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纹

贾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时期的某天,在一个古老的马家窑氏族中,大家一如往常般在田间耕作。这时,洪水瞬间吞噬了他们的家园,庄稼被冲毁,祈求上天庇佑。细心的先民注意到了在氏族部落周边经常能看到的蛙。洪水来临时,它们可以在洪水中生存,洪水过后又能在岸上生活。蛙这种既能预知降水,又有强大的生殖能力,还能在洪水中生存能力,正是当时先民所盼望拥有的,于是人们开始崇拜蛙,希望能拥有或借助蛙的能力来庇护自己的氏族。</p><p class="ql-block">随着原始先民宗教信仰意识的不断发展,蛙这个在氏族部落中深入人心的神灵形象,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这个时期的彩陶纹饰之中。到了仰韶文化马家窑后期,蛙纹成了最流行的纹饰。</p><p class="ql-block">为了战胜不断面临的水患,先民进一步神话能够自由出没于水的青蛙,将它们粗壮结实的双肢变成了四肢,想象着有这样一个人或神能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有足够力量战胜洪水。这件裸体人像彩陶壶是甘肃省马厂类型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裸体人像彩陶壶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人体全身裸体塑像。马家窑文化的彩绘几乎都是对称的,一件器物的正面和反面,两个侧面都呈对称状。由此可以看出,裸体人像彩陶壶背面的蛙纹,与正面的人像应该是对称图案。推测,这时人们对蛙的崇拜,已经渐渐开始变成对人的崇拜,蛙纹也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象形,而是变得抽象化,被人化。那曲折的四肢仍有蛙的特征,但又包含了一些人的属性。蛙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看成人蛙合一的形象,人在婴儿时期,姿势保持着在母体里的动作,四肢弯曲,与蛙的蹲姿雷同。孩子在哇哇大哭的时候,又与青蛙相似。人从哪里来,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主要当时的人们就怀疑人是由蛙转生而来的,或者人又会转变为蛙。人们对蛙崇拜,开始转变为对人或神的崇拜。而彩陶上的蛙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像人,形成了神人纹。到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时后期,蛙纹更加抽象化,有的甚至只留下四肢做波折状,简化成了“W”形或“M”形的符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