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路上 且行且悟

风华国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事幼教工作近三十年的我,经历了从“看孩子”到“育全人”的教育变迁。学前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每一款条文,如棱镜般折射出我国学前教育从经验为主到科学育人的蜕变历程。作为一名老教师,新旧教育观的碰撞,犹如浪花和礁石,让我内心激动而敬畏。我努力理解《学前教育法》精神,探讨法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p> 一、从经验主义到法制思维:                        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升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前教育法》的颁布,让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过去的“经验主导”到如今的“依法执教”。职业伊始,我的教育教学大多来自个人经验和师傅帮带,如今在学前教育法的指导下,我的教育实践步入更科学、更规范的轨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前教育法》中“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最大限度支持学前儿童亲近自然、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的表述,让我想起“三百园”里的那些故事:和孩子一起饲养蚕宝宝,观察它的从蚕卵孵化成蚁蚕,再到蜕皮结茧、最后变成飞蛾产卵,在实践中了解了蚕的自然循环规律,感受生命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观的感知体验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他们不需要通过抽象的概念来理解世界,而是用自己的眼、耳、鼻、手去触摸和感受。这就如同《学前教育法》所倡导的,顺应孩子的天性,让教育自然发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前教育法》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禁止小学化倾向”。“游戏即学习”的教育观,注重在游戏中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在寓教于乐中实现教育目标。我忽然懂得:新法倡导的不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对儿童精神宇宙的真诚守护。</p> 二、从职业困惑到专业自信:                          职业认同的强化与巩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有家长认为“幼师就是看看孩子”,这样的误解是对幼师专业性的质疑。《学前教育法》的颁布,以法律的形式认可了教师的专业性。家长也从学习《学前教育法》、参与亲子运动会、开放日等家园共育活动中转变了观念,营造了家长支持老师、教师助力孩子的“金三角关系”。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要是长流水”。提升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孜孜追求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年级审议、园级研讨和区级共同体建设等平台的研讨和学习,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自信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感也随之产生。</p> 三、从单一技能到综合素养:                          专业能力的拓展与提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断拓展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学前教育法》的要求,从关注教学技巧到重视全面素养的转变。以美工区为例:最初,孩子们围坐临摹示范画,着重关注构图、色彩、涂色等作画技巧;而今,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作画的场所,如紫藤下、水稻旁;也可以使用多种表现方式,如水墨、水彩、泥工、自然物;可以单人也可同伴合作完成一副作品,如牡丹图。在活动中关注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发展了专注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前教育法》精神内化之路,是一个持续实践、不断反思和调整的过程。作为深耕幼教的一线老教师,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法律内容,领会其精神要义,并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在学法的道路上且行且悟,助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p> 镇江经开区翠竹苑幼儿园                                  供稿:束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