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研如一场灵魂的唤醒,亦似一次诗意的修行。5月27日,灵武市东塔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组的教学公开课如期而至,杨海燕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为全体语文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课堂展示。听课、评课活动随之展开,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艺术与魅力。</p> 精彩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以生动的语言与丰富的描写,为学生描绘出一幅海底世界的奇妙画卷,引领学生在文字中探寻未知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情境导入,犹如春风拂面,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初始,杨老师用Al技术让我们熟悉的朋友敖丙的一句“海底世界,是地球上最神秘、最瑰丽的秘境,它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生命奇迹与绝美画卷,等待着我们去探寻,你们是否渴望深入这神秘的海底世界?”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后续教学铺垫了浓厚的兴趣氛围。</p> <p class="ql-block"> 字词教学环节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认读等方式,正确认读本课的字词,学生能结合语境正确选择多音字的读音,说明课前预习非常到位。</p> <p class="ql-block"> 整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设计富有启发性与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与交流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比如,“海底并不是没有声音,你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窃”在这个词中表示什么意思,师生演示用不同的音量、不同的方式说话,把课堂真正回归给学生,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听过蜜蜂,小鸟、小狗的声音,也听过打鼾的声音,所以当我们写别人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时候,就可以用熟悉的事物来描述。海底动物还有可能发出怎样的声音?你能用上面的句式里介绍吗?可以借助老师给的图片,也可以自己借助熟悉的事物进行描写,学生能各抒己见,教师讲解通俗易懂,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有什么独特之处?”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内容,锻炼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p> <p class="ql-block"> 在朗读描写海底动物声音的段落时,让学生模仿各种声音,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们不仅读出了不同声音的特点,还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神秘有趣,同时培养了语感。</p> 同研共思 聚力同行 <p class="ql-block"> 示范课结束后,老师们进行评课议课,<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过分享教学方法、策略和技巧,相互学习借鉴,</span>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师课堂的把控、学生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出发,既肯定了杨老师课堂的亮点,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虽对课文内容分析讲解细致入微,但对朗读指导尚显不足。学生虽能理解课文,然而朗读时情感匮乏,未能以声音生动展现海底世界的奇妙,为今后改进之方向。</p> <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教学中,望能增加朗读环节的比重,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之美,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于朗读中加深理解与感悟,让文字在声音中流淌。</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更为未来教学指明方向。学无止境,教亦无涯,愿我们将研讨成果化为实践,在课堂中不断探索创新,让语文课堂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共赴教育之美好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