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21日,央视《新闻联播》将镜头聚焦于福州的一处新景点——福州龙舟主题公园,“龙舟经济”热潮兴起,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 5月15日正式开园的福州龙舟主题公园,坐落在福州仓山区濂水路浦下河旁,日前,笔者走进公园入口,就被那座高大呈流线型的橙色门楣吸引住了,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龙舟修长的船身和起伏的波浪,十足的动感。</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大门正前方,映入眼帘的是草坪上一艘创意龙舟,别看它是静态展示,结合展区巧妙的波浪状草坪设计,好似正劈波斩浪。</p> <p class="ql-block"> 大门左侧的棕红色斜三角形碑上,龙船的像形图案和明代福州学者、闽剧始祖曹学佺的诗:“山河原属越王台,台下江流去不回。只为白龙先入钓,纷纷鳞甲截江来。”让人感受到闽都龙舟的千古风流。</p> <p class="ql-block"> 大门右侧的“柳叶桨溅桃花浪”造型引人注目,八支福州传统柳叶桨整齐排列,福州传统柳叶桨形似柳叶而得名,桨面多为传统题材纹样,花鸟最为常见,如凤朝牡丹、喜鹊登枝;或是以谐音作为彩头,如鸡通“吉”,蝙蝠通“福”,桃寓“寿”,蝴蝶、鲤鱼也是常见题材。</p> <p class="ql-block"> 福州传统龙首雕塑造型丰富,除常见的龙头外,还包括鸡、虎、马、青蛙等形象,这一传统可追塑至宋代,程师孟诗句“闽中龙舟制作特异”便记载了非龙形船首的历史。各村落依本境供奉的神祇定制不同造型,龙舟首多选用杉木、樟木雕刻,经选材、打坯、抛光、彩绘等20余道工序制成,船首与船体采用榫卯结构可拆卸。</p> <p class="ql-block"> 各种动物造型的龙舟首雕塑,像是可爱的“迎宾团”,让你感受到浓厚的端午节日氛围。</p> <p class="ql-block"> 六桥林村宅龙头</p> <p class="ql-block"> 洋下村公鸡头</p> <p class="ql-block"> 东升村过浦白象头</p> <p class="ql-block"> 垚沙仓埕池母龙</p> <p class="ql-block"> 西湖荷亭村老虎头</p> <p class="ql-block"> 荷亭村虾龙</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公园,沿途可以看到创意十足的柳叶桨和龙舟的迷人景观,了解福州的龙舟历史和各地龙舟文化。</p> <p class="ql-block"> 柳叶桨影,福州传统的龙舟划桨的桨面带有传说题材的画花,与桨相关的福州特有习俗“添桨”,也叫“喜桨”,家中添丁则做一付新桨放在本境庙内,这是向神明报喜并感谢庇佑的寓意,另有赠浆一说,出资人捐赠龙舟桨资助龙舟队。</p> <p class="ql-block"> 福州龙舟主题公园不仅好看,还很有趣,路旁的路标是柳叶桨造型,园路喷绘了疾驰龙舟当地标;醒龙、采莲、开眼……翻开“龙舟词典”,解码福州龙舟“行话”,当地道“福舟人”;翻转龙舟主题景框,又能跟着龙舟打卡世界各地龙舟风情……精彩纷呈的龙舟创意景观,共同呈现了一座闽都文化底蕴深厚又兼容并蓄的福州龙舟主题公园。</p> <p class="ql-block"> 每隔一段距离,路边就有介绍福州龙舟历史知识的桌牌,便于游客观赏,了解龙舟传统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浦下河,这里是福州市传统的龙舟赛事举办地,享有“龙舟河”的美誉。人潮涌动、人山人海,端午期间去过浦下河看龙舟的市民都知道,这是节日里的“名场面”。</p> <p class="ql-block"> 公园建设有赛事主看台、3座配套用房以及群众看台、裁判高台、登舟码头、运动员休息区、龙舟培训中心等、龙舟文化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 看台阶梯绿茵丛中,竖立明代福州学者曹学佺、唐末闽后陈金凤划龙舟诗词。</p> <p class="ql-block"> 主看台三层,展出的不同地域龙舟大鼓。</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主看台一侧望向对岸的浦下河东侧群众观赛区,沿河一侧立起了白色的廊架。这是为观赛群众新设置观赛休息平台,总计86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福州龙舟文化展示馆位于公园主看台旁配套房一楼,结合龙舟相关实物陈列、老照片、古诗词、视频及文字介绍等方式,将一个多彩灿烂的福州龙舟文化世界呈现在观众眼前。这也是目前福州唯一完整挖掘展示福州龙舟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的主题展馆。</p> <p class="ql-block"> “百里水上福道,千年闽都画卷”,鼓点又起,且看那龙舟如离弦之箭,艄公们喊着号子,木桨搅碎浦下河明镜波光,溅起的水珠里,映着千年古城的倒影,也映着新时代的浪花。这龙舟啊,早不是单纯的民俗,倒像是福州人骨子里的精气神——既守得住老祖宗的手艺,又玩得转新时代的花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