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诸多条款涉及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作为家长,深入了解这些条款,对于更好地履行监护职责、教育引导孩子意义重大。在此,学校特向您分享《民法典》中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并给予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p> 一、教育、关爱与陪伴,奠定孩子成长基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法典》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这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孩子的成长需要物质基础,更需要精神滋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与孩子交流互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例如,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阅读,认真倾听孩子分享学校里的趣事或烦恼,让孩子感受到您的关注与支持。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而不是一味指责。</p> 二、安全教育,守护孩子生命健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防溺水安全:随着气温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是学生非在校期间安全第一责任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户外安全保护意识,避免未成年人发生溺水等事故。请您务必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2. 交通安全:教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看红绿灯,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路等。这不仅是保障孩子出行安全的需要,也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3. 居家安全:妥善保管好药品、热水瓶等危险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电器、燃气等设备,防止触电、烫伤、火灾等事故发生。同时,教育孩子不给陌生人开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p> 三、支持学习,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不要只看重成绩,更要注重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 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鼓励孩子下次努力,而不是过度批评,以免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p> 四、体育锻炼,铸就孩子强健体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法典》强调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基础,家长要督促孩子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跳绳、跑步、打篮球等。既可以增强体质,又能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建议您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如周末一起去公园散步、骑自行车,让运动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p> 五、劳动教育,提升孩子生活能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家中,您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整理房间等,让他们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性 。当孩子完成一项劳动任务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家长朋友们,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民法典》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让我们共同学习,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用爱与责任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科右前旗第三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一图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