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已是80岁的老人,回顾自已的一生,没有离开过单位。上学时,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始终生活在学校这个集体中,按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是“在集体中生活,接受集体主义的教育”。走上工作岗位,我所在的单位是中央企业,后来是世界500强企业。70年代,当时的企业不仅仅是工作的单位,还设有自己的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文工团,蓝球队。文化娱乐,住房就医,孩子上学单位都管。开始是有线广播,家家的喇叭可以收听广播站播出的新闻和其他节目,后来还装上闭路电视,收看单位的电视。逢年过节,单位要分米面油酒,夏天到了还要分西瓜。所以填表是单位在前,姓名在后。单位,姓名成了那个时代一个人的重要标识。</p> <p class="ql-block">现在退休了,我常常念起当年的单位,常怀家国情怀,重拾社会单元的温暖与力量,正确认识当今的社会形态。</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文化基因中,家国情怀始终是一抹浓烈的色彩,它将个人、家庭与国家紧密相连,成为维系社会运转的精神纽带。回溯过往,单位制社会曾深刻地影响着几代中国人的生活,在那个时代,单位不仅是工作场所,更承载着人们生活的全部保障与情感寄托。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社会结构发生巨大转变,单位制逐渐弱化,人们对那个以单位为主导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深的怀念。如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妨重新审视城市的小区、农村的自然村等社会基本单元,从中汲取力量,探寻契合时代发展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p><p class="ql-block"> 单位制社会的兴盛,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几乎包办了职工从工作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上,人们在单位中获得稳定的岗位和收入;生活里,单位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全方位的福利保障。幼儿园、职工医院、家属宿舍鳞次栉比,职工食堂、澡堂、俱乐部一应俱全,单位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同事们不仅是工作伙伴,更在生活中彼此照应,孩子们从小一起长大,邻里关系融洽和谐。单位内部浓厚的集体氛围,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家国情怀在单位这个微观层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升华,每个人都将单位的发展与自身命运紧密相连,为集体荣誉而拼搏奋斗,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单位制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已无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单位制过于固化的社会结构,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和社会活力;沉重的福利负担也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单位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社会结构开始向更加多元、开放的方向转变。虽然单位制的弱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它所承载的温暖记忆、紧密的人际关系以及强大的集体力量,却成为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情怀,令人深深怀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城市以小区、农村以行政村为基本社会单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城市小区里,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职业、文化背景汇聚于此,形成了多元的社区生态。小区承载着居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了便利与交流的平台。但当前部分小区也面临着邻里关系冷漠、社区治理参与度低等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单位制社会中强大的集体凝聚力,以社区党建为引领,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文化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例如,开展"邻里节"活动,让居民们走出家门,参与美食分享、才艺展示;成立社区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舞蹈小组等,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小区成为充满温情与活力的生活家园。</p> <p class="ql-block"> 在农村,行政村一般由几个自然村组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由村民直选产生,管理村里的各项事务。自然村是农民世代生活的地方,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和浓郁的乡情,文化认同感保护意识强。自然村的自然环境、传统习俗、人际关系,构成了独特的乡村社会网络。现在的自然村,虽然已经没有了曾经的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初级农业社一类的生产组织形式,但自然村仍然是农村基层的重要组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关键一环。以自然村为单元,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在行政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既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又能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同时,发挥自然村熟人社会的优势,完善村民自治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事务管理,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通过村民议事会共同商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问题;依托自然村的宗族、乡贤力量,培育文明乡风,让农村既充满现代化气息,又保留那份独有的田园诗意与乡土温情。</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城市的小区,还是农村的行政村,这些社会基本单元都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整个社会才能健康发展。我们怀念单位制社会,怀念的是那份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集体的温暖关怀以及强大的凝聚力。在新时代,我们应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内核,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激活小区、行政村等社会基本单元的活力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p> <p class="ql-block"> 从单位制社会到以小区、行政村为基本单元的社会结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见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既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发展,又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传统的家国情怀在新的社会单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强化社区、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幸福感,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