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5月28日,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承办的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励耕计划教师培训(第二期)" 在重庆持续推进。培训进入第6天,全体2班学员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科学测评及数据应用”展开深度学习,并通过小组研讨为最终展示分享筑牢根基,在理论积淀与实践研磨中稳步提升心育专业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解码科学测评,锚定心育航向</p><p class="ql-block">上午的专题讲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科学测评及数据应用》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郭磊教授主讲。郭教授是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2024年入选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西南大学兴明青年教师奖,西南大学金牌讲习者。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学术交流与传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教授以《“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心理测评作为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落实“健康中国” 战略的教育行动,更是回应社会关切、守护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关键举措。科学测评是打开心育之门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磊教授结合《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业状况调查报告》蓝皮书的数据案例,强调学校及心育工作者树立 “严谨测验观”,从工具筛选、施测流程到数据解读,每个环节都需遵循标准化规范,筑牢了学员们的专业认知。郭教授还详细解析了如何运用专业量表(如PSMH、SCL-90、PHQ-9、GAD-7)进行群体筛查,以及如何通过数据画像精准定位学生心理需求,通过 “三级转化模型” 指导数据分层、动态追踪,赋能心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间休息时,培训现场互动热烈。学员们围绕心理测评的实操难题,争分夺秒向老师请教:既有 “如何获取合规的测评问卷(如 MHT、SCL-90等)” 的技术疑问,也有“借助测评数据改善亲子关系” 的场景化需求。老师结合实践案例,强调测评需经上级行政部门审核、学校心理室备案、家长知情同意,且数据应用需聚焦立德树人,避免“标签化”。学员们边记边追问,找到完善心育工作的突破口!”课间的答疑交流,让理论知识与一线困惑深度碰撞,解决了学员们的技术盲区,进一步感受到了心理测评的强大动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 “从国家政策高度理解测评工作,让我们的心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坐标系”。</p> <p class="ql-block">二、小组协作研磨,凝聚智慧结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研讨环节,各小组围绕"区域/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两大主题,深度融合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系统式家庭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等培训所学,开展"方案优化—分工打磨—预演展示"全流程协作,全力冲刺高质量作业,为争夺培训优秀成果做足准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上深耕筑根基,“行”中笃行践初心。从上午“政策-理论-工具”的知识输入,到下午“方案-协作-展示” 的实践输出,第六天的培训构建起 “学-思-用-展”的完整闭环,学员们在讲座中深化了对心育工作的系统认知,在小组研讨中提升了团队协作与成果转化能力,为后续培训的成果展示和返岗后的校本心育实践,积蓄了“专业理念+实操方法+创新思维”的三重动能,真正实现“培训赋能心育,数据点亮成长”的目标进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