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连载一百三十五(1602)

小鱼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幸福人生讲座》连载一百三十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本书非常好,叫《保富法》,讲如何让你的财富可以绵延下去的方法。你保住了财富,那没什么了不起,你带得走吗?两手空空什么都带不走。如何让子子孙孙都真正有福、有慧,那才是本事。曾国藩先生的外孙叫聂云台,他长期住在上海。上海这个地方非常繁华,富可敌国的商人很多,他在那里几十年,看到非常多的大富翁在一代两代之间迅速垮下来,就去找寻原因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一个姓周的商人,是开钱庄的,到处都有钱庄,有几百万的银两。有一次他某个钱庄所在的地方发生水患,当地很贫穷,钱庄管事的就代他捐了五百两。几百万两捐五百两多不多?不多!结果被周老板骂得狗血淋头:“你怎么可以把我的钱捐出去?”这个周老板说,他留住财产只有一个方法,进他的口袋就不能流出去,也就是一个字—“积”,积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诸位朋友,积财就怎么样?“积财伤道”。俗话说“一家饱暖千家怨”,你们家这么有钱,旁边的邻居都快要饿死了,你还不去救济,他们已经对你颇有怨言。过几天你们家失火,他们一定会在那里说:“太好了,苍天有眼!”但是,假如你处处都能够施予他们,在生活当中,甚至于在他们子孙的教育当中,尽一些力量的话,他们就会时时感你的恩德。哪天突然你们家起火了,他们一定百米冲刺,要去争谁先泼了第一桶水,对不对?因为当你是真诚的付出,对方绝对会感受得到,而他一定会念念想着,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回报。这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去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钱是通财,中国人说财富如水,水假如不流动就会发臭了!这个周姓的商人到他临终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民国初年,他的财产换成大圆是三千万大圆。他有十个子孙,他就把三千万分成十份,每个人三百万。经聂云台先生观察,在短短几十年当中,他这十个子孙全部都败掉,所有的钱财都挥霍完了,甚至于有人走上街头去乞讨。其中有一两个还比较有修养,但是钱财也都散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这件事我们也体会到,《易经》所言真实不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一个人做人还不错,却还是祸不单行,就有可能祖宗积不善而余殃未尽,这个时候你要鼓励他坚持行善,等余殃消尽,绝对会有善报现前。有这样的见识才能够有好的子孙出来,所以曾国藩也好,陈昉也好,都了解到一定要让子孙习劳,所以都不请任何仆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陈昉家里每次吃饭都是七百口人聚在一起吃,一定相当热闹。他们家养了差不多一百只狗,这一百只狗一定要全部都到了才开始吃饭,有句话就是叙述这个情况,叫“一犬不至,群犬不食”,他们家的孝悌之风感动了他们家的这群狗。这个盛况传进了皇帝的耳朵,皇帝很感动,免去了他们家所有的徭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