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徽州人杰地灵、文风昌盛。自古以来,“以才入仕、以文垂世”的贤才辈出。为弘扬忠孝节义的儒家道德观,徽州人多以“立牌坊”的办法来进行表彰精忠报国的文臣武将、家族里的孝子义士和节妇烈女等,,以此光宗耀祖,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在徽州的古村落间,古牌坊林立,它与民居、祠堂并称为徽州“古建三绝”。</p><p class="ql-block">据说,徽州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原有牌坊1000多座,现今尚存百余座,故被誉为“中国牌坊之乡”。在众多牌坊中,坐落在徽州古城的许国石坊和位于棠樾村的牌坊群更是驰名中外。</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其他三处分别是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和阆中古城)。</p><p class="ql-block">在徽州古城,有气势恢宏的城楼城墙,有威严肃穆的徽州府衙,有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但最受人瞩目的还是矗立于正街中央的许国石坊。</p> <p class="ql-block">许国,徽州歙县人,明朝进士,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身居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等要职,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特别是他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决策有功,获皇帝重赏。同年十月,许国衣锦还乡,在家乡歙县建造了许国石坊。</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也叫大学士坊,不同于寻常的四柱牌坊,而是一座四面围合的八柱石坊,俗称“八脚牌楼”,享有“东方的凯旋门”的美誉。其独特之处在于,整个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石牌坊组合而成,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p> 石坊四面刻有“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先学后臣”、“上台元老”等大字,均出自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之手,苍劲有力。 <p class="ql-block">牌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内外侧都有精美的图饰,寓意深远。例如,内侧雕“三报(豹)喜(喜鹊)”,喻许国在万历年间的三次升迁。</p> 许国石坊的柱基外侧建有台基,台基上放有12只石狮子,这些狮子有的蹲坐威严,有的奔跑灵动,还有的怀抱着幼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驻足流连。 <p class="ql-block">关于许国石坊的建造,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据说在云南叛乱平息一个月后,皇帝特赐许国四个月假期,让他回家立牌坊以光宗耀祖。许国认为,若只建一座四脚牌坊,难以显示其位高权重。<span style="font-size:18px;">然而,在当时,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坊,唯有皇族才可建八角牌坊,否则就是犯上。为</span>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牌坊,又不犯上,许国冥思苦想,最终决定用“先斩后奏”的办法。于是他拖延时间,直到八个月后才回朝复命。上朝后,许国跪地不语,令皇上不悦,便问:“阁老,朕给你四个月假期回家造牌坊,为何拖延到八个月?依朕看,别说四脚牌坊,恐怕八脚牌坊也造好了”。许国闻言大喜,他等的就是皇帝的这句话,顿时直呼万岁,说:“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坊。”皇帝虽哭笑不得,但一言出口、驷马难追,就只得默许了许国所建的八脚石坊。</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是世所罕见的双重古牌坊,历经约500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岿然不动,堪称徽州牌坊之首。</p> <p class="ql-block">在棠樾村的石板村道上,有七座高大的牌坊沿着一口荷塘一字排开,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这就是著名的歙县棠樾牌坊群。初看之下,这七座牌坊并无二致,皆为用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建造的四柱牌坊,色泽和大小都很相似。但是走近细看,每座牌坊上镌刻的文字都不一样,特别是听了导游的介绍,才明白每座牌坊背后都有一段值得传颂的动人故事。</p> <b>鲍灿孝行坊 </b>初建于明嘉靖初年,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重修。这是一座“圣旨坊”,即由皇帝下旨,自筹资金建造的牌坊,在牌坊的等级中排行老三。<div>这个牌坊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旌表的是孝子鲍灿。据《歙县志》记载:鲍灿博学多才,却无意仕途。其母两脚病疽,求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他的孝行感动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鲍灿的“兵部左侍郎衔”官衔为虚职,乃因孙得荣。其孙鲍象贤官拜工部尚书,功勋卓著,被皇帝“荣封三代”,所以,皇帝赐了个官衔给他爷爷。</div> <p class="ql-block"><b>慈孝里坊 </b>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牌坊群中最早建造的、也是等级最高的“御制”牌坊,即由皇帝下旨、朝廷出钱,为旌表鲍余岩、鲍寿逊父子而建。宋末元初,歙县守将李世达率部叛乱,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后,被迫父子两人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相求死,此情此景,连乱军也为之动容,最终放了两人。此事感动了明成祖朱棣,慷慨解囊为这父子俩立坊,并赞誉棠越村为“慈孝里”。</p> 牌坊铭刻“御制”二字,表明此坊是皇帝掏腰包而建,而且两边还刻上了明永乐皇帝的《慈孝诗》:“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 <p class="ql-block">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闻此事后,欣然写下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并拨银将“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缮。此对联现悬挂在鲍家宗祠(也称“男祠”)的屋柱上。</p> <p class="ql-block"><b>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 </b>也叫矢贞全孝坊,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8年)建,为旌表年青守寡的节女而立,据县志记载,汪氏为棠樾人,26岁守寡后,“立节完孤”,把儿子培养成一位名医,并成为朝廷御医。寡妇守节,培养后嗣,被视为最大的孝行,所以在汪氏80岁高龄时,族人为她请旌,建起了这座宛如其化身的牌坊。</p><p class="ql-block">矢贞全孝坊是敕建牌坊,敕建坊是牌坊中等级最低的牌坊,即皇帝口谕,自家出钱建坊。</p> 在三个牌坊后,立了一间形似官帽的亭子,名“骢步亭”,是明隆庆年间,由都匀知府鲍献书叔侄俩同建。亭名取自《汉书.列异志》的“骢马御史”桓典,他面对宦官专权执政,刚正不阿。骢步亭是朝廷为了褒奖鲍氏家族而建。因为鲍家曾有祖孙三代均任明朝御史,并都是两袖清风的清官,公务出巡也不坐轿,只骑一匹骢马。 <b>乐善好施坊</b> 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建成的义字牌坊,是为了旌表鲍漱芳和其子鲍均乐善好施建成的圣旨坊。鲍漱芳任通奉大夫议叙盐运使司,他在安徽水灾时慷慨捐粮捐银,赈灾救民,兴修水利,在家乡,他修祠社,办义学,修桥铺路,济困扶贫,义举甚多。临终时嘱咐儿子鲍均,克守祖训,造福乡里。徽州府督抚被鲍淑芳、鲍均父子的义举所感动,请命于朝廷,以乐善好施旌表建此圣旨牌坊。 <p class="ql-block"><b>鲍文渊妻节孝坊 </b>也叫节劲三冬坊,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为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立。吴氏22岁嫁入棠樾后,就昼夜护理生病的小姑。29岁起守寡60年,立节守志。吴氏自己没生育子女,却对前室的孤子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帮其成家立业,并成为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她年老之后,又倾其家产,为亡夫家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好丈夫以及无钱安葬的族人,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所以,这是个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为后妈建的牌坊。节劲三冬是赞誉吴氏坚持守节如同寒冬的松树一样坚定。</p> <p class="ql-block"><b>鲍逢昌坊 </b>又称天鉴精诚坊,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镌刻“人钦真孝”。据记载,逢昌的父亲在明末离乱时外出经商后,杳无音信。14岁的逢昌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后终于在几千里之外的甘肃找到了生病的父亲,面对身上长满脓疮的父亲,鲍逢昌用嘴为父亲吮脓疗疮。扶持父亲回家后,又见母亲病危在床,就去浙江富春山找草药为母亲治病,据说还从自己腿上割肉当药引子。母亲服用后奇迹般痊愈,族人认为这是逢昌的孝行感动了上天,就称赞这是“天鉴精诚”。这座圣旨坊是乾隆39年(1774年)下旨批准的,牌坊却等了23年,直到清嘉庆二年(1797年)鲍逢昌去世后才建造的。</p> 牌坊上镌刻“人钦真孝”四个大字族人是对鲍逢昌孝亲事迹的赞誉。 <p class="ql-block"><b>鲍象贤坊 </b>为旌表鲍象贤镇守云南、山东有功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所建。这是一座“恩荣”牌坊,第二等级,皇帝下旨,由地方衙门买单。</p><p class="ql-block">鲍象贤是嘉靖时期的朝廷重臣,戎马一生,功勋卓著,特别在云南平叛和两广抗倭中立下赫赫战功后,皇帝给他整个家族追封三代的荣誉,史称嘉靖朝 “中兴辅佐”。后来遭奸臣陷害,而被罢官回乡,于1568年在郁郁寡欢中去世。鲍去世后,他的亲家许国(许的儿子娶了鲍的孙女)联合一批大臣为他鸣冤,终得正名,才在50多后被旌表建立这座忠字坊,并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p> 棠樾村的七座牌坊,建造的时间跨明、清两个朝代,历时近400年,却能按“忠、孝、节、义、节、孝、忠”的顺序对称排列,并涵盖“御制、恩荣、圣旨、敕建”四个等级,不得不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奇迹。所以,棠樾村被誉为“中国牌坊第一村”,实至名归。 棠樾村是一个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棠樾鲍氏家族世代经商,并遵循“忠、孝、节、义”的家风,除了在明清两代修建了大型牌坊群外,还在公元1800年由著名徽商鲍启运出资建了一个大型私家园林——鲍家花园,当时与苏州拙政园、无锡蠡园一起并列江南三大私家名园。 <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园内将精彩绝伦的盆景,造型各异的山石,奇妙名贵的花草藤木,融于亭台楼阁中。</p> <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内的园中园,名“徽风园”,集中展示了不同风格的盆景作品2000余盆,收藏名家名作120余盆,有许多盆景曾获得国际、国内盆景大赛金奖。</p> 国内最长的树石盆景《江山如此多娇》 鲍家花园的镇园之宝,名为“南国风情”的古榕盆景,估价600万元。。 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 于2014年被评为 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