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很多技巧,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息息相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方法,供大家参考。<br><br>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br><br>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聪颖,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考虑趣味性的必要。而且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br><br>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一些灵感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br><br>如:我在上《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你们见过老虎吗?它的脾气怎么样?“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呢?”不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但是老师今天要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br><br>你们说怪不怪?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本《狐假虎威》。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顿时,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br><br>二、精心设计,把握提问时机<br><br>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br><br>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br><br>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教师围绕中心句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br><br>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句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br><br>初步明确课文的中心,然后弄清围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课文的中心。<br><br>三、提问要适度<br><br>课堂提问难易要适度。提问过易,学生不用思考,引不起兴趣,失去提问价值,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提问过难,不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学生会感到高不可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启动。难易度的把握,应当是经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为宜。<br><br>即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后,能回答得上来。如:在教学《小河与青草》这课时,请学生读课题和看有关插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请学生自己畅所欲言,有的学生会说:“小河的水真清,青草真绿.”有的学生这时会问:“小河的水为什么会这么清?这一问刚好问到了老师想要提的问题上,这比老师提出更是恰到好处。<br><br>如果老师直接提问的话就达不到这种效果了。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a href="https://www.chinaedu.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s://www.chinaedu.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