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子生活在洛阳近四十年,留下有众多的故事,我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想法就是去灵宝函谷关。2025年5月19日,是中国旅行日,灵宝函谷关景区免门票一天,遂决定去参观闻名天下的灵宝函谷关。函谷关有二个,一个是秦关,也就是灵宝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秦国东部门户。一个是汉关,也就是洛阳新安函谷关,是汉武帝时期东移至洛阳新安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天,气温四十度左右。我近十点到达灵宝火车站。然后坐了十分钟公交车,在换乘公交车时,我口渴难耐就在附近购买了一升的饮料,一口下去,半瓶进肚。等了近四十分钟,公交车来了。一问才知道,这个公交车,一个小时一次。十一点左右,公交车到达函谷关景区门口。火车站没有直达函谷关的公交车,交通很不方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刷身份证进入景区。按导引图前进,来到一个广场前,这个广场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广场北边是一个老子塑像,据说塑像高28米,重60吨。广场上到处是关于老子的符号。继续向前走,来到了太初圣宫,这里供奉着三皇,三清,老子。太初圣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庙院现存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的石碑,上面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敬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辞去官职,出关西行。这天,函谷关令尹喜正在工作视察,看见东方紫气冲天,霞光万道。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手下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函谷关令尹喜忙上前亲自迎候,通报姓名后,盛情挽留,请其著书留世。老子欣然从命,于是一部五千言《道德经》从此问世。这就是“紫气东来”缘由。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如今,《道德经》已经被翻译成英、法、美、日等40多个国家语言,全球发行量雄踞第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初圣宫左边就是鸡鸣台。亭中石碑记录着这段历史。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公子孟尝君好客喜贤名声很大,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们都认为孟尝君亲己。秦王请孟尝君入秦为相。孟尝君到秦后,赠给了秦王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衣。丞相樗里疾看到竞争对手来了,便动起了歪心思。秦王上当,想杀了孟尝君,以绝后患,又怕后人唾骂,说其出尔反尔,无奈只能先将孟尝君软禁起来。孟尝君使人求秦王宠姬救救自己。宠姬提出想要孟尝君已赠给秦王的狐白裘衣。孟尝君一时陷入了困境。孟尝君一门客听说后,说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深夜,这个门客从狗洞进入库房,学起了狗叫,骗走巡夜人,盗得狐白裘衣。孟尝君如愿以偿的弄到出关文书,半夜逃至函谷关。函谷关关规是“鸡鸣开关,日落闭关”。追兵将至,形势危急。此时有一门客站到高地上学起了鸡鸣叫,周围雄鸡齐鸣,关吏听到鸡鸣,就打开了函谷关关门,孟尝君一行快步回到了齐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00左右,来到函谷关前,新修建的巍峨高大的关楼就矗立在眼前。函谷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扼守崤函咽喉。它北濒黄河,南依秦岭,西枕高原,东临绝涧。函谷关“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秦惠文王夺取魏国的河西之地后,在这里建立了要塞,成为我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雄关之一。站在关楼上俯视,前面是幽深曲折的函关古道。函关古道两侧是陡峭的土山,群山连绵,狭窄处只有三米左右,史书说的“车不得双轨,马不得并辔,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很快到了15:20,我慌忙收起行李,快步走出了景区大门。16:00坐上了回灵宝火车站的班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 第310篇 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