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大道318终点— 樟木探秘

zmzg清雅如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18国道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横跨中国东中西部,在旅行者心中,她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串联起无数壮丽景观与人文故事,而其终点——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恰似这条巨龙口中衔着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昨天我们一行怀揣着对未知的期待,从日喀则市出发,途经萨迦县、拉孜县、定日县、越过海拔5248米的嘉措拉山口,经过西藏最后一个行政县聂拉木县,闯过318国道最后30公里雾区,傍晚踏上了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樟木,开启了一场难忘的探秘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离开聂拉木县前往樟木镇时,318国道最后的30公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樟木镇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道路的独特风貌。从远处眺望,道路如丝带般缠绕在山间,时而陡峭攀升,时而蜿蜒下行,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沿着道路前行,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山间交通的复杂与挑战。车辆在山间穿梭,发动机的轰鸣声与山间的鸟鸣声、溪流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山间交响曲。对于驾驶者而言,这不仅是对驾驶技术的考验,更是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奇妙体验。而对于我们这些旅行者来说,每一段道路的起伏、每一个弯道的转折,都成为了旅途中的珍贵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随路转,云雾缭绕之中,一座挂在半山腰上小镇出现在眼前,终于,我们在傍晚抵达了国道318线最后一个行政区域樟木镇。整个小镇依山而建,如壁画般悬垂在山腰,现代化建筑和一些木结构房屋散落在公路两侧,上下重叠,高低错落。远远望去,那独特的建筑布局,真有几分“山城”重庆的韵味,只是规模小了许多,却也多了几分精致与宁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到樟木,最直观的感触便是这里独特的道路交通。318国道蜿蜒至此,似乎也放慢了脚步,与小镇的山水融为一体。道路在山间穿梭,时而陡峭,时而平缓,每一个弯道都像是大自然精心设计的惊喜。狭窄的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却又井然有序。或许是因为常年在这样复杂的路况中行驶,司机们都练就了一身娴熟的驾驶技术,在这曲折的道路上自如地穿梭。路两旁没有人行道,而且沿路边还停着不少的汽车,行人与车辆共享着这片空间,他们相互避让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节奏。我们找地方停车、吃过晚饭,夜幕已然深沉。大家奔波了一天,抓紧时间休息,养精蓄锐,以最佳状态,邂逅樟木的绝美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樟木小镇在山谷间鸟儿的鸣叫声中苏醒,我们赶紧洗漱吃饭,今天的安排是趁着清晨的安静,先去拍摄樟木小镇的清晨美景,然后顺路去樟木口岸。沿街走到尽头就是中国海关,拐过弯去几公里处就是中尼交界处的友谊桥。我们的车缓缓的行驶在国道上,突然从山上窜出几只猴子。它们毛色棕黄,眼神灵动,在树枝间跳跃自如。面对我们的到来,它们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慌,而是从容地越过公路,走进对面的树林中。这些猴子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为这片美丽的山水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的樟木小镇,仿佛是一个缥缈的仙境。 时聚时散的云雾犹如一袭薄纱,云雾在山间缭绕,轻柔地将小镇揽入怀中。错落有致的建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五彩斑斓的房屋,在云雾的映衬下,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似是一幅水墨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樟木,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镇,现代化建筑和一些古老的木结构房屋依山交替地散落在盘山而下的318国道公路两侧。小镇上的建筑多是二、三层的的小洋楼,房子因地势而建,样式各异,外墙色彩纷杂,将整个山城打扮的花花绿绿,让小镇显得分外的鲜活而生动。由于樟木镇是依坡而建,街道拐弯很多,整个镇的房屋布置比较随意,高低错落明显,层层紧挨,全由街道和石阶相沟通。大多数屋顶都有小花园和铁皮屋顶,各种风马旗,运气树等布满屋顶,将整个城镇打扮得花花绿绿的,在周围青山绿水和白云的环抱中,显得非常醒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满是草木的芬芳与泥土的气息。耳边林间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清脆悦耳,打破了清晨的静谧。云雾在身边流动,时而遮住了前方的路,时而又散开,露出一角绿意盎然的景致。这一刻,尘世的喧嚣被隔绝在外,只余这云雾中的小镇,宁静而美好,让人沉醉,不知归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拍完小镇全景,大家上车,旺久师傅边开车边给我们介绍,他告诉我们,樟木镇过去叫“塔觉嘎布”,藏语意思为“邻近的口岸”,它东南西三面与尼泊尔接壤,海拔2300米,距拉萨730公里,距加尼泊尔首都德满都90公里。 这里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一条重要的分支延长线。也是中国和尼泊尔之间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开放口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快要进入樟木口岸时,这里开始热闹起来,迎面驶来一辆接一辆打扮的花里胡哨尼泊尔车,清一色印度TATA货车,但上面的车身彩绘都很有趣、可爱,几乎让你找不到一个重样的。还有的货车,除了车身,还在挡泥板上大做文章,有的画国旗,有的写有趣的单词,有的画着印度大美女的卡通形象,每一个都独具特色,幽默风趣,让小镇樟木更加显得可爱。这些货车不仅是运输工具,更像是当地文化的独特载体。行驶在路上,它们与周围云雾缭绕的山峦、飘扬的经幡相映成趣,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吸引着游客们纷纷驻足观赏、拍照留念,为樟木口岸增添了浓郁的异域风情和生动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道上除了载满货物的车辆便是忙碌的身影。背着大包小包的背夫们脚步匆匆,他们肩负着沉重行囊,穿梭在车辆与行人之间。大卡车有序排列,司机们忙着检查车辆、装卸货物,引擎声与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一个非常繁忙的通商口岸,街上除了常能见到五颇六色的尼泊尔TATA货车,还有藏族和汉族外的印度人和尼泊尔人,各种肤色的游客、商人来来往往。在友谊桥的中国界,聚集着三五成群的尼泊尔挑夫,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尼泊尔货车的到来。那些来自尼泊尔、印度的“TA、TA”货车,满载着货物,穿梭在边境之间,见证着两国之间频繁的贸易往来。站在口岸,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我深刻感受到了樟木作为边境小镇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桥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站在中尼两国交界处,眼前的波曲河奔腾不息,水流湍急,波曲河的部分流域,宛如一条天然的分割线,清晰地划分出中尼两国的边界。横跨在这湍急河流之上的,是承载着深厚情谊的中尼友谊桥。它于1964年建成,这是一座横贯东西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坚实而稳固,宛如一条钢铁巨龙,稳稳地连接着西藏樟木与尼泊尔加德满都之间的中尼公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景观大道”——国道318线,它的终点就定格在樟木镇的中尼友谊桥处,最后一块路碑上醒目的编号“5476”,像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记录着这条公路的漫长旅程。这里,既是318国道的终点,也是中尼公路的起点,意义非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海关出入境大厅,透过宽敞明亮的玻璃窗,就能清晰地看到中尼友谊桥。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桥身透着一种古朴与庄重的气息,在朦胧的雾气笼罩下,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仿佛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1965年中尼公路正式通车后,中尼两国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起来。从友谊桥过境,向南不到90公里,就能抵达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来到海关出入境大厅,每天上午是这里最为活跃的时候,等待过境签证的中外游客很多,除了过往的商旅和货物,这里也是许多游客、旅游团队和攀登喜马拉雅诸峰的登山队进出中国的主要通道。如果想去尼泊尔旅游就可以从这里出关。可惜那次我因为公务缠身,没有跨国旅游的计划,只能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不过,这次行程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没过多久,我便迫不及待地约上同伴,乘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踏上了加德满都的土地,完成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夙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离开那里还不到一年,尼泊尔就遭遇了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樟木口岸也未能幸免。看着我们之前在两地拍摄的照片,我不禁感慨万千,很多照片竟成了绝版,但那些画面却永远定格在了那段美好的时光里,成为了珍贵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边境口岸,望向河对面,尼泊尔村庄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错落有致的房屋,有的外墙色彩鲜艳,在绿色山林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屋顶的形状各异,似乎诉说着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村里偶尔升起几缕炊烟,融入云雾之中,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河岸的道路上,偶尔能看到当地居民赶着牛羊缓缓走过,或是挑着担子准备去集市的身影,他们的生活气息,在这云雾弥漫的清晨,显得格外真实而动人。四周的青山被云雾半遮半掩,绿意却仍肆意地流淌出来,与村庄、桥梁、河流共同勾勒出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沉醉在这静谧又迷人的异国风光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通关边境口岸,我们又来到镇上,在这里看不到一块平地,镇上的每一幢房屋都是依山而建的。这里惟一的街道是国道318线从小镇中间穿过并与友谊桥中尼公路相接。沿着樟木狭长而陡直的街道一直走上去,看到道路两边散布着琳琅满目的小商店、小饭馆、小旅店。那些可爱的小商店里摆满了来自尼泊尔的特色食品、百货和手工艺品;而小饭馆则无论中餐、西餐,亦或是尼泊尔餐都能能寻觅到;街边商铺早已开门,店主热情招呼着顾客,热气腾腾的餐点摊弥漫着诱人香气。小旅馆很多都有屋顶露台、小花园,通常他们会挂满各种风马旗,种满姹紫嫣红的鲜花。整个小镇在云雾缭绕的山谷怀抱中,虽忙碌却有条不紊,独特的边境风情与烟火日常,让人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旺久师傅聊天中我们得知,这个小镇常住人口有3000多人,西藏境内的1000多夏尔巴人差不多都居住在这里。这里的夏尔巴人几乎都从事经商活动,也有人做攀登珠峰等极高峰的山地向导,他们长年累月生活在边境,汉语、英语、尼泊尔语和印度语都有机会接触到。所以很多人能讲多种语言。路边的高楼下面开着大小不一的店铺,约有几百家,商店,咖啡店、酒吧和餐馆等应有尽有,商品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的香水、化妆盒、茶叶,各种藤编制品和线织品。更多的则是内地的家电和服装、鞋类、儿童玩具等百货。这些店铺的店招除了汉藏两种文字,有些还有英语,尼泊尔文字,带着一些奇特的异国风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樟木小镇街头闲逛,瞧见一对夫妇,他们怀中抱着个可爱的小男孩。喜欢孩子的我微笑着向他们打招呼,做手势逗小孩儿,他们热情地回以笑容。妈妈站起来,抱着孩子走近了我,我刚做出想抱抱孩子的手势,小家伙儿竟一点不认生,直接扑进了我的怀里。闲聊中得知他们是夏尔巴人,这里的老居民,平时开个小店做生意,男主人有时也会做登山队的导游,日子过的很满足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樟木镇海拔2300米,地处亚热带,气候潮湿,自然环境美得令人惊叹。清晨,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山间,樟木镇瞬间被一层薄雾笼罩。雾气似轻纱,在山谷中悠悠飘荡,为小镇添了几分神秘。远处山峰在雾气中时隐时现,仿若仙境。树木在雾气滋润下愈发葱郁,不知名的野花在草丛中肆意绽放,芬芳四溢。沿着山间小道漫步,潺潺流水声入耳。山上瀑布众多,有的从悬崖峭壁飞泻而下,气势磅礴,有的则化为小溪,缓缓流淌,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让人沉醉。我本想再往深处探寻美景,却被旺久师傅叫住。他提醒说,山上丛林里蛇和蚂蝗很多,一听这话,我们瞬间没了继续的勇气,赶忙折返下山,虽有些遗憾,但那绝美的景色已深深印在脑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饭店正打算好好歇会儿,门突然被敲响了,朋友风风火火地来喊我,说有奇景让我去他们房间开开眼界,我怀着好奇心就过去了,一到窗边,眼前的景象把我惊住了。只见从喜马拉雅方向涌来的冷气流,和从尼泊尔那边印度洋过来的暖湿气流,就在对面的山谷间交汇,两种从相反方向来的气流像是两个顽皮的孩子,一相遇就纠缠在一起,搅出了奇特的旋流效果。眼前的风景像幻境一样时隐时现,如入仙境。那种感觉,如海市蜃楼般梦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雾在山谷间打着转儿,一会儿被卷得高高飞起,一会儿又盘旋着向下沉降,像是在跳一场神秘的舞蹈。原本平静的山谷,因为这股旋流变得灵动起来,云雾的形状不断变幻,时而像巨龙翻滚,时而又似薄纱轻舞。这是我从没见过的奇妙景象,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了,能在这小小的窗口对面,上演这么震撼的一幕,光顾出神的看到这场气流的“约会”,拍了几张精彩瞬间,几个人竟然都没记得拍视频,好几年过去了,这个场景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至今记忆犹新,借助今天的AI技术,我试图把它复原出来,虽不似当时的情景壮观,但大体的意思体现出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樟木小镇短暂驻留的两个夜晚,身为摄影师的我们,怀揣着对光影与美景的热切期待,全身心沉浸于这座边境小镇独有的风情里。清晨,当第一缕曙光还在地平线下酝酿,我们便早早守候,渴望捕捉日出前那令人心醉神迷的蓝调时刻。更盼着能见证那喷薄而出的日出,将万丈光芒洒向大地。可现实却似一位调皮的精灵,与我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那期待中的蓝调时刻与震撼日出,终究未能如愿映入眼帘。傍晚,夕阳西沉,我们又一次满心期待,盼着维纳斯色调能在天际绽放。然而,天公似乎并未完全顺遂我们的心意,迷人的维纳斯色调并未如约而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大自然是从不会让人失望,它以一种更为神奇而迷人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云雾缭绕的朦胧美。那云雾,似轻纱般缥缈,又似流水般灵动,在小镇的山川、建筑间肆意穿梭、萦绕。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中的神秘岛屿;建筑物在云雾的轻抚下,也增添了几分虚幻妩媚与诗意。每一处被云雾笼罩的角落,都像是一幅尚未完全展开的画卷,充满了未知与惊喜,让我们手中的相机忍不住一次次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如梦似幻的瞬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晚的樟木小镇,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柔和的灯光和偶尔传来的阵阵虫鸣。站在街头,看着那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感受着从山间吹来的微风,内心无比宁静。这里的一切都仿佛慢了下来,让人有时间去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天早饭后,我们不得不告别这座美丽的小镇。离开樟木时,心中满是不舍。此次樟木沟探秘之旅,让我们深刻领略了318国道终点的独特魅力。从道路交通的地理智慧,到小镇建筑风貌的多元融合;从自然环境的灵动演绎,到繁忙口岸的活力展现;从自然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奇观,到口岸贸易的经济独特韵律。每一个方面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樟木的独特与魅力。将她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自那之后,樟木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时刻牵动着我的心。不经意间,我就会关注樟木的信息。当尼泊尔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我的心也随之紧紧揪起,樟木未能幸免,两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受重创,这让我痛心不已。后来,只要有朋友去西藏或者尼泊尔,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向他们打探消息,想知道那里的人们怎么样了,生活是否恢复正常。据说樟木正在灾后重建,可至今还没有通关,我满心期待着它能早日恢复往日的热闹与繁荣,再次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