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关于黎族传统文化展示厅的前言。介绍了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它是我国特色的热带海岛山地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冲击下濒临失传,经各方努力已有多项入选非遗保护项目 。还提到所在学校地处民族地区,肩负弘扬民族文化使命,展厅结合学校学科发展方向,分四个主题板块展示黎族传统文化及学校相关研究传承情况,包括黎族传统文化综合展、原始制陶技艺、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文化研究与传承等内容,旨在让人们聆听和感受黎族历史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张展板介绍了黎族婚恋相关内容:</p><p class="ql-block">• 婚恋制度:黎族婚姻制度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遵循父系血缘关系成员通婚。</p><p class="ql-block">• 恋爱习俗:黎族青年多通过集市、节日、婚礼和“玩隆闺”等社交活动自由恋爱。“玩隆闺”是黎族五个方言中,美孚方言特有的习俗 。</p><p class="ql-block">• 婚礼实例:介绍了保亭黎族婚礼、东方美孚黎族婚礼、五指山黎族婚礼,展示了不同地区黎族婚礼的场景,如迎亲队伍、新人互动等环节,体现黎族婚礼的特色与热闹氛围。 这些内容展现了黎族独特的婚恋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这些展品是与日本侵占海南岛相关的史料,如“日本显耀侵占海南岛的画报”“南支派遣军 南支派遣军报道部” 等。它们记录了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对海南岛的军事占领情况 。这些史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能帮助人们直观了解那段被侵略的历史,铭记历史教训。</p> <p class="ql-block">图中展示的是一些传统农耕和生活器具。有牛形木雕,可能具有图腾或文化象征意义 ;石制、陶制容器,可用于储存粮食、水等;还有木质的农具部件,或许是旧时犁、耙等农具的一部分 。这些器具反映了过去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方式,是研究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生活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图中展示的是黎族传统制陶器具。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陶器造型多样,有煮酒器、蒸酒器等组合器具 ,还有带盖陶罐等。它们反映了黎族传统制陶工艺的独特性和实用性,体现了黎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陶器的广泛应用和制作智慧,是研究黎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是关于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展板。该技艺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纺纱、染线、织布、刺绣四大技艺,从先秦延续至今,是现代纺织史“活化石” ,像缬染、单面织和双面绣等体现民族特色。黎族织锦工艺精湛、图案精美,曾是封建王朝 “贡品” 。但20世纪80年代起,受工业化冲击,掌握技艺人数不足1000人且年事高,保护迫在眉睫,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名录 。展板还展示了海南黎族五大方言服饰及分布区域,旨在推动该技艺及黎族文化保护传承。</p> <p class="ql-block">图中展示的可能是黎族传统服饰。黎族传统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款式体现了黎族不同支系的特色 。其制作工艺与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紧密相关,图案、色彩常蕴含特定文化寓意,反映黎族的历史、信仰、生活习俗等,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