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隔河相望,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运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文化底蕴深厚,域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运城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全球三大盐湖之一的运城盐湖、德孝文化起源地舜帝陵、天下第一武庙解州关帝庙、海内祠庙之祖万荣后土祠、东方壁画艺术宝库芮城永乐宫、《西厢记》爱情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四大名楼之一永济鹳雀楼、慈善世家万荣李家大院等等。这次由于时间等原因我们游览了除了盐湖和舜帝陵之外的景点,也算圆满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站,鹳鹊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北周大将宇文护为了军事瞭望,在黄河的东岸边建了一座城楼,因为经常有鹳雀鸟在楼上休息,所以人们叫它鹳雀楼。鹳雀楼的楼体壮观,位置优越,南边是中条山,西边是黄河。到了唐代的时候,就成为文人墨客登楼赛诗的一个地方,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广为流传,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鹳雀楼名扬天下,成为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的中华“四大名楼”。目前的鹳鹊楼是1997年重修建的,相当壮观,值此山西四大名楼:万荣飞云楼、万荣秋风楼、介休祆神楼和永济鹳雀楼,我们就全部走过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也玩了个现代化的,无人机拍摄,我们大声咏诵着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复建后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总高 73.9 米,建筑面积 33206 平方米。其建筑风格大气磅礴,充分展现了唐代建筑的雄浑与典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运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关羽、李冰、柳宗元、王勃、司马光、薛仁贵、吕洞宾、关汉卿以及“裴氏家族”等名人巨匠都是运城人,就连杨贵妃也是运城人。在鹳鹊楼内可以看到这些名人的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鹳鹊楼不远就是蒲津渡遗址,在这里主要看黄河唐代大铁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河大铁牛,亦称开元铁牛、唐代铁牛,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共有铁牛四尊。蒲津渡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一个古渡口。蒲津桥是横跨在黄河上历史最早、跨度最长、规模最大的第一座曲浮桥。史称“天下黄河第一桥”。蒲津渡遗址出土文物黄河大铁牛(共四尊),为“天下黄河第一桥”蒲津桥的桥头地锚,铸造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每尊铁牛重约5S~75吨,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用铁量占当时全国年铁产量的五分之四。铁牛旁各有一铁人牵引,分别代表维、蒙、藏、汉四个民族,为民族团结的象征。蒲津渡铁牛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伟大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堪称“世界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普救寺是我国古典戏曲名著《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的莺莺塔以其独特的声学效应而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剧以寺生,寺因剧名。唐代此地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普救寺是城边的一个景点。千百年来,普救寺因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而名扬天下,“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风陵渡,这里相传是黄帝贤相风后发明指南针战败蚩尤的地方,风后殁后,黄帝把他葬在他战斗过的地方,谓之风陵渡。这处“鸡鸣一声听三省”的渡口,历史上一直以摆船渡河,连接晋、陕、豫三省。黄河经过九曲十八弯奔流到潼关附近,因受华山所阻,折向东流,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而今公路桥、铁路桥飞跨南北两岸,天堑变通途,几分钟便可到达彼岸正是“挽输今正急,忙煞波头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庸先生著名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可谓脍炙人口,其中风陵渡就是开创峨眉派的郭襄女侠,在年轻时初遇神大侠杨过的地方,并开展出一段让人既羡慕也感叹的爱情故事。"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描述了郭襄在风陵渡初次邂逅杨过,因痴情苦恋终身未嫁,最终出家创立峨眉派的悲剧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运城必游永乐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的永乐宫是元代建筑的瑰宝,被誉为“元代建筑的巅峰之作”。它始建于公元1247年,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宫观。永乐宫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宋、金时代的传统,并进行了革新,为明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建三门峡水库,从1957年开始,历时十年永乐宫建筑与壁画及附属文物整体搬迁至现地址复原。永乐宫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其绘制于殿内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永乐宫建筑布局严谨,沿中轴线依次排列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体现元代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庄严肃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采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的形式:单檐庑殿顶。其殿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形成四面斜坡的形状,令建筑呈现雄伟壮阔之感。三清殿的建筑结构与构造上尽显匠心,斗拱结构复杂精巧,正脊两端的鸱吻高大雄浑,彰显出建筑的尊贵与庄重。你发现没有连殿前的石狮子都是笑脸相迎,可爱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纯阳殿庄严古朴,外观宏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壮丽,供奉着吕洞宾。重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殿的屋顶为单檐歇山顶,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内壁画以分幅兼通景的连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形式,呈现有关王重阳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的传记类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这里有许多美院的同学在临摹壁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永乐宫的壁画以其精美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尤其是三清殿内的《朝元图》,展现了元代绘画的独特魅力。由于殿内不允许拍照,这些都不是我拍照的,细细看壁画真是太好看了,不得不为古人的精湛技艺折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我们来到运城一个很小众的景点:泛舟禅师塔。这座塔创建于唐贞元九年(793),为唐代建筑,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亭阁式名塔,圆形唐塔的实例、孤例,目前在全国仅此一处。泛舟出身皇门贵族,武则天是他的高祖,泛舟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生,二十岁出家,唐贞元九年(793年)卒。泛舟禅师一生,游历很广,且能诗善画。所画罗汉,绝俗超群,历代评价很高。泛舟死后,不仅丧事隆重,而且就在他生前指定的地点,兴工建造了这座造作精细、形体秀丽的墓塔。图中这位90后小伙是该塔的守护人,看得出来他对这座塔有着非常特殊的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天已到傍晚,我们来到位于夏县林木葱茏的鸣条岗上,拜竭历经900余年风雨沧桑的司马温公祠。这里,长眠着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以及他的先祖和子嗣共9代29人。可惜时间紧张,没有去余庆禅殿,为宋代遗殿,那里的十八罗汉非常值得一看,留下些许遗憾吧。我们还将开启运城游,请看下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