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堂

无知堂主

<p class="ql-block">百岁国画大师刘伯骏题“无知堂”匾额。</p> <p class="ql-block">尘心幽梦一竹禅,</p><p class="ql-block">悟墨余兴法自然。</p><p class="ql-block">放胆非非似无知,</p><p class="ql-block">吾写泮桥乃佛缘。</p><p class="ql-block">——岁在丙申锦官城无知堂主一竹禅悟泮桥友军于似非阁自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知堂自嘲诗中包含了无知堂主的字与号:</p><p class="ql-block"> “泮桥”,孔庙前有泮池泮水,上有俩座拱桥名泮桥,右桥专供文官过桥拜孔,左桥专供武官过桥,泮桥又与板桥谐音,师法郑板桥,但学一半(泮)丢一半;</p><p class="ql-block"> “一竹禅悟”,源自伏羲“一画开天”和石涛“一画论”;</p><p class="ql-block"> “似非阁”取白石老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矣;</p><p class="ql-block"> “明坤庐”、“永清斋”、”深善楼”乃吾父母名,以表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天星寨”,祖屋背靠一座山,山顶有古寨,名曰“天星寨”。</p> <p class="ql-block">  古有“难得糊塗” ,今有”无知是福”。</p><p class="ql-block"> “无知是福”。心归何处,世界在空无。般若之能照既在于空观悟无,空无生大觉。将自已置身于超脱圆融无碍的境界,头脑空灵,心如碧潭秋水般明净,进入仙禅的意境,洗心澄怀,体味出超逸的情素,无知而知,知而无知,故无所不知。如此才能像明镜一样照见一切,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通达明了而离苦得乐,获得快愉自在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杭州画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僧肇的《般若无知论》着重论述了佛法智慧:“夫有所知则有所不知。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不知之知,乃一切知。故经云:‘圣心无所知,无所不知。’”这里的“有所知”(或称“智”、“惑智”),是指人们的世俗认识;所谓“无知”、“不知之知”(或称“智”、“圣智”),是指佛教的般若智慧。该论认为,世人对现象世界的认识仅限于做片面的、虚幻的反映;而这个现象世界本身就是虚幻、不实的,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所造成的假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凡知都是有限的,“有所知”必然“有所不知”。由于“有所不知”,就不能达到“无所不知”;而只有具有般若智慧的“无知”,才能达到“无所不知”。这样,佛家的“无知”远在俗人的“知”之上,因为世俗的“知”,总是以“有”为实,这在根本上是不正确的,所以只能是“惑智”;世俗以其有限的生涯和有限的理解力,不可能认识无限的事物,故只能“有所不知”。而般若“无知”,却能实现世俗“知”所不能达到的这种超越世俗的“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杨澜收藏《卧虎藏龙》。</span></p> <p class="ql-block">如果真正了解到般若思想,人生不会再有恐惧。</p><p class="ql-block">《心经》以“无”开始,当内心中没有任何挂碍让你恐惧担心,就获得大自在。</p><p class="ql-block">经常问自己:你的心中有多少东西牵挂?把你最在乎的当做没有了,这就是般若智慧。以此重新定位自己。</p><p class="ql-block">般若的思想讲“无”是消极吗?做一件事情完全忘掉自己,就是“无”,这才是最高的成就。一心专注,无任何杂念,才是最积极的人生!</p><p class="ql-block">人只有无相地显像,才能最好表达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为花鸟画大家郭石夫。</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水墨佛竹作为礼品赠送给袁隆平(右)。</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领奖,右为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人大副主任李洪仁(左)代表省政府,向全国政协副主席励无畏(右)赠送无知堂水墨佛竹。</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副总理接见无知堂主。</p> <p class="ql-block">应邀为国防部创作“竹报平安”长卷,中为时任国务委员、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右三为无知堂主。</p> <p><br></p><p>南苑无知堂:</p> <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古城三才书院(周易学术机构)无知堂。</p> <p class="ql-block">中国将军诗书画院总顾问陈仕俊中将题赠三才书院“无知堂”牌匾。</p> <p class="ql-block">海南金典心城无知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都环球中心无知堂:</p> <p class="ql-block">成都奥克斯广场无知堂:</p> <p class="ql-block">一、“水墨佛竹”系列。</p><p class="ql-block"> 四川省美协主席线来忠专论节选:“痴迷于墨竹的当代文人画家孙友军,经过长期的探索,独辟蹊径,草书“佛”字连笔组叶,取得成功。其画作行笔奔放,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风度飘逸,神韵意趣具在,丰富了墨竹造象,是宝贵建树的一家。……</p><p class="ql-block"> 友军“草书佛字连笔组叶法”的创立,把以“写”代“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写见意”。以“写”代“画”的提法已不鲜见,而从真实的情况看,能做到实质性的“写”却非擅能自为,尽管“写意”一词已成老生常谈,但真正能称得上写的实不多见于画迹,似或称“画”和“描”更为恰当。中国画的“写意”,“意”是本体,“写”是达意的途径。用草书“佛”字组叶,其书写性特强。“佛”字自身笔划连笔,“佛”字之间又连笔,上下左右任意关连组合,似笔走龙蛇,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气韵相生,可谓“写”之极至。友军“写”竹还有一点与众不同,那就是特別強调方笔“露枝”,不仅強化了竹子挺拔坚韧的性格,而且丰富了画面的构成。正是友军“写”竹的“佛字法”和“露枝法”,使自已的作品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友军的竹画中,我们几乎看到了与书法同出一辙的精妙状态”。该项首创已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认证。</p> <p class="ql-block">人生贵有胸中竹</p> <p class="ql-block">古道新风写竹来,</p><p class="ql-block">诗情画意共登台。</p><p class="ql-block">几番韵味幽深处,</p><p class="ql-block">今古宏观眼界开。</p> <p class="ql-block">风生云湧荡气空,</p><p class="ql-block">一样绿阴山千重。</p><p class="ql-block">写入将来诗人卷,</p><p class="ql-block">风前雨后各不同。</p><p class="ql-block">(友军)</p><p class="ql-block">青篁万杆枝犹俏,</p><p class="ql-block">凌云拔地不渝志。</p><p class="ql-block">万类争高天下同,</p><p class="ql-block">文章千秋风骨事。</p><p class="ql-block">(建军)</p> <p class="ql-block">取来一枝吹长笛,</p><p class="ql-block">奏出人间正气生。</p><p class="ql-block">采集枯枝扎扫帚,</p><p class="ql-block">扫除腐朽朗乾坤。</p> <p class="ql-block">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p> <p class="ql-block">二、“焦刻摩崖造像”系列。</p><p class="ql-block"> 孙友军先生历经数年,脚迹遍及云岗、龙门、大足、广元、安岳等著名佛教石刻写生,特别是深入到散落于乡村山野众多无名佛教石刻所在地,感悟残佛韵致及灵性,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寻求佛教题材画的突破。石刻造像在佛教界内部被看作是佛陀的化身,残破意味着佛陀化为千万,碎片也是具有灵力的圣物。因此历来信众都把在战乱、天灾人祸中遭到毁损的佛教塑像悉心保存。为使这一信念通过中国画进行表现,并借此更好地弘扬佛法,孙友军创造了“焦刻残佛”这种图式和画风。画面主要由佛教石刻佛像和佛教经文或高僧大德禪语,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易经亦有云,“欲致其圆,必由其缺。欲达其活,必由其断”。中国画理有不齐为美之说,残缺不齐也是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联结处,而这个连接处正是使人陶醉的地方。守残抱缺是一种天趣和掘趣,是一种内在气质的张扬。用中国画集中表现残佛,自古自今实为鲜见。该项首创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认证。</p> <p class="ql-block">三、“最后的净土”系列。</p><p class="ql-block"> 该系列取材于散落于乡野及大山深处,人迹罕至的无名石刻。该项首创已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认证。</p> <p class="ql-block">四、“佛竹.高士”系列。</p> <p class="ql-block">五、“碑版遗韵书法”系列。</p><p class="ql-block"> 孙友军先生首创的“碑版遗韵书法”是从对碑版学的研究中受到启发,将古石刻文字的表现及残留下来的石碑的遗痕,结合古朴掘雅的书法,在宣低上呈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这种 刻 的 意境表现,它主要来自于佛教摩崖及碑版石刻技巧、技法和观念。他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当中的刻制技巧的因素,和这种刻的遗痕有机地相结合,就创作出了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摩崖碑版语言。这种新的语言,形成了他独特的视觉语言图式,给人 留 下难 以 忘 怀 的 印 象。该项首创已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认证。</p> <p class="ql-block">六、意象书法系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湖书法非意象书法</p><p class="ql-block"> 当今江湖书法大行其道,更可恶的是有的江湖混混打着意象书法的招牌,混淆视听,欺世盗名,蒙骗了不少人。其实,江湖书法与意象书法有本质上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汉字的表象艺术是根据汉字独特的字义或者是一个词语的内容意思,从文字笔画本身的含义派生出的半文半图的“形象字”,也就是一种字体图形。汉字在视觉上能够带给人一种直观的“体势美”和“情态美”,视觉传达的信息效果其实比拉丁文字传达的效果还要强烈。尤其是汉字的意象结构,通过视觉化的表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趣味和韵味。意象化字体图形渗透了现代设计的思想,巧妙而丰富的联想能够产生浪漫的艺术效果,不是简单的“形似”,而是将“形”幻化成“意”,达到艺术上的感染力和震撼力。</p><p class="ql-block"> “意象书法”与“江湖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建立在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之上的别具一格的创造;前者具有较高的文化信息含量;前者具有独创性且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后者则属浅薄底俗的江湖杂耍。没有临碑帖的的基础,你的“龙飞凤舞”,你的“游云惊龙”,只会贻笑大方。书法的现代与创新是功力与抒情的展现。</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传统书画是以书写性为基本特征的,在中国书画当中,写的因素极具法度特质,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方能获得丰富的经验。 友军先生长期坚持临习《爨宝子碑》、《战国纵横家》、《中岳嵩宫灵庙王碑》、《好大王碑》、《鹰门太守鲜于君碑》、《毛公鼎》、《散氏盘》、《封龙山颂》等碑贴。因此友军之书法致力于碑版汉隶,以帖学传统中的文人笔意作为自己书法的基底,从甲骨文、金文、简书、摩崖乃至砖刻文字中寻找书法的上古踪迹。在创造上,他在吸收借鉴民间书法的基础上,融会文人书法的精神,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书风庄重朴实,古掘韵雅,笔墨线条均追求“老、重、拙、劲。他取法而不拘泥于法,推陈出新,形成了自身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独有的笔墨法度。因此在他的意象书法作品里有一种极强的张力。</p> <p class="ql-block"> 1、卧虎藏龙</p><p class="ql-block"> 整体看似卧虎,但内又隐草书龙。自古写虎竖着写,该字则横着写,看上去似回头卧虎,其中又取草书龙之笔法,正好与成语"卧虎藏龙"相契合。该创意在2012年全国寅虎咏春书法大赛的一万八千幅参赛作品中胜出,获一等奖,同年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证书。</p><p class="ql-block">同易乾卦文:云从龙,风从虎,龙飞於天,虎行地。虎与龙结合一起,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2、中华全家福(十二生肖)</p><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乃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便形成十二属相。</p><p class="ql-block"> 排列如下。</p><p class="ql-block"> 鼠 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p><p class="ql-block"> “中华全家福”,由佛(福)竹和十二生肖象形字组成十二条屏,可为每个家庭组合成全家福。您属什么我属什么,无论属什么,根本在中国;祖在哪里宗在哪里,无论在哪里,血脉在华夏。十二生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吉祥物,在此祝所有华夏同胞吉祥安康!</p> <p class="ql-block"> 3、20一8狗(千古一狗)</p><p class="ql-block"> 该象形字由“20一8”组合而成,首创於丁酉岁未海南无知堂,喜迎2018戊戌狗年到来,其创意己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认证。</p> <p class="ql-block"> 4、如意鼠</p><p class="ql-block"> 该象形字是草书“如”和草书“意”的合体。己亥腊月首创於世界长寿之乡海南澄迈四季春城无知堂,喜迎庚子鼠年到来!以此祝朋友们鼠年大吉!鼠不尽的如意事!该创意已获知识产权保护认证。</p> <p class="ql-block">5、龙凤呈祥</p><p class="ql-block"> 由“龙”和“凤”的组合,构成状似祥云之意境。该创意己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认证。</p> <p class="ql-block">七、“世界无量、众生无量”系列。</p><p class="ql-block">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p><p class="ql-block"> 霍金说:” 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p><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说:“人们之所以领悟不到宇宙的秘密,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桎梏在眼见为实的牢笼里,不允许自己尽情想象,大胆假设,从而掩盖了直觉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曾经说过“大小相容,延促同时”,佛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极大和极小原来是相同的,永恒与瞬间是同时发生的。这和量子物理学上的论述“一个质子在本质上是一个无限的客体”不谋而合。科学上的这一发现,它模糊了科学与宗教的界限,同时也佐证了古代圣人们所观察到的世界实质是最接近于宇宙的真实原理。</p><p class="ql-block"> 人的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果通三世,人现有的生命状态,就是由之前连续不断的念想和行为组合而成的,这就叫命由心造。</p><p class="ql-block">  修炼到了高层次,随着境界的不断提升,会从人道进入天道,当进入天道之后,人身会发生种种奇妙的变化,会有一些特异的神通被开发出来,人会有脱胎换骨的现象出现,凡骨会换为仙骨,凡体会换为仙体,人的身体会从分子层面的生命进入到以光的形式存在的不生不灭的恒定生命世界,这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涅槃境界。</p> <p class="ql-block">八、齐天大圣是我爷</p><p class="ql-block"> ——无知堂造印</p><p class="ql-block"> 友军之印刻得沉厚、跌宕、大气。总起来说,我觉得他的主要功夫在书法上,篆刻是余事,是他的书法在石头上的反映。     </p><p class="ql-block"> 刀法,首先得一痛快,无一点矫揉做作,大胆直入,于不经意间会冒出“不可能”的惊人法。这背后所下的功夫是不难想见的。功夫加才气,这作品就站得住,诗书画印都是相通的,秉诸性灵,信手游之,得其天真。</p><p class="ql-block"> 写意篆刻在追求变化的同时又使之统一起来是不易的,表现在印面上的神轻松自如,一种别具风味的朴实随意,不衫不履,不修边幅,似乎字体、刀法、布局都不以规矩而成,给人的感觉,有如断碣残碑,字迹漫漶,石面斑驳,于苍劲之外,另添几许沧桑之感。看似支离却浑然一体,貌似生硬却游刃有余,形散而神聚,字分而气合。(达维辛丑春月於京华大可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友军创作系列感怀</p><p class="ql-block">孙建军</p><p class="ql-block">泮桥水墨无知堂,</p><p class="ql-block">禅心竹枝化梦想。</p><p class="ql-block">佛字独韵作狂写,</p><p class="ql-block">汉隶依形创典章。</p><p class="ql-block">寻踪古碑乃远足,</p><p class="ql-block">觅诗心迹且一方。</p><p class="ql-block">了然一悟约大圣,</p><p class="ql-block">小试初锋邀无常。</p><p class="ql-block">堪破七子树七理,</p><p class="ql-block">打乱个字立个强。</p><p class="ql-block">我本聊为知音客,</p><p class="ql-block">击节抚掌高大上。</p><p class="ql-block">——吾兄,孙友军氏,军旅出身,原《解放军报》,成都日报集团,成都市政协,都干过领导的,于画、书、文、印……七系列创作者也,于是感怀而打油诗加油也。[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九、“寻仙不辞远”系列</p><p class="ql-block">知无见性</p><p class="ql-block">——有感於无知堂“寻仙不辞远”系列</p><p class="ql-block"> 吴昌硕是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艺术家,他在文人写意画中引入“金石气”,以钟鼎篆籀之笔入画,强调笔墨的书写性,画面苍茫、浑厚、朴拙。</p><p class="ql-block"> 从笔墨语言上讲,友军先生新近推出的“寻仙不辞远”这个系列的作品,正如前面几个系列,“水墨佛竹”、“ 焦刻摩崖造像”、“最后的净士”一样,其艺术面藐也是突显了苍茫、浑厚、朴拙这一风格。友军这个系列的介入点也是“金石气”,强调了古代石碑在自然环境中长期风化与侵蚀后形成的斑驳感与沧桑感,并以此在意境意象上指向雄健浑厚。</p><p class="ql-block"> 细读友军先生“寻仙不辞远”系列,其艺术面貌可概括提炼出“黑、拙、古”三个主要特征:</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是“ 黑 ”。“ 黑 ”是友军吸收了石碑拓片的视觉感受而创造的个人艺术面貌特征之一。他在作品中追求拓片感,有意地将物象“黑化”,这样一来,他作品在视觉感受上与物相拉开了距离。 追求黑密厚朴,洗练凝重,遒劲有力正是友军先生在艺术创作中心性的彰显。</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是“ 拙 ” 。“ 拙 ” 是友军先生追求碑版 、钟鼎文的金石意味 ,以致笔墨以干、涩、焦、稠、黑为主,突出了物象造型的朴拙感和雕琢感。他行笔多顿挫且速度徐缓,自然流露出拙味。这个“拙”就是他源于对吴昌硕用笔方式的汲取和个性化笔墨方式的运用。</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是“古”。在友军的这个系列中,久视细究其作品会有一种古老、古旧的沧桑感和历史感。他用焦墨和浓墨的笔墨语言来追求这种古意,包括他的用色也是如此,大胆地使用宗教三原色。他画面中的色彩基调虽对比浓烈但沉稳厚重,自然流露出一股古香古艳、古典古雅的风味与气息。</p><p class="ql-block"> “黑、拙、古”是友军先生极具个性的笔墨语言特征,表现出极强的辨识性,即便是在一个大型综合性画展上,人们也一眼能找到他的作品。(达维壬寅初春於京华清华园)</p> <p class="ql-block">无知堂艺术酒</p><p class="ql-block"> “无知堂艺术酒”由泸州御酒老作坊出品。泸州御酒老作坊是原泸州老窖(中国十大名酒之一)酿酒六分公司百年窖池,地处北纬28度中国酿酒龙脉。</p><p class="ql-block"> “无知堂艺术酒”以国家级酿酒大师、原泸州老窖国窖班班长、酒圣舒承宗第22代嫡系传承人舒勇为首席大师,传承22代古法酿酒技艺,以原老窖低温发酵;以德龙洞古井水为酿泉;以3公里天然藏酒洞窖藏。</p><p class="ql-block"> 无知堂号集儒释道三家文化于一炉。酿酒大师舒勇联手艺术大家匠心独运,荣誉出品的“无知堂艺术酒”,纯粮古法酿造,集收藏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商业价值于一身,值得信赖。</p> <p><br></p><p>海边采风。</p> <p><br></p><p>写生途中。</p> <p class="ql-block">孙友军,字泮桥、一竹禅悟,号无知堂、似非阁、永清斋、明坤庐、深善堂、天星寨。主业:新闻采编、理论研究;业余:书画创作、文学创作、摄影创作。诗书画印一体文人画家,中国“扬州新八怪”签约画家,经文化部文化遗产保护部专家委员会评定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首创水墨佛竹、焦刻摩崖造象、碑版遗韵书法等七大系列作品。现任中国文人画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寻找中国画的根”学术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湖州竹派研究会会长,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荣誉副院长,知见诗社顾问,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发展促进会顾问,三才书院特聘导师,铭仁堂文化艺术机构艺术总监,成都市美协常务理事、花鸟画会副会长,青城太极书画院艺术顾问,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曾任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记者,原十三集团军炮兵旅副政委,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全国十大晚报之一《成都晚报(党报)》副总编辑,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成都市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发表出版政论、新闻、文学等作品300余万字,著咏竹诗词百首,有散文和美术评论数篇见诸文集及报刊。书画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先后12次获得金奖、特等奖、一等奖、银奖。作品被包括英国珍宝博物馆、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扬州画派书画院、泰国泰中友好协会等在内的17家艺术机构收藏。先后七次在抗州、成都、都匀、庆阳、香港等地举办书画展。先后向有关慈善机构捐献作品七十三幅,参与在北京、成都、深圳、香港的义拍义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灾后重建、抗击新冠肺炎和救助贫困户儿童上学等。曾于2009年12月12日应邀为国防部创作水墨佛竹长卷《佛竹报平安》,受到国务委员、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的接见,并题词:“友军佛竹,日新徳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