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村名由来:始建于南宋德祐丙子(1276年),始祖谌乐全从本县凤岭(鸡公岭)迁来,因村址所在地周边都是绵延五里的山岭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谌华堂是五里谌家的杰出代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五里谌家第六次修谱,请了当时的高安县建设局局长胡汝綎为谌华堂作序。他接手倒闭的谌万丰漆行后,改店号为“谌裕太漆店”,到1920年,该漆行已升格为漆行,经营的业务量竟占全国的一半,他也因此获得“中国生漆大王”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人口繁衍:从1276年到1986年的700多年时间里,谌乐全的后裔已繁衍到730户3455口人,1986年时祖居地还有438户1888口人,如今祖居地有牌楼、花厅、大园、长房四个村民小组。</p> <p class="ql-block">谌氏宗祠:又名绳武堂,位于五里村委会谌家自然村,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系清代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重修,为前后两进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19平方米,是较少见的有确切纪年的南方宗祠建筑,对研究明清时期我国南方宗族祠堂建筑有重要的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宜律公是五里谌氏乐全公第七世孙,大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吾祖宜律公赈济灾民出谷一千担,义闻于朝,皇上特敕旌义士,赐玺书建牌坊,牌楼村因此而得名。在五里大家族中属宜律公房。</p><p class="ql-block">宜律公牌坊建于1442年,至今已有596年,牌坊上部属木制结构,形象全无,年长者也无记忆;下部两柱等都是天然石,保存完好,众裔孙共议,修复牌坊,弘扬先祖义士精神,成立修膳牌坊理事会。向全村族民发出倡议进行捐款,捐款实行自愿。现将捐款人名单按金额多少顺序排列铭刻入碑,以示表彰。流芳千古,激励子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