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是情(三)—2025泸州老同志甘陕休养札记

阿康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小桥流水的南方人,总想去北方感受一下大漠孤烟的辽阔。2025年5月,我随泸州市离退休老同志一起走进甘陕大地,一路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内心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敦 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是大漠的那缕孤烟,是长河的那轮落日,勾引我再次走进敦煌。</p><p class="ql-block"> 登上鸣沙山,我的思想在松软的沙坡上起伏,突然有了倾斜的坡度;我的诗歌在一望无际的沙粒中打滚,变得金光闪闪;我的心情在月芽泉洗个澡,变得干净明亮。</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河西走廊一座千年不朽的博物馆。千年的壁画换来千年的回眸。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145尊彩塑,在岁月的沉淀中变得如此鲜艳夺目,光彩照人。</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唯有艺术在流动。飞天,不仅是文化瑰宝,更是心灵深处的那一抹温暖和慰籍。</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历史与智慧凝固的艺术辉煌,藐视天下一切关于美的像征。</p><p class="ql-block"> 2025.5.21于敦煌</p> <p class="ql-block"> 嘉 峪 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出阳关,依旧没有见到故人。</p><p class="ql-block"> 站在嘉峪关的墙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再次感受曾经的金戈铁马。</p><p class="ql-block"> 这是汉武大帝令霍去病率千军万马开疆拓土的硝烟之地,这是玄奘西渡取经的九死一生之地,这是张骞冒着生命危险用驼队踏出通向远方的繁荣之地……</p><p class="ql-block"> 自古英雄出少年。霍去病用23岁的生命,在西汉的版图上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羌笛仍然在王之涣的柳梢上回响,春风依旧在历史的天空中打转。战旗、烽烟、马蹄声声;英雄、侠客、刀光剑影。守住关隘,就守住了一个国家的安危。</p><p class="ql-block">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古垒依旧,英雄无觅。今天的雄关,挺拔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征途上,一条被称为“丝绸之路”的路,成为远方的远方……</p><p class="ql-block"> 风摇柽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 历史,在一块一块的方砖里活着。我轻轻抚摸城墙上的砖块,细细品味长城文化的精神内涵,细细品味历史对未来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2025.5.23修改于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 张 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不到西北,不知天地有多阔;不到张掖,不知甘肃有多美。</p><p class="ql-block">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苍茫已经远去,今天的张掖,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五彩斑斓的壮丽景色。</p><p class="ql-block"> 七彩丹霞,上帝打翻的调色板,大自然的炫技场,每一帧都是绝美的壁纸。凹凸的山体错落有致,富有韵律感,红黄橙紫绿白灰,多种色彩相互交织,交相辉映,仿佛彩虹坠地,又如流霞飞动,如梦如幻,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七彩丹霞似一幅幅多彩的油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给每一个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内心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光与影的交响曲,大地的华章。张掖的风光,是天地间最绚烂的织锦,美得让人无话可说。如果可以,我愿意留在这里,与丹霞共度每一个晨昏。</p><p class="ql-block"> 2025.5.24于张掖</p> <p class="ql-block"> 壶 口 瀑 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里黄河一壶收。站在壶口边上,我才知道什么叫“一眼万年”。</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天上之水”依旧在这里奔腾不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依旧在这里激越高吭。在排山倒海的“千堆雪”面前,我看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p><p class="ql-block"> 400多米宽的河面在这里聚然紧缩到50米左右,三叠纪砂岩上宽下窄,状如壶口,河水从壶咀腾空而起,冲下50多米深的岩石,形成气势恢宏的壮美景象。</p><p class="ql-block"> 自然的怒吼与温柔,在这里同时绽放,我听到了大地的心跳,感觉到了母亲河最深的呼吸……</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喷泉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有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没有退路。壶口瀑布用它的气势告诉我们,无论前路有多么困难,都要永往直前,永不言败。</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天地间最豪情的诗篇,是黄河之水最狂野的注脚。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粗狂之美,雄浑之美,力量之美。</p><p class="ql-block"> 2025.5.26于壶口</p> <p class="ql-block"> 延 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没有赶上救亡图存的1936年启程,没能在热血奔涌的1938年抵达。延安,作为新中国出生的一名共产党员,退休后匆匆赶来,只为一次虔诚的叩拜,只为一次灵魂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踏上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仿佛翻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造的无数神话,每一部都扣人心弦。从宝塔山的晨曦到枣园的窑洞,从延河畔的清风到杨家岭的文物,每一处遗迹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坚守。</p><p class="ql-block"> 低矮的土窑洞,简陋的木桌椅,斑驳的煤油灯,与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毛泽东写下《论持久战》的那支笔依旧那么犀利,1936年的北国风光在《沁园春.雪》里熠熠生辉。周恩来的纺车,纺出了共产党人“自力更生”的精神内涵。南泥湾的瓜果如此香甜。七大会址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源于信仰的纯粹与行动的坚韧。</p><p class="ql-block"> 延安,曾经用窝窝头喂饱一群艰苦卓绝的人,让中国革命有了底气。延安,每一个窑洞都装满思想,成为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最闪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站在宝塔山上,我以最虔诚的态度,向那一段历史致敬,向这一方土地致敬!</p><p class="ql-block"> 2025.5.27于延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