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季德胜:药铸传奇,德昭杏林</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时光的长河中回溯,1899年的江苏宿迁,季德胜诞生于这片土地。彼时,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平凡的孩子,日后会成为拯救无数生命的蛇伤圣手,他的名字会与蛇药紧密相连,镌刻在医学的丰碑之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季德胜出身于医药世家,手中握着的是家族五代单传的蛇药秘方。然而,这份秘方并非完美无瑕,药味繁多、剂量随意、疗效不稳,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但在季德胜眼中,它却是承载着家族使命与希望的珍宝。怀着对祖传技艺的敬畏与传承的决心,年轻的季德胜踏上了研制蛇药的艰辛征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探究每一味药的性能,他毅然以身试毒。在那个没有现代科研设备的年代,他用最原始、最无畏的方式——亲口尝药、让毒蛇咬伤自己,来鉴定药效。肩部、手臂、足趾……这些部位都曾留下毒蛇的齿痕。每一次中毒,都是与死神的一次擦肩,可他从未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医学的执着,他在试毒与解毒的循环中,去粗取精、增良剔莠,反复筛选药物,确定它们的功效,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着点亮希望的火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经近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与尝试,季德胜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季德胜蛇药”。这小小的药饼与药丸,凝聚着他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更饱含着他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1942年,季德胜带着他的蛇药来到苏州,自此声名远扬。任何蛇伤病人,只要经他一看,便能精准判断出是何种毒蛇咬伤,从伤口的齿印和深度,甚至能鉴别出蛇的雌雄、出入洞状态、饱腹空腹乃至是否怀孕。根据不同的毒性,他施以相应的治疗,药到病除,疗效惊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国成立后,季德胜的人生迎来了重大转折。南通市卫生局重视他的医技与蛇药秘方,在相关人员的关心与劝说下,他放下心中的顾虑,毅然将秘方献给了国家。这一无私之举,让“季德胜蛇药”得以在更广阔的天地发挥作用。医院成立蛇伤研究组,与他一同对原方进行研究、调整、修正,解决了原方易霉烂变质、剂量随意、服药不便等问题,“季德胜蛇药片”由此诞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他以秘方药片治疗毒蛇啮伤患者100例,无一例死亡,这一成果震惊了中外医药界。此后,他更是凭借高超的技艺和高尚的医德,挽救了无数生命。他不顾自身病痛,千里奔赴武汉,将生命垂危的解放军军官从死神手中夺回;他常用嘴吮吸蛇伤病人的伤口,不顾毒汁污血,只为能让病人转危为安。他的事迹,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铭刻在患者心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季德胜不仅医术精湛,更有着一颗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心。晚年的他,潜心研究以蛇毒治疗白内障和癌症等疑难病症,虽最终未能完成心愿,但他的探索精神,为后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1981年,这位传奇的蛇伤专家与世长辞,但他留下的“季德胜蛇药片”,却继续在世界各地拯救着被蛇虫咬伤的患者,成为了中国医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季德胜,他以自身试毒的无畏勇气、研制蛇药的坚韧执着、无私献方的大德情怀,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人生。他的故事,如同一曲激昂的乐章,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回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为守护人类健康而不懈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