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22团机务二中队战友成都聚会(续2)

陈天相

<p class="ql-block">  5月14日中午,熊猫谷游览结来后,即乘车前往都江堰景区,并在都江堰的熙圈火锅店吃午饭,午饭后前往都江堰参观。</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市56公里。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在依旧在灌溉田园,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远,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 </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南桥</p> <p class="ql-block">相聚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兄弟部队的退役老兵也在都江堰相聚</p> <p class="ql-block">雕塑</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p> <p class="ql-block">过索桥</p> <p class="ql-block">鱼嘴分水堤</p><p class="ql-block">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鱼水分水堤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p> <p class="ql-block">飞沙堰</p><p class="ql-block"> 飞沙堰是都江堰的“泄洪道”,是都江堰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故又叫“飞沙堰”。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而成,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飞沙堰自动泄洪,使多余的内江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内江不受洪灾。</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p><p class="ql-block"> 宝瓶口起“节制闸”的作用,是在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取名“宝瓶口”。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內江进水的咽喉,</p> <p class="ql-block">内江</p> <p class="ql-block">  开凿宝瓶口时,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都江堰自然与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该美篇所用照片为战友们共同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