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硬骨头史海</p><p class="ql-block">老队长史海,五十开外,身高一米八左右,虽然常面带微笑,却总让人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自从与社员们一起上工劳动,就总是听到社员们对史队长的由衷的赞扬与佩服,有的竟带有崇拜之情。按社员们的说法,史队长特别有尿(有本事)。不但精通各种农活,还特别有心计,对生产队的事物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什么时候种什么庄稼,哪块地该换什么茬了,什么时候置办什么农具,买什么物品,谁适合干什么活计,谁和谁干活能干到一块儿,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装在他的脑子里。据社员们说,哲里木报的记者专门采访过他,并发了长篇报道,文章标题是《硬骨头史海》。</p><p class="ql-block">每天早晨上工,看史海队长分配工作似乎是一种享受,几十个社员,谁谁干什么,谁和谁干什么,安排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得到指派的社员也是起身就走,像是军人得到了将令似的,从中可以看出社员们对老队长的信服,也可看出他在社员中的权威。</p><p class="ql-block">很快,老队长就清楚的了解了我们每个知青的情况,我身体条件好,不怕吃苦受累,他就安排我和壮劳力们一块儿干活,对其他知青,也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分别安排了适合的农活儿。</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脏活累活我倒不怕,唯独薅地(给谷子荐苗)这种活儿我实在干不来,因为这种活儿全靠蹲功,对我这一米八身高的人来说实在是个苦差事,看我连滚带爬的可怜样儿,老队长笑着给我换了工作,让我耘地去了。</p><p class="ql-block"> 与社员打成一片</p><p class="ql-block">插队那几年,乙旦知青与社员们同生产共劳动,产生了真挚的情感,慢慢的,社员们的喜怒哀乐也成了知青的喜怒哀乐,队上生产搞得好与不好,知青们与社员有了同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68年,扎旗大旱,社员们的收入受到了较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69年,扎旗雨水过多,同样影响了了作物产量,收入增加不多。</p><p class="ql-block">70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社员和知青的收入也创了新高。</p><p class="ql-block">71年,扎旗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雹灾,作物近于绝收,社员生活一下又跌入低谷。</p><p class="ql-block">知青们和社员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之下,用自己的体能和毅力向大地索取,同大自然搏斗,体力和劳动技能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善良朴实的乡亲们常常对知青体弱者施以援手,使同学们心怀感激。</p><p class="ql-block">在乙旦,知青与乡亲们的情感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乙旦知青从不干偷盗社员和生产队财物的事情。不吃商品粮后,乙旦知青全凭自己的劳动打柴、抹房子、自己买菜种菜、养鸡养猪,一切都是自力更生,不给大队生产队添麻烦,加负担。大队和生产队也十分关心知青的生活,尽可能提供帮助。乙旦知青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p><p class="ql-block">生产队的史队长、迟队长、任队长,大队的副主任李国福,民兵连长陈国忠经常关心集体户的生活状况,嘘寒问暖,时常提供一些帮助。尤其是民兵连长陈国忠,将知青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经常来到集体户问长问短。为了解决集体户烧柴问题,他亲自赶着牛车带我们去砍柴,识别那些能砍,那些不能砍,教大家如何磨镰刀,讲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p><p class="ql-block">乙旦知青与乡亲们的交往十分频繁紧密,知青常被乡亲们邀到家中作客,品尝当地美味。每到春节,知青与乡亲们相互拜年,共贺新春。</p><p class="ql-block">在与乡亲们的来往中,我们也了解到了乙旦村的一些发展历史。原来,乙旦村并没有多长的开发史,据讲,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扎旗的王爷才准许汉人到扎旗落户生根,自那以后,来自辽宁西部的北票、朝阳、阜新及内蒙敖汉旗的农民才陆续迁入扎旗,而率先到乙旦扎拉格落户的是从朝阳来的老陈家,到现在,老陈家在乙旦还是大户之一。</p><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虽然乙旦人早已安家立户,但他们与辽西的老家(称为南家)还有些渊源。</p><p class="ql-block">开发初期,土地十分肥沃,随便种种都能丰收,人们不愁吃,只愁穿,那时扎旗十分缺乏布料,人们只好主要以羊皮遮丑御寒,白茬皮袄穿一年,冬天毛朝里,夏天毛朝外。给那时人们带来最大灾难的是一种叫杆菌的疾病,即现在所说的布氏杆菌病(主要由带菌的牛羊所传染),患者往往是只能吃,不能干,人特别的能吃,可就是躺在炕上干不了活,据说史队长、迟队长等老一辈人中,不少都曾患过这种病。</p><p class="ql-block">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男知青担负起了砍柴、抹房等重体力活。女生则很快掌握了推碾子磨面,做酱淹菜的技能。</p><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体户中高三年级的老大哥石贵城同学,积极主动料理集体户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本村和外村的有关人员,为粮菜煤的买进,养猪养鸡,管理账目等付出了大量心血,为集体户的团结发展及优秀集体户的当选做出了特殊贡献!成为我们永远值得怀念的好户长,好大哥。</p><p class="ql-block">至今,集体户时的生活场景还经常浮现在眼前,成为大家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2020.12.7</p><p class="ql-block"> 牛倌乔老大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未与乔老大接触之前,乔老大在我印象中就是个老顽童。乔老大是大队的牛倌,管养着大队的二百多头牛。</p><p class="ql-block">我曾在知青食堂前看过乔老大与社员打闹,一幅赖赖唧唧的样子。他体质本不是很好,个子也不高,跟人动起手来总是处于下风。但据说他很有些铁头功,当他落于下风之时,常常突然用他秃秃的脑袋向对方撞去,疼得对方不得不对他撒手,而此时的乔老大却十分得意的笑起来,唱着小曲走了。</p><p class="ql-block">乔老大还有一个取胜的绝招,那就是他养的那只大青狗,据说这只青狗是乔老大从白音布拉格(板子庙)一个叫嘎哈呆的蒙族人手里要来的小狗崽,由于小狗的主人叫嘎哈呆,乔老大索性就管这只小狗叫嘎哈呆了。哪知这只小狗到了乔老大手里,生长得异常硕大凶猛,不要说在乙旦村里没有哪个狗能比得上,就是到了附近的几个蒙族营子里也是鹤立鸡群,乔老大走到哪里,这只狗都未曾尝过败绩,以至于这条大青狗早已闻名遐迩,成为乔老大的骄傲。</p><p class="ql-block">这给瘦小的乔老大足足的壮了胆,更经常的与人打闹,当然他还是常常处于下风,但只要乔老大一声吆喝,大青狗就立马树起鬃毛,怒吼着向对手冲去,吓得对手不得不落荒而逃,于是乔老大更是得意起来,一边喝住大青狗,一边哈哈大笑,带着大青狗唱着小调走了。</p><p class="ql-block">记得1970年春天,队上的泥水把儿到自音布拉格公社去盖房抹房搞副业,为了给泥水把儿备穰秸,把头联系好了大队牛倌乔老大,让我住在乔老大所在的喇嘛地铺牧场去搂穰秸,以备抹房之用。</p><p class="ql-block">来到牧场乔老大的小屋,乔老大热情的让我住下。我还头一次来到这纯粹的牧区,只听得遍布草场的牛羊,哞呀咩的叫成一片。</p><p class="ql-block">我选好了适于作穰桔的草场开始搂草,由于有中长跑的基础,我搂草的速度还是蛮快的,小半天就搂了有五十多簾子。</p><p class="ql-block">小屋前的水槽前聚了几十头牛,它们是渴了。我摇起辘辘给牛打水喝,乔老大骑马跑过来,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我,接过水斗子往槽里倒水,于是我只管摇辘辘,槽子里的水很快就满了。</p><p class="ql-block">乔老大很喜欢我这个北京知青,可能是我这种不怕脏累的行动让他高看我一眼吧,他高高兴兴地取出了黄羊肉给我炖着吃,还挤了牛奶让我喝,与以往比,话也多了不少,我看他打水时动作有些吃力,就问他是否有什么不舒服,他犹豫了一下,将前胸的衣服撩开,胸部有一处明显的伤疤。他指着伤疤说,这是48年在辽西一次战疫中负的伤。啊!我这才知道,原来乔老大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也是一名残废军人,我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那天,小屋打破了寂寞,我们聊了很长时间,天南海北的广泛话题,使我们缩小了年龄的距离,开心的笑声在小屋内回荡。</p><p class="ql-block">两天过后,大车来装穰秸,我也随车返回了泥水把儿。</p><p class="ql-block">夏天,乙旦村内传出了一个传奇的消息,乔老大的大青狗竟然几次从桃儿山上掐回近百斤重的野猪,一时哄动了十里八村,乔老大更是由于大青狗的勇武而倍加骄傲。</p><p class="ql-block">两个月后,大青狗原来的主人嘎哈呆犹豫再三,终于下定决心要从乔老大手里要回大青狗,乔老大火了,说什么也不肯让嘎哈呆将大青狗带走,为了这只大青狗,两个朋友翻脸了。据当时在场的人说,两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叫着大青狗的名字,大青狗一会往乔老大这边挪几步,一会儿又向它原来主人身边走几步,在两人拼命的喊叫中,大青狗在两人中间反复走了几遭,终于还是跟着原来的主人走了,气得乔老大大骂一场,但形势已无法挽回了。</p><p class="ql-block">1973年,我考入了长春地质学院,成为一名工农兵大学生,自此就没有了乔老大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2020.1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