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文字:郭亚伟</h5> <p class="ql-block">湖南之行、长沙之旅,主要是追随伟人的脚步,体味伟人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伟人驻留过的三湘气息。这一期,我们追风逐影,来到了伟人曾经求学的地方——湖南第一师范,看看是什么样的学习环境造就了这匡世英才。</p> <p class="ql-block">据百度百科介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简称“湖南一师”,是湖南省政府直属公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湖南第一所“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合作院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为学校题名“第一师范”。2008年4月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东方红校区、城南书院校区、黄花校区(待建中)三个校区,占地1300余亩。</p> <p class="ql-block">而普通百姓最为关注的点却是“这里是毛主席曾经就读的学校”,仅这一点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南第一师范(旧址)又名“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旧址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民国二年(1913年)春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冬,毛泽东在这里求学、工作了八个春秋,并在这里与杨开慧相识、相知、相恋并终成眷属。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纪念馆生动再现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峥嵘岁月和“向大本大源处探讨”的心路历程,展览的一件件文物诉说着一代伟人的求索精神、家国情怀和崇高品质。</p> <p class="ql-block">第一师范的建筑,是集东方文化内涵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艺术珍品,包括由办公楼、教学楼、自习楼、大礼堂、寝室等组成的主体建筑群和后山的火炬楼、南侧的附属小学、北侧的工人夜学等旧址。除新建的火炬楼外,所有文物建筑都是复原陈列。<br></p> 其中与毛泽东在这里求学、执教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有关的复原陈列纪念点主要有十四处。包括第八班教室、第八班寝室、第八班自习室、阅报室、大礼堂、水井等等。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第一师范旁边有一条带精美牌坊的街道,名字非常富有诗意——妙高峰城南旧事街,该街道位于书院路东侧、劳动路南侧,是长沙历史步道中富有市井气息的生活型街巷。“城南旧事”因林海音女士的小说而耳熟能详。 许是正门过于宽大,于安全不利,于是游客从此门进入。 院内建筑,具有典型的民国时期特色。 那时虽然是旧时代,但建筑却很新潮,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纪念馆入口竟然是一座八角亭形状的建筑。 正门处虽有电动道闸,但禁止游客出入。门前道路狭窄,拍照不便,除非用航拍器,否则怎么都拍不全。只好用手机广角拍了一张,用软件纠正一下使用。 湖南一师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他在这里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随着新旧交替的时代不断前进,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获得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并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div>城南书院,中国古代著名书院,在历史上,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齐名,“朱张会讲”典故发源地。原是南宋大儒张栻之父张浚在潭州的居所,建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栻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因而声名远扬。当时的城南书院,名为书院,实为私家园林,张浚父子精心营造了“城南十景”。</div> 简介 精美的浮雕,展示当时的学生形象。 毛泽东给其老师黎锦熙的信。 <p class="ql-block">“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是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热衷提倡的一个口号。“身心并完”,毛主席学业与健体并重,这是其自创的运动招式图板。</p> 校园内景 毛泽东在这里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他曾改写对联以自励:“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他还养成了独特的学习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宽敞整洁的宿舍 水井及小花园 位于井亭上方取水的辘轳。 幽深的水井,毛泽东与同学们经常在这口取水冲凉。 <p class="ql-block">他为了强壮身体,磨砺意志,同时也为了保持学习时的旺盛精力,刻苦地进行体育锻炼,并且持之以恒。</p> 古老的紫藤。 意境深远的建筑。 毛泽东常对人说,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同学们用谐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毛奇”。1917年6月全校的“人物互选”活动,最能说明毛泽东深受同学们的推崇。全校400多名学生参加,在当选的34人中,只有毛泽东得票最多、最全面。在德、智、体三个方面都有项目得票者,只有他一人。而“胆识”一项,则为他所独有,评语是“冒险进取,警备非常”。 杨昌济在长沙的学生先后以千百计,他最欣赏的是毛泽东和蔡和森两人。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领导驱张运动期间,正值杨昌济病重,此时毛泽东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种“驱张”通电和新闻中,他的政治才干越来越引人注意。深感欣慰的杨昌济不顾病重,特意写信给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的老友章士钊,向他推荐毛泽东和蔡和森:“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美丽的庭院一角 美丽优雅的围墙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恋情优美而又悲壮,当年的毛泽东风华正茂、英姿飒爽,觉得老师喜爱,而他的女儿更是被他吸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杨开慧字云锦,乳名霞,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清泰都乡板仓(现开慧镇开慧村),中国共产党党员,系中国近代伦理学家、教育家杨昌济的女儿、毛泽东的妻子。1920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与毛泽东结婚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 ;1925年2月,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1927年于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1930年10月被捕 ;1930年11月14日,殉难于长沙识字岭,年仅29岁 。2009年9月1日,被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无论是倡导妇女解放,还是杨开慧甘愿抛头洒血的大无畏气概,都体现了心怀天下、视死如归的精神,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开慧文笔优秀,曾写过一首思念毛泽东的诗《偶感》:“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良朋尽如此,数亦何聊聊。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重相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开慧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自己的丈夫,年纪轻轻就壮烈牺牲,令人悲愤切齿。</p> 文保铭牌也已成为文物。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世界观的形成关键在青年阶段的经历。湖南一师无疑对毛泽东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也为其后来带领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刚刚入学的新生,身着军训的迷彩服,手捧新发的书籍,大步走向教室。从他们身上,似乎看到了当年伟人的影子。他们青春的脸庞、幸福的神情,预示着伟人的精神正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身上默默传递。 参观完第一师范,无意间发现附近有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象一座巨大的火炬直刺苍穹,不由大感意外。好奇之下,飞起无人机高空观察,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贺龙体育馆。 下部纤细、上部发散,造型非常漂亮。 网上搜索得知:长沙贺龙体育场,现称长沙贺龙体育中心,位于长沙市天心区芙蓉中路二段188号,是中国第一座以国家领导人“贺龙元帅”命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为第一届亚洲体操锦标赛、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主会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七大主场之一。<div><br></div> 贺龙体育中心始建于1951年,1952年启用;1960年,长沙劳动人民体育场更名为湖南省劳动人民体育场;1984年,湖南省劳动人民体育场更名为长沙市体育场;1987年10月10日,长沙市体育场更名为长沙贺龙体育场;2003年,长沙贺龙体育场更名为长沙贺龙体育中心。 周边高楼林立,现代化气息深厚。 如今的长沙,正是伟人当年理想中的模样。 体育中心的顶部象一圈巨大的花瓣,轻轻覆盖在下边的“花盆”之上,造型温婉秀丽,美丽而不失大方。 这根巨大的“火炬”,应该是当年的水塔、通讯、转播等多功能之用。 长沙贺龙体育中心占地面积约1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坐落在城市中心的体育场馆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2006年,为了缓解场馆维护成本高、运行经费短缺等问题,贺龙体育馆决定在不改变主体结构的前提下,暂时将主馆租给湖南琴岛文化娱乐传播有限公司,双方签订了《租赁合同》。2015年,双方合同结束,贺龙体育馆也‘退商还体’。 今天的行程,第一师范是重点,那里有我们探寻伟人青年时期秘密的“答案”,也有激励我们永不懈怠、“身心并完”的精神动力。浏览时间虽短,却为我们的人生注入了一股二次点火的热流,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征途上更有力量。贺龙体育中心是意外之喜,不仅让美丽的长沙锦上添花,也让我们对贺龙元帅增添了可爱可亲的新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