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4日,雁门关之杨家将</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雕塑群以杨家将主题为核心,包含杨业、佘太君、穆桂英等24尊人物雕像,分布于景区入口及关桥两侧,生动展现了北宋名将戍边卫国的英雄形象。</p> <p class="ql-block">核心雕像:19米高的杨六郎(杨延昭)汉白玉雕像,象征其57岁人生历程,手持长矛立于山顶;</p><p class="ql-block">人物群雕:</p><p class="ql-block">东侧为佘太君率领的13位女将(如穆桂英、杨排风等);</p><p class="ql-block">西侧为杨业(杨继业)率领的11位男将(包括杨延平至杨延嗣等七子);</p><p class="ql-block">材质与工艺:采用花岗岩或汉白玉雕刻,单像高度达4.5米,动态设计突出武将英姿。</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与定位</p><p class="ql-block">雕塑群位于雁门关景区入口及古道旁,呼应其作为北宋边防要塞的历史地位。杨家将在此抵御辽军的事迹通过雕塑群具象化,强化了景区"边关文化"的核心叙事。</p> <p class="ql-block">杨业的本名是杨重贵,后改名杨继业。他是北宋名将,曾担任云州观察使、判代州等职务。杨业在北汉时期以骁勇著称,多次击败契丹军队,被誉为“无敌”。他在北宋成立后归顺宋朝,继续在边疆作战,最终在雁门关战役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杨业(杨继业)是北宋初期名将,曾镇守雁门关对抗辽军,其“杨无敌”的威名源于此地的多次战役。</p> <p class="ql-block">杨家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五代时,杨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业战功卓著,国人号称其“无敌”。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p> <p class="ql-block">历史记载</p><p class="ql-block">老令公杨继业,原名杨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大约后汉的时候,杨业的父亲杨信结交当时的河东节度使刘崇,派时为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后来杨信投靠后周,把杨重贵留在太原。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混乱,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后世便也称其为杨继业。</p> <p class="ql-block">杨业的四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p> <p class="ql-block">杨延昭 :杨延昭是杨业的儿子,本名延朗,人称杨六郎。他在北宋初期担任供奉官,随父守代州,并在多次对抗契丹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杨延昭以其智勇双全和严明的纪律深受部属爱戴</p> <p class="ql-block">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正史中为杨延朗。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了军人。</p> <p class="ql-block">杨延昭英勇善战,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风简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业的作风。杨延昭每战都身先士卒,获得功劳,与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命。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p> <p class="ql-block">杨延昭正好处在北宋对辽国进行防御的时期,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而奋战,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p><p class="ql-block">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朗外,还有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p> <p class="ql-block">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继续在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并献上攻取幽燕的阵图。他在北宋中后期继续为国家的边防事业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佘太君(佘赛花)是杨业的妻子,她率领的杨门女将群像则体现了杨家将家族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但确有佘太君其人。其原型是与杨家同为山西豪强的折家之女,本名未知,小说中叫佘赛花。其弟名为折御卿(958~995),时任府州刺史。折家与杨家共抗契丹保一方安宁,后归汉。</p> <p class="ql-block">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佘太君与杨继业成婚。</p> <p class="ql-block">虽然穆桂英在历史上并无记载,但她作为虚构人物在《杨家将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广为人知。她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精神成为民间传说中的女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