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黎川》

龙马精神

<p class="ql-block">今日黎川雪中的新丰桥。</p> <p class="ql-block">今日黎川的横港桥。</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听到了一曲名为《成都》的交响乐,是由成都交响乐团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联袂演奏的,不知不觉被乐曲感动着。很好奇,这样一首动人的乐曲为什么取名“成都”?经上网搜索,原来是一位叫赵雷的青年歌手作词并演唱的一首流行小调,是歌手对所爱的一座城市从内心的倾诉啊!</p><p class="ql-block">看完了歌词,又在手机里重复播放《成都》交响曲。随着悠扬的旋律在心中的泛起,原来,不是一样有着一座小城和小城里的人,在自己的心中让人依依不舍常常想起吗?只要把歌词中的位置稍加修改,《成都》就可以是每个人想念的那座城啊!</p><p class="ql-block">“带不走的你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p> <p class="ql-block"> 《成都》歌词</p><p class="ql-block">让我掉下眼泪的 不止昨夜的酒</p><p class="ql-block">让我依依不舍的 不止你的温柔</p><p class="ql-block">余路还要走多久 你攥着我的手</p><p class="ql-block">让我感到为难的 是挣扎的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别总是在九月 回忆是思念的愁</p><p class="ql-block">深秋嫩绿的垂柳 亲吻着我额头</p><p class="ql-block">在那阴雨的廊檐下 我从未忘记你</p><p class="ql-block">黎川 带不走的 只有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我在古镇的街头走一走 喔…</p><p class="ql-block">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p><p class="ql-block">你会挽着我的衣袖 我会把手揣进裤兜</p><p class="ql-block">走到磨市街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p><p class="ql-block"> 修改《成都》赵雷原词 </p> <p class="ql-block">黎川县城中唯一的一座山-日峰山。在黎川插队的十年间只是刚到县城因为好奇登上了一次日峰山顶,俯瞰过脚下的这座古城。不想从此依依不舍,再也不能把她忘记!</p> <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前的黎川县政府行政大院-一个不折不扣的清水衙门。</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饭店。</p><p class="ql-block">1969年的3月,我从这里下的车;1979年的2月,我从这里告别了这座小城回的家。</p> <p class="ql-block">黎川电影院</p><p class="ql-block">这里有看不完的《地道战》《地雷战》、有看不完的《沙家浜》《红灯记》……。票价只要5分钱。</p> <p class="ql-block">黎川县文化馆</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偷偷的看过很多被封禁的书籍,也认识了武一平、万成广、唐迪等黎川的贤达文人。</p> <p class="ql-block">2018年秋,在黎川古镇老街拜会了黎川县的文化贤达武一平老人和从未谋面的自媒体《风雅黎川》制作人黄健平先生。</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大道</p><p class="ql-block">当年,红色的泥石路两旁,高大的枫杨树总会结满成串的小“元宝”。虽然城区的改造改种了梧桐树,当年在树荫下漫步的时光还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黎川县人民医院</p><p class="ql-block">很难找到县医院的老照片。十年间也很少光顾县医院,都在乡间的合作医疗站解决小毛病。倒是几年前的疫情,黎川县派出的医疗队来到了上海。因而从名单上认识了就在知青身边的十位白衣天使。</p> <p class="ql-block">终于在两年后见到了黎川县援沪医疗队的小姐姐。她们那么年轻,却那么义无反顾。大疫来临,她们用大爱再次把黎河与浦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黎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1974年的冬天,一场大雪后,与披上银装的黎河大桥合影。为了让画面与背景融合,特意抓了几把雪撒在身上。</p> <p class="ql-block">明清老街</p><p class="ql-block">一条让人难以忘记的老街。风雨檐廊下布有各种商铺和手工作坊:打铁的、弹棉花的、做圆木的、做竹篾的、做秤的……,当然还有老人钢需的棺材铺。</p> <p class="ql-block">2005年五月重回黎川,在竹篾铺前坐过的竹椅。</p> <p class="ql-block">黎川古镇沿街的老屋</p> <p class="ql-block">黎川古镇老巷的青石路。很多文艺青年会来此打卡。</p> <p class="ql-block">黎川的横港桥。</p> <p class="ql-block">2005年与横港桥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9年到1979年,我一直走的是这样一座“新丰桥”。回城后听说一个小小的烟头,酿成了一场大火,老桥被付之一炬。</p> <p class="ql-block">经媒体的宣传,黎川的古镇老街和两桥,已成为了来黎川旅游者的必定的网红打卡地了。</p><p class="ql-block">2025年春节与新修建的“新丰桥”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黎川河流向洪门水库经过的“石子岭”</p> <p class="ql-block">1974年我在“石子岭”脚下的黎滩河畔。</p> <p class="ql-block">摄于下马路</p><p class="ql-block">黎川县城的下马路,有一个竹木码头。黎川山区出产的圆木和茅竹源源不断的沿着黎滩河运往各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黎川县城回我插队的联盟大队所经过十里乡的排上村,如今已建成了新农村,与“聚龙湾”度假区一道矗立在黎滩河畔。</p> <p class="ql-block">离黎川县城约15公里的联盟村,曾经是我插队落户的大队,如今曾经爱护过我、帮助过我的老人,健在的已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1969年五月,一个黎川的青年摄影者在我们插队的芦家村,用相机记录下了当年我们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1969年,与芦家村的壮劳力合影于村子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农村教书时,上课的厅堂。</p> <p class="ql-block">1975年拍摄于“教室”前。</p> <p class="ql-block">1976年,黎川县上山下乡办公室在十里公社窑上,创办了“黎川知青蓄电池隔板厂”。我与工友们合影于厂房前。</p> <p class="ql-block">1979年结束了十年插队生活,回城前与联盟大队的干部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5年拍摄于我住过的“砖屋”前。</p> <p class="ql-block">住过的老屋已经不成样子了!</p><p class="ql-block">摄于2024年十一月。</p> <p class="ql-block">2005年上海知青回联盟大队与老乡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5年五月插队于联盟的上海知青和黎川知青,共同立“青春永驻”石于大路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7年的正月,经黎川青年作家和艺术青年联手,在寒风中,重新为已经退了色的“青春永驻”石描红。</p><p class="ql-block">一帧帧黎川友人匍地描红的画面,经微信传递到上海知青的手机里,着实让已近古稀的每个人心潮难平。</p> <p class="ql-block">2024年十一月,与村子后面的老枫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秋,在黎川看望我曾经的房东-芒仂。在他家住了很多年,我们知青谁都没想到要付过房钱。</p> <p class="ql-block">2024年秋,前往黎川某养老院,看望当年一同下放在村里的老干部-鲁北霞。虽然她的处境并不尽如人意,但老人还是像一个母亲一样,呵护着我们这些身处他乡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2024年秋,前往黎川某养老院看望与我同龄的武根仂,他是大队的拖拉机驾驶员。我们往返县城,都是坐在他驾驶的拖拉机拖斗里。比起两条腿走三十里路,那简直就是坐上了“宝马”。</p> <p class="ql-block">在黎川这座古城里和插队的农村里,想找我想见的故交真的不多了啊!</p> <p class="ql-block">“分别总是在九月 回忆是思念的愁……让我掉下眼泪的 不止昨夜的酒”</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成都》</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心中的黎川!</p> <p class="ql-block"><b> 水调歌头</b>~<span style="font-size:15px;">咏黎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武夷多清流,一脉入黎滩。廊桥古镇横跨,上下几百年。远山泼墨丹青,近岸浪里顽童,鹚漁排筏间。日峰长相守,闻涛小低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凭鱼跃,任击楫,溉良田。自强不息,激荡清澈更无前。曾与辛酸共饮,守望行舟苦作,滴水是涌泉。拾沉知浅深,恨水本无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插队黎川上海知青 陈伦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8.0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