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安岳寻石窟

暗香盈袖

<p class="ql-block">  当中原的石窟艺术在留下了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辉煌后走向浸衰之际,石窟的火种却在川渝延续下来,形成了数量最多、分布最密、延续最久“中国石窟之最”,也是石窟艺术最后的殿堂,就在安岳和大足。</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石窟探寻之旅由安岳开始,这座资阳市下属的四线城市简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南线到北线分布着许多各具特色的石窟。第一天我们先从南线最远出慢慢开转。第一站去的是孔雀洞。孔雀洞位于岳阳镇一个村头路口处,外面挂上了文物管理处的牌子,大门却落着锁。好在门是铁栅栏型,隔着栅栏将相机伸进去,拉近了,也可以看到里面孔雀明王的造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去茗山寺。沿山道走到半山腰,眼前的寺庙有些破旧</p> <p class="ql-block">  往里走,这座更简陋的庙门才是当初的原址。</p> <p class="ql-block">  里面的神像分列两厢廊下,多是清代道光年间的造像,没有特别惊艳之处。</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惊艳之作在寺庙外面的山崖中,沿寺庙后山的悬崖一圈,都是始于唐元和年间而兴盛于北宋的巨幅造像。那些如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使造像融化在山野之间。多年来岁月的风吹来刮去,在造像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横向纹路,更增添了一种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  即便是这个已被风雨侵蚀的只剩下模糊横纹的佛龛,也别具一种残缺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前往华严洞,这是座位于山上的石窟,有屋檐保护着。所供奉的华严三圣造像均为北宋作品,瘦削的造型,流畅细致的线条,处处透着宋代的审美感。</p> <p class="ql-block">  大般若洞中供奉三教合一的儒释道圣象,佛像的脸竟成了黑脸包公,据说是公社化初期大办食堂,在神像下面生火燃灶被熏黑的。</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去毗卢洞,同样位于山中,要走一大段弯弯曲曲的山路。</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的柳本尊十炼图显示的是川渝地区独有的柳本尊信仰。用挖眼、割耳、砍断手臂、点燃手指等自残行为来表达对佛的崇敬之心,起源于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在长安举办的“迎佛骨”大典,韩愈因上书反对而被贬到岭南潮州,长安城中狂热的佛教徒做出的惊人骇目的举动,让血色侵染了佛法。川渝地区出现的柳本尊只是那场血腥中的一个具象化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毗卢洞中最出色的雕塑是观音阁中的这尊水月观音,韩素音曾称她为“东方的维纳斯”。雕像一改以往观音雕像正襟危坐的模式,用一种非常放松自然的姿态,展现了人神合璧的美学观感。</p> <p class="ql-block">  第五站去半边寺,快抵达目的地时导航提示景区不开放。也罢,已经走到这里了能在外面看看也是好的。</p> <p class="ql-block">  果然只能在外面看看了,半边寺盖起一间毫无美感的房子將佛像锁进屋中,隔着玻璃依稀可辨这尊安岳地区深负盛名的拈花佛祖像</p> <p class="ql-block">  在安岳的第二天,雨下的更大了,雨伞是离不了手了。去往卧佛院的路上沿途尽是“芥子纳须弥,万般归园中”、“一带一石界,一叶一菩提”、“梵华石界,自在卧佛”的宣传标语,当地文旅部门是用了心思的。</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卧佛院中这棵大树千百年来吸足了天地灵气,把自己的树根部分进化成一只龟的形状,与那些散布在石龛中的佛像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142个 高低错落石龛中造像,有损毁的有完整的,衣袂飘飘风姿犹存。</p> <p class="ql-block">  石窟对面依托着一块巨岩就是开凿于唐代开元初年的那尊卧佛。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尊头东脚西,左肋右卧的左侧全身卧佛。佛身长约21.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是个真正的巨无霸。</p> <p class="ql-block">  离卧佛石崖不远处就是被栅栏和围墙隔离开来的农舍和田野,在没有被保护起来之前,这卧佛、这佛窟都是散布在田间地头的。</p> <p class="ql-block">  卧佛院附近有个观景台,立了一块石碑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创出“推敲”典故的过程。贾岛曾在遂州长江县做官,在普州官舍过世。遂州、普州都属于现在安岳境内,在这里建一块纪念贾岛的石碑也说得过去,何况周遭环境依山傍水尽得贾岛诗意。</p> <p class="ql-block">  要寻的木门寺隐藏在半山腰,沿这条不起眼的山路往上走,也就三、四百米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眼前是一排有些破败的川居房屋,穿过门洞进去里面有一条通往山上的石板路,路旁立着一块“暂不开放,谢绝参观”的标示牌。既然到了这里,岂能让一块牌子劝退?抱着“不到黄河不死心”决心,继续前行,看到了铁将军把门的木门寺。</p> <p class="ql-block">  大殿进不去,隔着栅栏空隙往里张望,看到这殿内竟然还套着一座亭子。 </p><p class="ql-block"> 沿着殿外墙往后走,一抬头,殿顶五层重檐的介字型结构漂亮别致。再看大殿后门明显的有一座套在殿中的亭子。</p> <p class="ql-block">  后院側殿是一座观音殿,设施比较简陋,有一老妇在此管理,初一十五的接待附近前来进香的村民。得知我们是远方来客后说:“你们大老远过来了,可以开了祖师堂的门让你们进去看看,随喜点钱,多少都行。”这对我们简直是意外收获。</p> <p class="ql-block">  木门寺殿门打开的瞬间,仿佛打开了一个俄罗斯套娃,殿中有亭,亭中有塔,塔中有无际禅师的肉身。无际禅师是明代著名高僧,俗姓莫,潼川府安岳白鹤岩人,著有《道林录》流传于世。无际禅师在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声望达到顶峰,被英宗召至京师,敕封为护国禅骨宗师,圆寂后安葬在安岳木门寺内的无际禅师亭内‌。</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有明清两代所立石碑两通,介绍无际禅师的生平和木门寺的由来。这座层叠套错的仿木结构,以立棺于塔中、塔建于亭中、亭建于殿中的布局,创造了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离开木门寺前往灵游洞,这同样是建在乡野山村中的一座石窟。通往村中的路走到尽头导航还显示目的地在前方。向村民打听,灵游洞确实在前方,不过已没有平路,要沿着登山石阶往山里走,灵游洞平时不开门,钥匙在村中文物管理员手中,要入内参观,需去下面的农家寻钥。文物管理员是位朴实的老者,在村民的指点下找到了他的家里。村中进来外人是很显眼的,他已经关注到我们的行迹,二话不说拎着钥匙冒着小雨就带我们上山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灵游洞也是借助一侧悬崖峭壁伸展出来的石窟,现在出于保护在悬崖的另一侧搭建了长廊,洞廊入口还搭有一张简易的木床,床上有棉被,守夜时文管员就睡这里。</p> <p class="ql-block">  此洞开凿于五代时期,洞中保留下来的佛像雕刻大部分是彩色的,色彩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窟则像一个大舞台,上上下下立着六层诸神人物,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灵游洞附近以前寺庙众多,自从张献忠起兵造反后遭到兵火焚毁,再也没有复兴。文革时还有一帮造反的红卫兵前来打砸,幸好有当地村人守护,才保留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  圆觉洞在安岳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成熟景区,里面有许多石刻精品。</p> <p class="ql-block">  就连教钟寺外这个守门的狮子都满是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圆觉洞的石刻分布在南区和北区。南区石窟大部分保存完好,佛像高大精致。北区的石窟在岁月风沙的洗礼中饱经沧桑,容颜模糊。</p> <p class="ql-block">  这种浮屠的雕刻还是头一次在石窟中看到</p> <p class="ql-block">  净瓶观音和两侧的龙女、童子雕刻都是精品里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拈花佛祖、持莲观音都是数丈高的巨幅石刻</p> <p class="ql-block">  石窟的面积很大,转到后山还有葛洪井和遇仙亭、龟鹤池</p> <p class="ql-block">  北区 后山崖壁上的石刻多是残留作品,经过岁月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虽已面目模糊却更显古风古义。</p> <p class="ql-block">  聂公龛建于五代广正四年,是当地百姓为一地方官员供奉的石龛,聂公其人当年是普州诸军事守刺史,据传南山五代造像是由他主持开凿的,特刻像记之。如今石像的头部已模糊不清了,身姿却依然挺拔。</p> <p class="ql-block">  安岳是古代数学家冯九韶的故里,他的《数字九章》在数学界影响深远,山脚下建有一个冯九韶的纪念馆,系统介绍其生平和学术贡献。</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在离开安岳之前去看此行要寻访的最后一个石窟—千佛寨,导航把我们引到千佛禅寺后就不指路了。眼前来带的地方叫千佛禅寺。</p> <p class="ql-block">  迎门处是一尊檀木雕刻的千手观音菩萨像,微雨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p> <p class="ql-block">  禅寺规模不小,有两座大殿,后殿门前也有一尊观音塑像。</p> <p class="ql-block">  前殿门外廊下有两尊盘膝打坐的僧人塑像,不知作何讲?</p> <p class="ql-block">  出了禅寺山门沿寺庙外墙一直往山里走,总算找到了位于禅寺后山中的千佛寨石窟。</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最有代表性的是华严三圣窟</p> <p class="ql-block">  这尊清秀的石像与麦积山某窟中的宋代石像有相似之处,应是同时代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千佛龛聚集了众多佛像</p> <p class="ql-block">  药师经变龛则记述了药师佛的成佛经历和药师佛十二大愿</p> <p class="ql-block">  彷佛从众佛中吸取了灵气一般,连山石上的青苔也幻化出甲骨文般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  走到这里安岳有点名气的石窟基本看遍了。即便是相同的题材出自不同工匠之手也是各具风采的,饱览石窟美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石刻美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