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告别候鸟般迁徙的生活,我们两家人携手启程,一路向北,开启边走边赏的惬意之旅。首站抵达百色起义纪念馆,踏入馆内,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泛黄影像,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让我们沉浸式领略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征程。</span></p> <p class="ql-block">进入百色</p> <p class="ql-block">红色印记</p> <p class="ql-block">来到百色起义纪念馆前,看到屹立在广场中央的邓小平同志铜像,一手叉腰,一手高举,为革命胜利指明方向。</p><p class="ql-block">在大门上方的正中,是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11月亲笔题写的“百色起义纪念馆”馆牌。</p> <p class="ql-block">百色起义纪念馆展馆的外形是一个深深扎根于山体的三角外形象征着革命根植于人民,人民紧跟着共产党的向上凝聚力,四根粗大的圆柱象征的百色人民团结拼搏的合力。</p> <p class="ql-block">站在百色起义纪念馆中轴线景观的起点——纪念馆馆前广场俯瞰,可以看到这条中轴线一直延伸至右江河畔,建筑格局气势宏大,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走进馆内,暖黄色的灯光柔和地洒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资料上。</p>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色起义的历史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场景复原,我了解到在当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解放,毅然决定发动起义。那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起义前紧张筹备的场景,革命者们神情专注,为了共同的理想默默付出。</p> <p class="ql-block">1840年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深重灾难。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韦拔群领导发动右江农民运动,使右江地区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重要发源地。1929年10月中旬,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审时度势,实事求是,根据广西的实际,把我党掌握的武装力量转移右江地区,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成功地领导了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创建了全国瞩目的右江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农运风暴</p><p class="ql-block"> 1840年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深重灾难,右江地区各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从1921年起,韦拔群自发地领导右江农民运动,开展轰轰烈烈的打倒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农民武装斗争,为百色起义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p> <p class="ql-block">1929年春,蒋介石与广西军阀的战争(简称蒋桂战争)以桂系失败而告终,国民党左派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分别调派邓小平、贺昌、张云逸、陈豪人等40多位干部到广西,会合雷经天、俞作豫等同志,卓有成效地开展统战工作和兵运工作,与俞、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恢复和发展了广西地方党组织及其活动,开放和活跃了工农运动,掌握了广西警备第四、第五大队和教导总队的领导权,为发动百色起义积蓄了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移师右江</p> <p class="ql-block">武装农民</p> <p class="ql-block">决定起义</p> <p class="ql-block">宣布起义</p> <p class="ql-block">欢庆胜利</p> <p class="ql-block">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韦拔群列士,广西东兰县人,壮族,中共党员。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袖、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广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副主任委员、中共红七军前委委员、中国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纵队长、二十一师(后改称右江独立师)师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2年10月19日在东兰县牺牲。他参与领导百色起义,树立右江两岸红旗;他坚持根据地斗争,艰苦卓绝英勇献身。</p> <p class="ql-block">苏区建设</p> <p class="ql-block">开办学校</p> <p class="ql-block">民族平等</p> <p class="ql-block">会师朱毛</p> <p class="ql-block">平马会议与河池整编</p> <p class="ql-block">为执行中央的指示,红七军主力转战桂、湘、粤、赣四省边,行程七千多里,历时九个多月,突破国民党反动派多重围、追、堵、截,历经百余次大小战斗,胜利到达中央苏区与中央红军会师,人数由出发时的七千余人锐减至两千余人。同时,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七军二十一师,在快速完成组建后,先后开展了三次反“围剿”战斗,付出巨大的牺牲,保持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直到1949年12月迎接南下大军解放广西全境。百色起义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不忘初心,百折不挠,持续奋战,走向胜利的壮丽凯歌,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永放光芒”的业绩。</p> <p class="ql-block">战斗在中央苏区</p> <p class="ql-block">血战梅山岭</p> <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p> <p class="ql-block">战斗足迹</p> <p class="ql-block">开辟滇黔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伟人足迹</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故居</p> <p class="ql-block">- 1920年9月,年仅16岁的邓小平乘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赴法国勤工俭学。</p><p class="ql-block">- 1925年,邓小平转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是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编写的个人简历自述。</p><p class="ql-block">- 1924年7月,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区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巴黎合影。后排右三为邓小平。</p><p class="ql-block">- 1928年至1929年,邓小平任秘书 长,在中共中央机关办公。中央机关旧址。</p> <p class="ql-block">- 1929年9月中旬,在邓小平指导下,中共广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提出了准备武装起义和夺取政权等主张,图为大会旧址。</p><p class="ql-block">- 1929年10月20日,邓小平率军械船从南宁溯右江而上,开赴右江工农武装工作,图为邓小平上岸码头旧址。</p><p class="ql-block">- 1929年10月23日,邓小平到达百色,图为邓小平旧居。</p><p class="ql-block">-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领导发动的百色起义胜利举行。邓小平任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红七军政委。在邓小平领导下,红七军前委创办了红七军专刊,政治部编印,出版于1929年12月18日出版的《右江日报》。</p> <p class="ql-block">1930年3月11日,邓小平离开靖西经天保(今德保县)、向都(今天等县)等县,于4月初到东兰县武篆,与雷经天、韦拔群一起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土地革命。6月到恩隆县(今田东县)平马镇,领导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新中国诞生,立下赫赫战功;他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艰辛探索;他为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不朽功勋。他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主政大西南,1952年7月调中央工作后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1973年3月复出,任国务院副总理。1975年初,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斗争,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为粉碎“四人帮”准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p> <p class="ql-block">八桂情缘</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独立、繁荣、振兴和中国人民解放、自由、幸福奋斗的辉煌人生和伟大贡献,将永远书写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之上。</p> <p class="ql-block">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从百色起义中走出了以张云逸为代表的20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壮族14位),其中有大将1位,上将2位,中将4位,少将13位。他们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建立了卓越功勋。</p> <p class="ql-block">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从百色起义中走出了一批治国英才,其中有22名老红军担任了省部级干部。他们是建设新中国伟大事业的栋梁之材。</p> <p class="ql-block">从纪念园出来,我们要去参观右江民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右江民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走进右江民族博物馆,我们看到了百色起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红七军的英勇奋战让人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诉说着革命先辈们的初心与坚守。从邓小平同志的早年革命足迹,到众多开国将军、治国英才从这里走出,他们的故事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从博物馆出来,继续前行去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的群雕</p> <p class="ql-block">站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广场,炽烈的阳光为眼前的一切镀上一层庄严的金色。抬眼望去,百色起义纪念碑巍峨矗立,直插云霄,仿佛一柄刺破苍穹的利剑,将历史的厚重与信仰的力量,镌刻在天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底座四周,大型浮雕环绕。雕刻家以精湛的技艺,将起义前夕的筹备、战斗中的浴血拼杀、军民鱼水情等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浮雕上,战士们目光如炬,手持武器奋勇向前;百姓们推着粮车、照顾伤员,眼神中满是坚定的支持。每一道纹路、每一个表情,都饱含着对革命先辈的敬意与追思,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足凝视,试图透过这些凝固的艺术,触摸那段滚烫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