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乍看题目,从字面意思分析,既有悲观的意境,曾经处于低谷,经过煎熬、痛苦、磨练,又有乐观的成分,雨季肯定是度过去了,不再来可以看出,可能是已经畜养了让雨季不再来的能力、本事,也可能是已经有了未雨绸缪的前瞻意识,总之结果倒是好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三毛这本书本不抱多少期待值,因《撒哈拉沙漠》是作品集最经典,既然读了最好的,便不想降低要求在读其他的了,但既然买了整套,还是应该读完的,不然总觉不完美,所以便开封了这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完部分章节,便来劲了,很是惊喜,感触颇多。读了成熟的三毛,回过头在看成长中的二毛感觉也蛮新奇,我也好奇是怎样的童年、怎样的环境成就了一个这么优秀的作家,初读几篇,二毛的作品文笔很是流畅,读着让人感觉很舒服,不紧不慢的诉说着,我也安静的聆听着,我似乎也穿越到了当年,细细品味、感受的那时的历史风景、人文情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偷钱,我小时候真干过,二毛把偷钱后人物心理描述的透明无死角,总感觉她能一眼看透事情的本源,如同福尔摩斯般洞察一切,我想这跟他家教引导有莫大关系,对于偷钱一事,在我们农村,大概便是简单粗暴挨一顿打便了结作罢,而她的父母却是明知不点破,给予她充分反省的机会,因为是真的懂得错了,而不是因为害怕挨打才不敢去做,两种教育方式,便是从“不敢做”到“不想做”的莫大转变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吹兵”一文,我也着实跟着着急,我想二毛其实很勇敢了,起码最后离别时,她鼓起勇气跑出教室跟吹兵做了告别,可知三毛平等待人的态度自小便如此,很有自己主见,不会随大流,人情世故很懂,心地善良柔软,心胸能容下不同类的很多人,三观很正,很有人情味,那时的环境污浊,他却能保持不染,实属难得,这样看来,三毛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但她对于人生规划,懂得取舍,看得出她又是很理性的人,能兼顾感性理性的女人,实属王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过《撒哈拉沙漠》,透过三毛跟家里的书信往来,及零散回忆,那时家里有保姆,也有父亲重金请家教,那时我在想三毛的优秀,可能是因为他从小家境优越、父母开明,受过良好教育。面对如此不听话叛逆的三毛,父母都能从容应对,给予孩子最大的尊重,如此开明教育方式,可见她父母也是受过良好高等教育,很有知识内涵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近日,读了紫衣等章节,我没想到的是,她母亲也会被生活所缚,会是长年累月被囚禁在几平方后厨的女人,也会忌惮大伯母的威严,甚至想出去跟同学聚会,还得争得大伯母同意,都不敢直视大伯母眼睛,丝毫未影响母亲温柔贤良,把最细致的爱给予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十几岁的年纪,正是懵懂少年,透过文字,便知那时的大环境还是极度封建的,男女分开读书,自小的教育便是不能跟男孩子有任何关联,三毛算是叛逆的,也是从幼儿起便开始死命啃书的人,便也会被周遭人熏陶认为哪怕跟男孩子拉拉小手都会怀孕的认知,不过三毛却是调皮的,也会叛逆三五成群,试图去河边来个偷摸约会,虽然最终因为男生无故爽约而告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让我惭愧的是,对于已读完研究生且已工作近十年的我,相较于三毛,我都不敢自称是读过书的人,听她描述她自小读过的书,我惊讶的如同文盲,看着案头十余本书,半年了都未看完,而她所提及的书目我连书名都记不完,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她写到他跟荷西如今书架上仅剩一千六百多本书显得萧条了,一千六百多本书却是萧条,我简直要被惊掉了下巴,我可能终其一生也读不到她口里所说的书架上萧条的一千六百多本书了,实属惭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我气愤不已的是,读到章节,一个数学老师,对于好不容易努力学好数学,取得了好成绩时,老师满眼的不相信,竟在全班面前专门给她单另出一套超纲难题的卷子,让他当全班答了0分,还肆无忌惮的在同学面前羞辱她,在讲台上画个大大的鸭蛋,让三毛面向全班同学站立,还用蘸满墨汁的毛笔围着她两个眼睛画两个大大的鸭蛋圆圈,多余的墨汁顺着脸颊流到嘴巴里,这样无德的老师真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不配为人师表,这对于一个孩子该是怎样的伤害,直接扼杀了三毛童年的梦,这可能也是她休学的很大原因,最后自闭居家种种,可知一个恶魔般的老师便是孩子一生的噩梦,描述为赤裸裸的刽子手毫不夸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让我没想到的是三毛竟然还有那么几年孤僻时光,读过《撒哈拉沙漠》,本以为她定会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突然想到了我儿子,小小年纪,很是勇敢,也很努力,也定能遇到属于他的顾福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而他的美好生活才刚刚开始,未来可期,我们一起加油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本是年初读完,最后一个小小章节,却是时隔半年,才拿起书本收关,也是处于人生雨季,内心的焦虑、彷徨,我总能给自己找寻偷懒的借口,然后疯狂的用短视频来填补内心的空白,好在熬过了雨季,惟愿未来一片阳光,雨季不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