,显得文绉绉的,不接地气。今后要学习蒋老师和各位同学的通俗化写作风格,尝试将文字口语化,将口语文学化。</p> <p class="ql-block">张志平:分享一位当红作家较为独特的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不久,丫丫参加市散文学会组织的讲座后,在班群分享了一位当红作家的话:散文不是文学,是生活。对此,我甚是认同。因为我写出的所谓散文,缺少文学味,而近似生活的翻版。我以前从事新闻报道,基本上与文学不搭界。我本身少有文学细胞。不过,严格地讲,散文当属文学范畴。而文学即是人学。文学作品的根在生活。好的散文当是缘于生活的原生态记录,娓娓道来,应该是朴素的,简明的,有力的,有情有义的,能引起读者共鸣而喜闻乐见的,不应该花里胡哨地堆砌辞藻,不应该故弄玄虚地无病呻吟。散文写作,说到底,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我所写的《并非恋爱的爱恋》一文,可以说,是蕴酿了53年的思念之情,一旦宣泄便如开闸的水,脱缰的马,不可收…文章要让读者热泪盈眶,作者必先潸然泪下。作者情感须贯穿全文,自自然然的流露。</p> <p class="ql-block">彭育芳:“文学语言大家谈”这是蒋老师在老年大学文学班任教十年第一次给同学们布置作业。跟大家开个玩笑,蒋老师太仁慈了。说来也怪,正是这份仁慈,令我大胆地走向讲台!感谢你们!</p><p class="ql-block"> 我想到的是北宋时期教育家、思想家张载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涵盖了宇宙观、道德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张载对人类精神建设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流,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文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p><p class="ql-block"> 这如何做到,我觉得这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处世责任与担当里。吾当立志,每日三省吾身。无论你身处何处,从事何业,都应身先士卒、躹躬尽瘁、先人后己,这样才不辜负先贤的厚望、习主席的重托。</p><p class="ql-block"> 感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曾劲草:各位老师:大家好!</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成语“疾风知劲草”。</p><p class="ql-block"> “疾风知劲草”出自《东观汉记·王霸传》,原文为“上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讲述的是西汉末年,刘秀起兵后遇到很多困难,当初跟随他的人陆续离开,唯有王霸始终坚定地追随。刘秀因此感慨,在迅猛的风中才能看出坚韧的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世,“疾风知劲草”这句话被广泛引用,其中最著名的有:唐太宗李世民《赐萧瑀》诗中写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临淄县主《与独孤穆冥会诗》诗中写的“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 《隋书·杨素传》诗中写的“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现代,“疾风知劲草”正式定义为成语。在形容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更能展现出坚强意志和节操时,经常会用到它。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就用“疾风知劲草”来称赞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党员干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疾风知劲草”也被广泛化用,如:疾风知劲草,危难见忠诚;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奸;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疾风知劲草,烈火练真金;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名字叫曾劲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何容:《春眠不觉晓》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景色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淡自然,意境深远。《春晓》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春天早晨的景象,广为流传。我非常喜欢这首诗,我给大家朗诵一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首诗的意思是: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时到处都能听到鸟儿欢快的啼叫声。回想起昨夜好像听到了风雨声,不知道庭院里的花儿被吹落了多少。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表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落花的怜惜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首诗的意思是: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时到处都能听到鸟儿欢快的啼叫声。回想起昨夜好像听到了风雨声,不知道庭院里的花儿被吹落了多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表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落花的怜惜之情。</p> <p class="ql-block">周琼选:我喜欢的一句话是孔夫子说的:“吾十有五而志学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做为人生的格言,人应</p><p class="ql-block">活在当下。我想我是违背了这人生的规律。现已近耳顺之年,我仍想做一次跨跃,“从心所欲,不逾矩”。跟从自己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为外界的物欲,评判所动,做个真实的自己,内在丰盈,喜悦,自在。有自己的底线,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即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