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广武:穿越千年的时光驿站--漫游山西D36

识途老马

<p class="ql-block">5月27日(星期二),多云,东北风一级,气温26/10℃。</p><p class="ql-block">今天,在朔州市参观了“尉迟敬德庙”和“马邑博物馆”后,骑行40多公里,到了山阴县广武镇的新广武村,游览了“广武明长城”、“旧广武古城”、“广武汉墓群”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参观博物馆晚出发,8:15才离开宾馆。</p> <p class="ql-block">8:30到了“尉迟敬德庙”,等待9点开门。</p> <p class="ql-block">尉迟敬德庙简介</p><p class="ql-block">尉迟敬德庙是为了祭奠大唐开国元勋,一代名将尉迟敬德而修建,位于崇福广场东侧,占地面积约6000m2,为二进院落辽金建筑,由山门、忠武殿、昭神殿及东西配殿组成,内有大型塑像12尊、壁画300m2、大型浮雕故事12组、铸铜唐马2尊、新西兰进口唐木制作的仿唐宫门两扇,特别是忠武殿内的红木屏风,高7m,宽10m,厚约20cm,全部由花梨木和黑檀木精心雕琢而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红木屏风。</p> <p class="ql-block">8:50提前10分钟开门,我第一个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忠武殿。</p> <p class="ql-block">昭神殿。</p> <p class="ql-block">壁画。</p> <p class="ql-block">配殿中的大型浮雕故事。</p> <p class="ql-block">而后,参观与“尉迟敬德庙”毗邻的“马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马邑博物馆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设有7个展厅,分别为序厅,造像厅、陶瓷厅、青铜厅、字画厅、石刻厅、杂项厅,馆藏文物3747套,目前展出文物783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232件。</p><p class="ql-block">马邑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4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朔城区历史亘古邈远,早在四万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峙峪"猎马人"就率先拉开了朔城区古文明的序幕。朔城区古称马邑: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出雁门关北击匈奴,在今朔城区城关一带筑城养马,备胡入侵,因而得名"马邑"。西汉置马邑县,马邑是朔城区文明的摇篮,所以朔城区地域文化被命名为"马邑文化",博物馆被命名为"马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有许多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来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序厅内,介绍了朔城区历史名人。</p> <p class="ql-block">石刻亭的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尉迟敬德墓志铭(含盖)简介</p><p class="ql-block">唐显庆四年(659年),边宽120厘米、厚25厘米,石色晶莹,雕刻细致。正方形,覆斗盖,中央飞白书"大唐故司徒井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25字,周边刻宝相花纹。志文楷书,50行,行50字,边刻十二生肖,配以忍冬纹莲蔓纹,形态生动,富有动感。</p><p class="ql-block">新旧唐书及其它文献均言敬德为"朔州善阳人",宋代郑樵在《通志》记有:"朔州城南石碣村有鄂国公故宅,旧址尚存",应是敬德籍贯之佐证。陕西昭陵博物馆考古专家研究认为,志文作"河南洛阳人也",是指"魏迁时尉迟氏随同南迁的'旧望'",因为在《魏书 祖纪》记有:"太和十九年六月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太平广记》载:"尉迟敬德,唐人记载多称是个煅铁汉",在民间也称敬德是铁匠出身。墓志又说,敬德与妻苏氏父以上三代均是高官,显然称"铁汉"是民众对敬德的一种感情寄望。1972年陕西礼泉烟霞尉迟敬德墓出土,现藏昭陵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铜器厅的“雁鱼灯”</p><p class="ql-block">雁鱼灯,西汉,高53厘米通长34.5厘米。</p><p class="ql-block">灯全系铜铸。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由雁首颈(连鱼)、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套合而成。身两侧铸出羽翼,通身彩绘。鱼身及雁颈、体腔均中空相通。灯罩为两片弧形板,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的照度。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p><p class="ql-block">雁古为瑞禽,"鱼"寓"余",意为富足有余。雁鱼灯构思奇巧,工艺考究,不仅达到了功能和形式的统一,而且还寄托了人们追求富足和向往祥和的美好愿望。它的出土,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1985年朔县照什八庄西汉墓出土。现调中国国家博物馆长期展出。</p> <p class="ql-block">陶瓷厅</p> <p class="ql-block">9:50离开了朔州市区,骑向广武长城。</p><p class="ql-block">朔州市的古城墙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途中,路过这个村名,不知其读音与寓意。</p><p class="ql-block">经查,圐圙读音为 ku lue,是蒙古语音译词,原指围起来的草场,现多用于村镇名,山西方言:指土围墙。</p> <p class="ql-block">前方是“长城1号路”和“广武汉墓群”、“旧广武古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城一号旅游公路。</p> <p class="ql-block">远眺,山上的古长城。</p> <p class="ql-block">进入广武,很远就看到了山体上“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大字。</p> <p class="ql-block">广武城。</p> <p class="ql-block">旧广武古城简介</p><p class="ql-block">旧广武村坐落在始建于战国时代赵国的旧广武城中,可谓名副其实的"城中村"。</p><p class="ql-block">据《史记》记载,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蒙骜攻打赵国,夺取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座城池,旧广武古城为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旧广武古城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辽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p><p class="ql-block">旧广武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508米,东西长340米,总面积17万平方米,城高7.35米,整个城墙共设马面(城墩)21座,其大小尺度不一,雄伟稳健。开东、西、南三门,均建有瓮城,未置北门。与雁门关、明长城唇齿相依,依关傍塞,地处要冲,是扼守关内勾注之咽喉,数千年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汉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击瓦刺,历经大小战斗4700余次,是长城板块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重要的碰撞融合区。</p> <p class="ql-block">城中戏楼。</p> <p class="ql-block">离开古城,继续骑行,路过“汉武广场”。</p> <p class="ql-block">汉武大帝雕像。</p> <p class="ql-block">到了新广武村,安排好住宿,继续游览。</p> <p class="ql-block">爬山去看明长城。</p> <p class="ql-block">要爬到山顶,才能与明长城亲近。</p> <p class="ql-block">终于爬到了“广武明长城景区”。</p><p class="ql-block">广武明长城据有关资料和碑文记载,是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修筑,属内长城,全长约40华里(从新广武到西安峪)土墙尚存26华里,剩余部分为残迹,保存较完整的在新广武境内。</p> <p class="ql-block">这段长城全长10000米,城高6-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沿山脊缓行,随山势的曲折而起伏,宛如首尾不见的巨龙,全部为砖石结构,上面有敌楼16座,其中5座保存尚很完整,并筑有易守利攻的腰门等建筑,它东临雁门关,西瞰宁武旧城,南通五台胜境,北达云冈石窟,是我省境内明代长城的代表作,是国内长城之珍品,极具军事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2019年10月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p> <p class="ql-block">登长城安全告知书。</p> <p class="ql-block">还要继续攀爬,才能到达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有不少游客已到达了,广武明长城标志性敌楼遗址--月亮门。</p> <p class="ql-block">俯视长城外的平原地带。</p> <p class="ql-block">远眺汉武广场及汉武大帝雕像。</p> <p class="ql-block">走近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烽火台,是内土外砖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俯视广武村及远方的平原。</p> <p class="ql-block">再回望“月亮门”。</p> <p class="ql-block">下山来到了“广武汉墓群”。</p><p class="ql-block">广武汉墓群位于世界闻名的雁门关外长城脚下5千米,山阴县城南40千米处。山阴是古代战争重地,汉朝军队与匈奴屡战于此。整个墓群为当时汉代戍边将士的陵园。1988年 1 月 13 日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广武汉墓群墓区南北3.5千米、东西1.5千米,占地面积10.5平方千米,共存封土堆二百八十八个,连绵起伏,面积辽阔。封土堆分大、中、小三种。墓堆越大,死者的官位越高,反映了当时的等级制度。数百座封土堆连绵起伏,状若丘陵,面积辽阔,雄伟壮观。封土堆分大、中、小三种,其中最大的封土堆高20米,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236号)。相传宋代,辽宋交兵时,杨家将利用墓群的封土堆假作粮草(俗称谎粮堆)退了辽兵。明代也把高大的烽火台建在封土堆之上,由此可见墓群之大,封土之高。</p> <p class="ql-block">结束游览,回到住处。</p> <p class="ql-block">再来说说到雁门关前的住处。</p><p class="ql-block">雁门关是我必游项目,可在哪里住宿一直不知道怎么确定。从地图上看雁门关景区附近没有找到,如果从朔州市经雁门到代县是7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爬山和到雁门关景区游玩,还想游览广武古城和明长城,时间一定不够。于是想找近些有宾馆旅店的地点住下,次日再到雁门关景区游玩。</p><p class="ql-block">经问在朔州市遇到的骑友,他推荐可到距朔州市40多公里的广武镇住(离雁门关景区有24公里)。当晚我又细查,看到离雁门关景区8公里的新广武村有一家“快捷酒店”,标价94元起。于是,就定下前往距朔州市43公里的新广武村。</p><p class="ql-block">到了新广武村后一看,因这里是旅游景区,又有“G208国道”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经过,不要小看这个村,这里的住宿和吃饭都不成问题,并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新广武村,住宿不但没有困难,还给了我一个惊喜!</p><p class="ql-block">进入三岔路口时,看到这家“广武驿站”,想先了解一下“行情”。</p><p class="ql-block">从门外看,院子很大,里面有蒙古包和别墅型的住房,价格一定不菲。</p> <p class="ql-block">经问吧台的一位小伙子,价格如何,他热情的说,您先看看条件怎样。</p><p class="ql-block">排房似别墅。</p> <p class="ql-block">过厅可放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室内有独立卫浴。</p> <p class="ql-block">还有沙发和茶几,房间两面采光,<span style="font-size:18px;">宽敞明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后我说,条件没说的,价格我可能承受不了。小伙子说,平时都是要138的,现在不说上百了,看几十您能承受?按我平时住的简单思索了一下说,60吧。他犹豫一会儿说,可以,看您老年人骑车不容易,住吧!真没想到,连声谢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事先看的“连锁酒店”,网上优惠后还是94元呢,这下我真捡了个便宜。</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骑行了59.53公里(总1976.01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