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元角分”

勉志老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开始学习一年级数学下册《欢乐购物街》的第一小节“认识人民币”,上周末布置让学生准备人民币的学具,也提前预设到教室里学具乱飞的场景,可今天真正走进教室,看着满桌子花花绿绿、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人民币”,着实让我有些头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课铃响,我发出指令“坐姿”,多数孩子回应“端正”,但少数孩子还是爱不释手的摸着,整理着。思考着得想个新颖的口号,没想到之前,还是多提醒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生活入手,抛出问题“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钱?”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从小嘴里飞出来,最后和孩子一起总结“吃、穿、用、住、行”,让孩子们体会到钱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示人民币的种类,让孩子们逐一认识14种人民币,就给孩子们讲周总理机智回应外国记者提问:20世纪50年代初,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企图获取国家机密并嘲笑中国经济实力。周总理机智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有18元8角8分,因为当时人民币面额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合计就是18元8角8分,巧妙地回应了记者的提问。故事讲完后,我问道:你觉得周总理聪明吗?咱们一起给聪明机智的周总理鼓掌👏,可能孩子们还听不太懂这个故事,但我觉得课堂还是应该多给孩子们传递老一辈的故事及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问: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类吗?翟梓玥大声说:可以分为纸做的和铁做的。我适时引导,可以根据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可以怎么分类?”有个孩子迫不及待的跑到讲台上,指着屏幕说:这些一类,这些一类,这些一类。根据孩子的手指着,我开始提问:谁知道他是如何分类的?因为有了刚才领着认识人民币的经验,就有孩子说:他是按照元、角、分开分类的。很聪明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什么呢?这个对孩子们来说有些难度,我及时出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反问:元、角、分是人民币的什么?学生愣了一下,有几个孩子反应过来,喊道:单位。反复练习了几遍。我突发奇想,这不新的口令指示来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说:人民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答:元角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种新奇的口令中,孩子们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后面的课堂也越来越精彩!适时抓住课堂生成,调动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更高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