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平凡世界中的文学巨匠</p><p class="ql-block"> ——读《路遥新传》随感</p><p class="ql-block"> 文/白桂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曾捧读过《平凡的世界》,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如刀刻斧凿般深深刻在记忆深处。数十载光阴流转,那些平凡人物在苦难中不屈前行的精神,鼓舞着我在人生之路坚定地行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寂静的夜晚,我的目光不经意触及王拥军撰写的《路遥新传》。仅是随意的一瞥,书中内容便如强大的磁石,瞬间牢牢吸住我的眼球。心底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渴望,怀揣着这份炽热的期待,我虔诚地翻开书页,进一步探寻路遥波澜壮阔的生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这位用生命书写文字的伟大作家,以质朴且深沉的一生,完美诠释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遥新传》,全方位、立体式地为我们铺陈出路遥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轨迹。从他饱经苦难的童年岁月,到县城中学饿着肚子苦读文化课时光,再到文学之途上艰难摸索、奋力拼搏的漫漫征程,每一个阶段都像一首扣人心弦的乐章,或低沉悲怆,或激昂奋进,无不令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冬天,路遥呱呱坠地于陕北那片贫瘠的黄土地,饥饿如影随形,穷苦无处不在,构成了他童年生活的主色调。破旧的窑洞、粗粝的食物,是他童年的日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7年秋天,路遥到了上学年龄,因家境贫寒,难以供他上学,他的父母,决定将他过继给百里外的大伯。7岁的路遥跟随父亲徒步走了两天两夜,到了养父母家生活。幸运的是,养父母对他疼爱有加,家里但凡有可口的食物都留给他,还送他去几里外的小学读书。老师为他起名“王卫国”,家人亲切地唤他“卫儿”。他聪明好学,又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了县上唯一的一所高级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农家而言,即便年景顺遂,供养孩子读书也并非易事,总不能带着野菜和榆树皮踏入校园,这着实让养父母犯了难。然而,路遥在求学路上,凭借顽强的毅力与对知识的强烈渴求,绝不退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吃着麸糠菜团子,就着熬锅水坚持读书。麸糠菜团子,野菜多麸糠少,上锅一热容易散开,伙房大师傅嫌麻烦,拒绝为他热饭。每到开饭时,当别的同学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时,他蹲在无人的墙角,啃着又干又硬的冷菜团子,喝着凉水往下咽。即便如此,家里连麸糠菜团子也供应不足。放学后,饥饿本能地迫使他向山野里走去,寻找野果野菜充饥。他望着庄稼地里成熟的瓜果,虽然饿得饥肠辘辘,却还是坚守道德底线,克制住内心的欲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贫穷没有让他辍学,反而坚定了他努力学习的决心。他从被同学们看不起,到文化课成绩突出,课堂上抢先回答老师的提问,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投来敬佩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养父母家中贫困难耐,实在无力继续供他读书。养父最终无奈说出“不要读书了。”路遥哭着恳求:“我还想读书!”走投无路之际,他向担任村长的干爹求助。他对读书的执着深深打动了干爹,卖掉一斗谷子,为他凑齐学费,他才得以重返校园。他的养母,甚至不惜外出乞讨,只为让他能够继续求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他忍饥挨饿读中学时期,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袭来,中断他的学业,也将他推向另一个人生境地。懵懂无知的他加入“造反派”,还当上“红四野司令”,并随着大串联的学生队伍到了北京,得到毛主席的接见,成为他一生中最荣幸的事。然而,也正是这段经历“政治前科”,给他日后的前途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当第一缕曙光尚未照亮窑洞,他借着微弱的光线捧起书本;夜晚,在昏暗的油灯下,他专注学习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让我深刻领悟到,苦难绝非人生的绊脚石,而是磨练意志的磨刀石,能铸就一个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遥创作的第一首诗歌《老汉我走着就想跑》,先是发表在学校墙报上,后经著名作家曹谷溪推荐,于1971年8月13日在《延安通讯》上发表,这标志着他文学创作之路的开端,他也将笔名从“缨依红”改为“路遥”。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他不断创新,砥砺奋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路遥的情感世界,尤其是爱情与婚姻,同样交织着无奈与遗憾。他的初恋是北京知青林虹,二人相恋时无话不谈,他甚至将一次招工名额让给了林虹。进城工作的林虹,却因他在动荡年代是“红四野司令”的经历,担心受牵连渐渐疏远了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失恋后的路遥心情很低落,就在那时,他遇到了北京知青林达,两人相恋并组建家庭。曾几何时,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相互扶持,携手走过许多温暖时光。面对生活的琐碎,他们共同承担,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相互慰藉。林达的支持,无疑是路遥文学创作道路上的重要力量。随着时光流逝,生活观念的分歧、创作追求的差异,如悄然生长的藤蔓,逐渐缠绕并束缚了他们的关系。生活的重压、理想的碰撞,使得曾经的甜蜜与默契逐渐被矛盾与争吵取代。最终,那段婚姻走向破裂,成为路遥人生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深切认识到,即使是路遥这般伟大的作家,在面对细腻复杂的情感问题时,也同普通人一样,有着无可奈何的叹息与挣扎和痛苦。他在家庭与事业的天平两端艰难平衡,为了心中神圣的文学创作,默默付出了太多,甚至不得不割舍一些家庭的温暖与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文学创作的天地里,路遥无疑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勇士。为了精心打磨《平凡的世界》这部鸿篇巨制,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涉猎近百部小说,并查阅了许多相关的专业资料。这些阅读经验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他毅然决然深入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像执着的探险家探寻生活最真实的模样。他从尘封的历史典籍到民间的口口相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与煤矿工人同吃同住,体验井下劳作的艰辛,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还远赴毛乌素沙漠,只为净化心灵,潜心创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创作岁月里,“早晨从中午开始”,这句看似调侃的话语背后,是他日夜颠倒、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真实写照。他每天都错过了饭堂正常开饭时间,只能啃干馒头,或是干面包。他长期的废寝忘食,劳神费心,久而久之,身体发出了警号,肝脏出了问题。但他为了《平凡的世界》,把病情隐瞒,从不向他人提起,并且抛在脑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精神上的压力也如千钧重担般压得喘不过气。他如同虔诚的苦行僧,日夜与文字为伴,用生命的热情点燃每一个字符。这种对文学纯粹而炽热的执着与热爱,这种不计回报,忘我的精神,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作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遥短暂的一生,遭受了太多苦难,在忍受病痛的折磨和病魔缠身的无奈中,却依然用超强的毅力坚持写作,直至在完成巨作时,将手中的笔扔出窗外,仿佛如释重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路遥的身体在肝癌的侵蚀下每况愈下,每一次提笔都要忍受着剧痛,豆大的汗珠顺着苍白的脸颊滑落,但他眼中始终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盼望着奇迹降临,病情能够好转,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性的思考化作一个个鲜活的文字,在创新之路上不断突破自我。他更盼望着能陪伴宝贝女儿长大,见证她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牵着她的手走过岁月的春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则,命运的齿轮无情转动,再多的眷恋与期盼,也没能留住这位文坛巨匠匆匆的脚步。他带着未竟的心愿溘然长逝。无情的病魔过早地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只留下无尽的遗憾,让无数读者为之心痛与惋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禁思索,路遥短暂辉煌的43岁,究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什么宝贵的财富?毫无疑问,那些流芳百世的经典文学作品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他给予我们的,又远远不止于此。他留下的更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面对苦难时昂首挺胸、永不屈服的豪迈精神,一种对梦想矢志不渝、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一种倾其所有、用生命去书写生活真谛的崇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苦难淬炼笔锋,坚守铸就丰碑。路遥摒弃了对一时名利的追逐,一心只为那个时代的普通大众立传,展现平凡人在困境中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他成功了,《平凡的世界》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卷中,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当今这个节奏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或许难以体会路遥所经历的苦难,但他所传递的精神,如穿越时空的星辰,永远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时刻激发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永不言弃,要勇敢攀登;在追求梦想的漫漫长路上,要脚踏实地,向着心中的理想奋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0日起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