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文:李新民</p><p class="ql-block">制作:李新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长辈经过的风雨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的默默付出,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长辈的关爱是我们成长的阳光,他们给予了我们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在逆境中勇往直前,我们要珍惜这份关爱,为实现长辈的期望而努力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父亲(一)</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清明节,正准备开车回老家祭祖,忽然收到朋友在微信里发来了一张泛黄的学员通讯录。我点开一看,啊!右上角画圈的是我父亲的名字,看到这张泛黄的学员通讯录,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一个爱家敬业有担当的伟岸男人。 </p><p class="ql-block"> 据我邻居老人介绍说,这张学员通讯录,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新成立的长沙市运输公司第一期新工人学习班的学员,你父亲当时是召集人,组织者,并对新公司成立和新工人工作安排作了总动员。</p><p class="ql-block">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到父亲单位同事说,你父亲级别很高,因而工资在全公司干部职工中也是最高的,50年代初,你父亲月薪就是72.5元,行政级别是19级,而机关干部一般每月只有30多元。</p><p class="ql-block"> 父亲又没有为党做过惊天动地的工作,又没有参军打个仗,为何享受这么高的待遇。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我才知道,长沙解放前夕,父亲就把挑箩的码头工人组织起来,劝导大家不要回老家,参加在长沙市新政府领导下的革命工作,在父亲努力下,很多原准备回去的码头工人都留了下来,父亲一个个登记名册,等长沙解放后,把留下来的码头工人连同花名册一起交给了新生的长沙市人民政府,为后来组建长沙市运输公司,父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而,我父亲算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了,享受当时南下干部任公司一把手党委书记的同等待遇。</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造反派老是抓住我父亲不放,说是把出身不好的人弄到革命队伍里来了,是走资派的代表人物,要游街批斗,向革命群众说清楚。</p><p class="ql-block"> 晨曦初露,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父亲号召组织的机关干部板车队已经踏上了新的一天征程,他们身着工作服,肩上搭着擦汗的毛巾,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但父亲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那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工作的敬业。当造反派点名批斗我父亲时,父亲大汗淋漓在用人力车运送货物,造反派见到此情此景,父亲也就逃过一劫,躲过了一次次不幸的遭遇。</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前最爱的就是喝一壶老酒,但生活很节俭,为人很大方。为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父亲经常自掏腰包称肉打酒,等待工人们下班后,常常围炉喝酒,一边吃肉,一边喝酒,那个高兴劲呀!像几个孩子,七嘴八舌说过不停,父亲的生产调度办公室,常常是工人们聚集的地方,当然,父亲请工人们喝酒,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听取工人们意见,怎样把运输生产搞上去。</p><p class="ql-block"> 如今,父亲早已和我们阴阳两隔,再也听不到他的谆谆教诲,只有在每年的清明节,带上一壶老酒,捧上一束鲜花去坟地永远怀念他。(木子日记)</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4月4日</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父亲单位第一批新工人学习培训班学员名单,右上角画圈为父亲名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母亲(二)</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母亲节”,好友杨泽奇先生巜雾里雾外》一书出版了,书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写的他与母亲情感故事,读后催人泪下,感慨甚多,</p><p class="ql-block"> 母爱是一杯香浓的咖啡,只有细细品味,才能领悟到母爱的味道,母爱是一簇沁人心脾的鲜花,只有静静嗅闻,才能体会到母爱的芬芳。</p><p class="ql-block"> 我与杨先生都是同时代出生的人,童年生活与杨先生一样,我倆小时候都上山砍柴,插田扮禾,喂牛养猪,挖土种菜,不到10岁的年龄,农活样样都干过。我俩还有一个共同相似,就是父亲都在长沙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在乡下艰难度日。</p><p class="ql-block"> 我六岁那年,正赶上全国人民过苦日子年代,那时全队的人都到食堂去吃饭,我们小孩每餐供应的粮食少得可怜,根本吃不饱,我吃完饭后,总是用筷子敲空碗,母亲看见之后,她总是从自己的饭碗中,分拣一点出来给我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碗中的情怀,让我悄悄地度过了童年,碗中无言的爱,伴随着我逐渐长大。</p><p class="ql-block"> 我12岁那年,烈日当空的夏天,我和母亲正在生产队的田野里劳动,在收割稻子时,不小心被镰刀划破手指了,我那鲜血直流被伤的手指被母亲看见了。母亲一边安慰我,一边帮我包扎。母亲那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抚摸,为我擦拭泪水。我知道,那是激励的手,无言的爱。</p><p class="ql-block"> 我16岁那年,离开了故土,离开了亲人,踏上了军营,母亲一直随车把我送到长沙新兵集中营,当汽车载着我们新兵离开长沙时,母亲一直站在汽车旁挥手,久久不愿离去,似乎在说,祝贺你人生踏上了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我28岁那年,成家立业了,从此,我和母亲紧紧相随,不离不弃,一起生活了18年难忘的岁月。每一天早晨,母亲总会比我起得早,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母亲的微笑显得格外亲切,上班出发前,母亲总有幸福的叮咛:“开车不急躁,安全回家”。让我不觉辛苦而充满爱意。</p><p class="ql-block"> 又到母亲节,《一生老妈一生牵挂》动人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又在我耳边回荡:世间繁华不过云烟,唯有你的身影清晰依旧……</p><p class="ql-block">(木子日记)</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5月11日</p> <p class="ql-block"> 图为母亲父亲以及我和哥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二叔(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叔最关心住在芷江农村的大姑妈,1996年初夏,大姑妈身患疾病,住进了芷江县人民医院,二叔闻讯后,决定前往芷江去探望,当时他找到我,问我能否抽几天时间陪他去芷江看望大姑妈,我二话没说,尽管当时工作很忙,第二天我就买好了去芷江的车票。坐在火车上,我问二叔,大姑妈出生在长沙,怎么嫁到芷江农村去了呢?</p><p class="ql-block"> 随着火车行驶时发出的轰隆声音,如同一阵阵神秘的低吟。二叔深沉地说,你大姑本来是一个很不错的家庭,大姑嗲曾在国民党湖南省某部门任职,解放初期,大姑嗲随起义部队回到了芷江老家,解放后,在芷江区公所任职,“文革”时期被造反派迫害致死,大姑妈受牵连,工作也被开除了,直至80年代初,大姑嗲平冤昭雪,大姑也恢复了退休工资。听着二叔的讲述,不禁对大姑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p><p class="ql-block"> 二叔有四兄弟,三姐妹,在兄弟之间排行老二。二叔自幼聪明好学,他十四岁时,就成了当地有名的理发师傅,他每天起早贪黑,提着理发箱,徒步上门帮乡亲们理发,赚的工钱如实交给爷爷奶奶,十几岁的年纪,就帮助家里围持生计,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p><p class="ql-block"> 到了十七八岁,二叔的形象威猛,强壮的体魄,健壮的肢体,强悍的意志,让人看了好生羡慕。后来,二叔放弃了理发手艺,来到湘江河边,在码头上干体力活。肩挑重担志不屈,笑看风云任卷舒。几年的码头体力工作,二叔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风雨无所畏惧。</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二叔同大哥在运输公司打天下,二叔大哥是运输公司第一任运输科长,而二叔先后任板车修理厂书记,水泥厂厂长,基建科科长等职。在那个物资短缺年代,国有企业的基建科长是何等的威风,掌管着国家计划的钢材,水泥等紧俏物资。而那个年代的干部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把权力视为为职工服务的岗位。二叔认为,拒腐蚀,永不沾,永远保持一尘不染的状态,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二叔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单位有个别职工通过托关系,找到二叔,想批点钢材水泥修缮自己家的房子,二叔说,这些物资是全公司职工的家底,莫说批一吨钢材,就是一根也动不得。</p><p class="ql-block"> 二叔任单位基建科科长期间,单位职工宿舍盖了一栋又一栋,而他自己不要一间,而婶婶和俩个小孩住在乡下两间土砖房。他说,年轻夫妇工作很辛苦,压力很大,应该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有职工评价二叔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子女,形成独特的家风”。(木子日记)</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5月29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为前排右一为父亲,左为二叔,后排右为长叔,左为六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六叔(四)</span></p><p class="ql-block"> 在父辈四兄弟三姊妹中,我最欣赏六叔的名字,六叔名叫李六顺,六叔在兄弟排行中并非第六,而是排行第五。数字“六”,在易学中代表厚德载物,其谐音“禄”(官运),其寓意之深刻。</p><p class="ql-block"> 六叔在常德市工交系统任过多少家企业的厂长,反正我知道他在常德化工厂,常德电池厂,常德机械厂,常德建筑公司等企业任过厂长(经理)。</p><p class="ql-block"> 六叔为何变换这么多领导岗位,哪家企业亏损就往哪里冲,常德市经委作出明确规定,厂长在任期内没有完成各项任务和目标,直接下岗或调动。六叔就是由于太能干,往往能把亏损企业扭亏为盈,被工人们称为“扭亏厂长”。</p><p class="ql-block"> 怎样当好国营企业的厂长?六叔有自已的奋斗目标:一是领导编制工厂的长远发展规划,审定年度生产经营综合计划,制定各个阶段工厂的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二是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确保全面完成任期内责任目标,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领导全厂进行技术革新,做好企业挖潜,革新,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努力赶超国内外同行先进水平。</p><p class="ql-block"> 六叔认为,真正当好一个国营企业的厂长,还不止这几个方面,但这几条是最重要的。在企业庞大的繁锁事务中,我们必须先确立一个较为清晰的总目标,这样才能纲举目张,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起来。</p><p class="ql-block"> 六叔从木工起步,通过自学车,钳,铆等多种技术,最终实现从工人到厂长的跨越。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执着,体现了国营企业技术传承的工匠精神。他在车间当工人时,年年都是先进生产者,当厂长时,多次被常德市政府评为“优秀厂长”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由于六叔长期在企业拚命工作,身体每况愈下,患有严重的胃病,经组织上关怀照顾,调到常德市经委机关工作,人在机关,但他心里还是惦记着企业,企业的新设备安装,新产品开发,各项生产任务指标等等,他都要一一过问。在欢送会上,一位老职工饱含深情地说:“您用岁月勾勒画卷,以笔墨写就輝煌。”。短短两句话,浓缩了老厂长用时光打磨事业毕生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在经委工作期间,六叔工作任务主要是当好政府与企业“联络官”,他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向市政府汇报材料中,提出了“创新驱动,技术引领,改革突破,人才支撑,持续发展”20字发展方针,受到市经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 对六叔的了解,主要是我去常德多,那时我在运输公司跑车,经常送货物到常德,每次去我总要去看望身体不好的六叔。一见面,他就滔滔不绝谈起企业文化,他坚韧不拨的毅力和谦虚谨慎的态度,赢得工人们的尊敬。他在变革中稳健前行,用实力书写自己的人生传奇。(木子)</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5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图为六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长叔(五)</span></p><p class="ql-block"> 我在部队服役时,最盼望的是长叔给我写信,因为长叔写的信励志而温暖,总能激发人有一种力量,每次阅读后,总能面对困难,勇敢挑战。</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入伍之前从未见过长叔,还是从父亲那里听到过长叔的一些消息。父辈兄弟姊妹多,生活很苦。不到10岁的长叔,吃不饱饭或没有饭吃时,他就上门去讨饭,当“叫花子”。他站在城市的街角,双手微微颤抖,仿佛无声地诉说生活的艰辛,寻找着愿意给予他一丝希望与温暖的好心人。</p><p class="ql-block"> 我父辈有四兄弟,三姐妹,长叔为四兄弟最小的一个。我还没出生,长叔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1年入伍,到1981年转业,在部队从士兵提升到团政委,在部队整整干了30年。</p><p class="ql-block"> 1979年,我国南疆地区受到严重威胁,长叔带领部队641团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后荣获集体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p><p class="ql-block"> 1971年,我也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心里好想见长叔一面,但由于部队学习训练非常紧张,一时抽不开身,但隔段时间,总能收到长叔的信,他写信的字迹很大,信也很长,一般都有五六页。他第一次给我写信的内容我还记忆犹新。“时光荏苒,转眼间你已长大成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叔叔为你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叔叔想和你分享一些人生经验和感悟,希望能为你的成长之路带来励志与温暖……”</p><p class="ql-block"> 长叔在战乱中诞生,在贫穷中度日,没上过几天学,但给我写信字里行间充满着思想的火花。后来我才知道,部队送他去广西军事学院深造了几年,在学院学文化,学军事,二叔进步很快,后来一直在部队任文职教官,先后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p><p class="ql-block"> 他在信中教育我不要怕困难,不要怕挫折,挫折并不是伴脚石,而是成长的垫脚石。要把困难和挫折,当作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勇敢地面对它,战胜它。</p><p class="ql-block"> 1974年,我入伍四年后,来到广州军区炮兵司令部,第一次见到了我日夜思念的长叔。啊!他身材魁梧,体格雄伟,他叫司令部小车司机到车站来接我,我看见他坐在吉普车里,脑袋都顶着车篷了。那时长叔在部队工作十分繁忙,他都请假两天,陪我在广州市参观了一些景点,到了吃饭的时候,点了好多广州美食,让我大饱口福。</p><p class="ql-block"> 我在长叔部队营房住了两天,长叔谈起了家里许多往事,他说,他这一辈子最对不起你娭毑,你娭毑去逝时,都没有回去悼念,那时部队战备紧张,干部战士一律不准请假,原地待命,我打的请假报告没批下来,只能心里默默地哀悼。</p><p class="ql-block"> 堂弟曾向我说:“我父亲是一个慈祥,亲切,包容,且能力超强的父亲,小时候,没少挨父亲的打,因我调皮捣蛋在部队营房是出了名的,我少年时爱好下围棋,踢足球,父亲是很支持的,有时候还在旁边观看,鼓励我加油”!</p><p class="ql-block"> 一言一行皆榜样,一字一句总关情。长叔,您以无尽的耐心与智慧,引领我们晚辈前行每一步,我们满怀感激。(木子日记)</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5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图为1974年我和长叔在广州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大姑(六)</span></p><p class="ql-block"> 我有三个姑妈,其中大姑妈住在芷江县梨溪口乡新田界村塘坎上组。这里出门就是山,往左走是山,往右走也是山。大姑妈曾说过,这里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心灵的避风港。</p><p class="ql-block"> 我一生中到大姑妈家去过三次,第一次是和满姑妈同去的。从长沙坐火车到怀化下车后,再转乘汽车到芷江县城,那时芷江到大姑妈家还没有通班车,只能靠双脚走路,走了多长时间呢?我记得应该走了差不多一天时间。我记得我的脚还打了血泡,到了姑妈家后,表嫂子迅速打热水让我泡脚消肿。</p><p class="ql-block"> 踏入大姑妈家大山深处,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山间树木葱茏,枝繁叶茂,绿荫蔽日,清凉宜人,山脚下的田园风光,山间的奇花异草,五彩缤纷,芬芳朴鼻,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自从大姑妈随同大姑嗲从长沙返回老家居住后,长沙亲人很少有人去大姑妈家。她见我们来了,激动着说不出话来,眼泪像一个调皮的小孩从眼眶里蹦出来。然后,问长问短,叨唠个不停,详细询问长沙这边亲人的情况,表现出一种非常关心体帖亲人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其实,大姑妈最牵挂的是长沙亲人,70年代初期,她在部队服役的叔叔那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1974年,当时我在部队当兵,我去看叔叔时,大姑妈正好在叔叔那里,叔叔帮她把牙镶好了,她好高兴啰!后又在长沙我家里,弟弟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她针线活很厉害,做的布鞋很扎实,很好穿,她住在我家的时候,还帮我做了一双布鞋,我穿了好多年还舍不得丢掉。</p><p class="ql-block"> 到了90年代中期,我和二叔再次踏入大姑妈故乡之路,这次是大姑妈病倒了,住进了芷江县人民医院,当我和二叔走进医院看望大姑妈时,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她不但没有流眼泪,反而心情非常高兴。二叔安慰了她几句后,大姑妈兴奋地说,她有退休工资了,不要儿女负担了,住院也可以报销了。二叔告诉我,原来是她受历史上运动牵连,停发了工资,现在恢复单位了,有退休工资了,哦!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大姑妈今后生活问题有着落了。</p><p class="ql-block"> 四年之后,大姑妈因病去逝,我和堂弟前往大姑妈故地参加追悼会。大姑妈在贫穷中诞生,在战乱中成长,在苦难中磨砺,在逆境中刚强,在盛世中享乐。</p><p class="ql-block"> 大姑妈登仙而去,雨顶山上。苍松戴孝,怎不叫亲人黯然神伤,怆然心痛。(木子)</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5月14日</p> <p class="ql-block"> 图为大姑妈前排(中)右为长叔,左为长婶,后排堂弟堂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满姑(七)</span></p><p class="ql-block"> 满姑是“文革”前毕业的高中生,足足是喝了十多年墨水。毕业后,经村民们推荐,担任了乡村小学教师。</p><p class="ql-block"> 满姑走到这所小学一看,教室由土砖建造,墙壁有裂缝和破损,窗户玻璃残缺不全,屋顶有时还会漏水,地面是泥土地,有的地方有坑洼。尽管条件艰苦,但满姑的教学热情并未减退,反而更加珍惜乡亲们推荐的这份工作。</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在乡村小学教书,没有薪水,得的报酬和村民们一样,拿的是工分。但满姑非常高兴,因村上计算的工分,相当于一个壮劳动力全年劳动报酬,有了这些工分,全年一家人吃饭就不成问题了。因此,她在教学上不忘初心,以忠诚为根基,将智慧与热情倾注于三尺讲台,她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满姑培养的许多学生,后来见到满姑无不感慨地说,在光线昏暗的教室里,您像蜡烛一样,燃己照人,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承载着乡村孩子们的童年记忆。</p><p class="ql-block"> 10多年之后,满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这栋土砖学校,随姑嗲单位,全家户口迁到了广西柳州市,安排在当地社区工作。</p><p class="ql-block"> 从农村到城市,从老师到社区管理,满姑的人生轨迹来了一个大的转变。她凭着对社区居民充满爱心和教学经验,很快适应了社区管理工作,不久,被任命为居委会主任。满姑担任居委会主任以后,简直就是一个超人,邻里之间有了矛盾,她几句话就能化解,就像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拂着社区每一个角落。她又如同定海神针一般,不管遇到啥难题,只要她在,大家心里就有底,简直就是社区的灵魂人物。</p><p class="ql-block"> 满姑退休以后,经常往返于柳州长沙,她经常说,走亲访友的意义,在她心中愈发清晰,这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这种情感的流动,如同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却深远绵长。</p><p class="ql-block"> 2006年,我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在望城与侄婿合伙开了一家婚妙店,住在柳州的满姑,经常打电话询问店子的情况,因我没做过生意,生怕我们亏本。两年之后,她直接来到望城,走到店子一看,见我们租了一栋五层楼营业,这么大的规模,生意肯定好,她非常高兴。在此期间,她还带我拜访了望城的老同学,老同学相见,那份纯真友谊历久弥新,更显珍贵。</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我和满姑这次相见,却成了永别,她回柳州后不久,糖尿病并发症复发,血管,神经,肾脏,眼晴等多器官损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我在参加她的追悼会上两眼含着泪花说,你再等一等,你再忍一忍,侄儿还有好多话要向你说。(木子日记)</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5月16日</p> <p class="ql-block"> 图为满姑抱着100天的大儿子杨柳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