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要当教材的主编,对艾嘉而言,曾是遥不可及的镜花水月。那些泛着油墨香的铅字方阵,那些封面印着主编名字的教材,她只是在图书馆柔和的灯光下、在明亮教室的讲台上,看到它们朦胧的投影。然而,内心深处的那个闪念,却像一颗种子,悄然埋进意识的褶皱里,静待破土而出的时机。</p> <p class="ql-block">将时光的指针拨回到九十年代。</p><p class="ql-block"> 橘黄色的灯光温柔地洒在桌面上,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正低着头专注地写作业,艾嘉则在一旁认真备课。突然,艾嘉“啪”地一声把英语教材扔在桌上,女儿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了一跳,抬起头,一脸茫然地看着她。艾嘉自嘲地笑了笑,开口问道:“如果你们学的课文每篇都是讲的一个内容,你会不会觉得厌倦呢?”</p><p class="ql-block"> “当然会厌倦啊!”女儿拿起书,若有所思地回答。</p> <p class="ql-block">艾嘉备课到第六单元了,发现课文内容翻来覆去都是关于教育的论述。翻到最后一课,她不禁咋舌——整本书的课文,感觉都是从同一本《论教育》里分段摘录出来的,练习题更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课堂上,艾嘉最怕看到学生打哈欠,如果看到,她的心里就满是自责。面对这样题材单一、习题陈旧的教材,要想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实在让她犯难。</p> <p class="ql-block">后来,听妹妹说起她们大学教材的一篇文章,课文既有趣又有意义,读起来就像追剧一样让人欲罢不能。学生们不仅能学好英语,还能跟着课文“环游世界”,了解各国的文化与风土人情,甚至还能引发的思考。艾嘉听得心里直痒痒,羡慕得不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自那以后,只要看到有趣又有意义的文章,艾嘉就会复印出来给学生阅读,还变着法子设计阅读题,就当给那寡淡无味的教材配点“佐料”,让课堂有点“滋味”,好让学生们保持兴致,不至于发呆。</p> <p class="ql-block">在她心底,始终藏着一个炽热的梦想:要是中等院校能组织老师编写一本融故事、科技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多彩,让教师备课充满热情、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的英语教材,那该多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因为参编了一本中职英语教材的编写,艾嘉结识了大学出版社的黄编辑。黄编个子瘦小,说话柔声细语。同为英语专业出身的她俩,在聊着共同关心的话题时,艾嘉像遇到知音,一股脑儿地把自己对中专教材的种种想法和盘托出。艾嘉曾用国外教材辅导女儿学习,通过对比,她深知国内外教材各有优劣,特别是她们现用的中专教材,虽然注重语法,但课文选材匮乏,课后作业格式僵化;国外教材选材丰富有趣、作业形式灵活多样,而有时显得稍微零乱。</p> <p class="ql-block">两人越聊越投机,黄编听者有心。半个月后,黄编就打来电话:</p><p class="ql-block">“小张,我准备马上组织中专英语教材的编写,下周末你就来出版社开会,还可以邀请一两个同事,你准备一下在会上发言啊。”</p><p class="ql-block">艾嘉没想到黄编这么快,好一个雷厉风行的人。</p> <p class="ql-block">艾嘉兴奋地立刻找到教研室的年轻老师小王和小李,分享了黄编的邀请。两人欣然响应,积极出谋划策,全力支持艾嘉准备发言内容。</p> <p class="ql-block">平日里,开会发言对艾嘉来说是个短板,说几句话都会脸红腼腆。可这次在中专英语教材编写会上,艾嘉却像是变了个人,她侃侃而谈,从分析中专学生的英语水平,到剖析现有国内外教材的优缺点,再到提出新颖的教材编写思路,不知不觉,几十分钟过去了。她的发言赢得了在场老师们的热烈反响,小王和小李也适时补充,会议氛围十分热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现在大家讨论一下,然后我们通过投票来选出主编吧!”</p> <p class="ql-block">黄编在会议的尾声说道。</p><p class="ql-block">这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艾嘉也本以为黄编可能会邀请大学教授挂名主编,自己能在书的扉页有个铅印参编名字、再奢望点有个副主编名字就心满意足了,没想到黄编速战速决,要在与会老师中选出主编和副主编。</p> <p class="ql-block">当场选举投票的结果,艾嘉和王老师李老师分别被选为教材第二册、第一册和听力教材的主编。</p><p class="ql-block">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教研室的三个人同时成为主编,这无疑是她们团结一心、通力协作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如今,梦想有了照进现实的机会,艾嘉感受到的,更多是肩头沉甸甸的压力与责任。但她始终坚信,压力与责任会化作前行的动力,让她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p> <p class="ql-block">从此,除了日常教学,艾嘉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教材编写上。一有空闲,她就穿梭于各个书店,泡在大学图书馆,对比研究不同教材。三位老师也经常聚在一起,讨论编写方案。凭借着满腔热忱,加上善于博采众长的优点,他们很快就敲定了编写架构。</p> <p class="ql-block">再次开会讨论时,教材编写大纲、整体架构和细节内容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随后,各个章节的编写任务也分配到了参与老师手中。</p><p class="ql-block"> 艾嘉不仅负责选材审稿工作,还承担了两个单元的编写任务。为了找到合适的文章,她翻遍了能找到的所有书籍,每发现一篇佳作,都欣喜若狂。她仿佛被注入了无限活力,满怀期待,干劲十足,就连走路、睡觉,脑海里也全是教材编写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一篇文章中有个长句,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艾嘉想把它改得通俗易懂,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合适的表述。熬到实在困倦,一倒床就睡着了。奇妙的是,在梦中她突然灵感乍现,立刻翻身起床,拿起笔一气呵成。这件事让她惊叹不已,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在梦里解决问题,她还是头一回经历。呵呵,欢迎再来,她又尝试几次带着问题入睡,希望灵感再现,却未能成功。算了吧,这“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分明是“有心栽花花不开”嘛。</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年多的勤奋耕耘,1997年,这套中专英语教程由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本市中专学校投入使用后广受欢迎。经过几年修订再版,教材也愈发完善。</p> <p class="ql-block">当艾嘉所在的学校从中专升格为大专院校,黄编再次组织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编写工作,她指派艾嘉为总策划和第二册主编。有了之前编写中专教材的经验,这次的教材框架结构经过优化迭代更加完善。黄编还带着几位主编前往新疆、云南等地,召集众多大专、大学的老师召开编委会。会上,艾嘉的讲解也更加成熟自信,引发了老师们的强烈共鸣,大家都听得聚精会神。艾嘉自己都感到惊讶:什么时候自己变得这么能言善道了?会后,一位大学老师好奇地问她:“你怎么想到这么多点子的?”艾嘉谦虚地表示,自己是从接触过的多种教材,尤其是从国外英语教材中获得了启发。那位老师感慨道:“我也教过国外教材,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看来我只是在按部就班教书,你可比我用心多了!”</p> <p class="ql-block">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后,市场反响良好,许多学校都在使用。然而,大学出版社内部人事变动,另一组编辑接手,又启动高职高专英语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艾嘉受邀加入了新的编委会,会上,中文专业出身的邱编辑安排她担任听力教材主编。但艾嘉认为自己对主教材更为熟悉,更适合担任第一册主编,便主动请缨,阐述自己的优势,并希望能通过竞争获得机会,却得到了“我们不搞竞争”的答复。</p><p class="ql-block"> 听力主编就听力主编吧,艾嘉卯足了一股劲儿。</p><p class="ql-block">无数个伏案疾书的夜晚,无数个反复推敲的清晨。她与各校老师齐心协力,全身心投入到听力教材的编写中。当初稿送到一位教授手中审阅后,邱编辑拿着稿件,微笑着对艾嘉说:</p><p class="ql-block">“教授对你的听力教材评价很高!”</p><p class="ql-block">艾嘉心里从未有过的轻松愉快。</p> <p class="ql-block">可规划教材第一册投入使用后,却问题频出,不知是主编的原因,还是编排失误,教材漏洞百出,使用的老师怨声载道。二册主编刘老师在会上的点评语言尖锐,对一册主编一点不留情面。随后,邱编辑又安排艾嘉主编第一册的配套练习册。艾嘉犹豫了,因为第一册的原因,市场可能再难以接受这套教材,其配套练习册就更无法推广了。邱编辑任然坚持己见,叫艾嘉不担心市场问题,只管去做。</p><p class="ql-block">尽管艾嘉竭尽全力完成了配套练习册,但仍无法挽回第一册导致的失败局面,这套高职高专规划主教材最终黯然收场。</p> <p class="ql-block">而这边,黄编辑主持编写的中专英语教程和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不断修订再版,在不少中专学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中持续使用了多年。邱编辑主持艾嘉主编的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材,作为一本独立的听力课本,也被使用了几年。</p> <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每当艾嘉凝视书架上那些印着自己名字的教材,那段虽疲惫却又无比美好的时光,便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在图书馆寻觅资料的日子,那些案头挥笔疾书的不眠之夜,那些反复打磨教材细节、推敲教学实录,终于让镜花水月变成了铅字开花,实现了最初的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