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湖南常德市桃源县西南15公里桃源山一带,这是新修的仿古牌坊作为景区入口。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和谐社会。《桃花源记》原型地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桃花源位于重庆酉阳,那里称“桃花源”并拥有与陶渊明笔下相似的自然景观。此外,也有观点认为桃花源与庐山康王谷有关,该地因《桃花源记》而闻名。然而,从历史文献和地理环境来看,湖南常德桃源山最具说服力。 因记立祠,《桃花源记》为五柳先生赢得身后千年的空前名声,写作时间大致为公元421年 ,陶渊明当时已57岁。这时陶渊明已归隐田园多年,对东晋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深感不满,因此借“桃花源”寄托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好比春秋的孔子向往上三代原始本真的生活环境。 桃花源地处湘鄂丘陵地带,位于雪峰山、武陵山隆起带的东北端,洞庭湖西南。这里面临沅江,背倚群山,风景优美,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藤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碑坊,宛若仙境。 当日小雨如酥,淅沥朦胧,游客短少,手机相机爆光不足,减损了不少游山的兴致。坐下来来点当地小吃。 油茶、炸红薯片、米糕片、盐菜、教头等,味道一般,聊胜于无。 <div> 牌坊是仿古建筑,高16.18米,宽26.8米,中空净跨12米,为目前我国横道跨线最长第一大牌坊。1992年由桃源县政府集资兴建。桃花源牌坊相传为人间和仙境的接界处,在这里可遥闻仙境内的鸡犬之声,牌坊外为人间,跨进牌坊即到了桃源仙境。悬联:<br></div>为闻庐岳多真隐;<br>别有天地非人间。 秦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秦谷南临秦溪,北接桃花山,是《桃花源记》实景再现。谷内有桃花洞、寰楼、烟雨楼。 秦人村,秦时明月照耀远古;晨钟暮鼓传递苍凉;良田美池流淌自由;黄发垂髫共享怡乐。 <div>桃花源<br>鄂湘直越境,桃源故中行。<br>肃肃渊明祠,悠悠五柳经。<br>田园通兽迹,甘苦亦甘贫。<br>归去来辞际,秦人村复兴。</div>湘西凤凰弋,问道南山松。<br>年画滩头绝,商团泛野丛。<br>庭檐雕木动,茶马古道冲。<br>诗话赠秋色,桃源称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