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太原市第二批教育科研基地本学期第四次活动暨科研种子教师研修活动</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7日下午,一场凝聚智慧的教育盛会在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开启!太原市第二批教育科研基地本学期第四次活动如约而至。由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科研室贾霞萍主任掌舵领航,太原市第二批教育科研基地校种子教师与各县区教育科研工作负责人齐聚一堂,以饱满的热情共赴这场教育科研之约,为探索教育创新之路蓄势赋能。</p> 知不足而奋进 ,望远山而立行 <p class="ql-block"> 贾主任对49位科研种子教师提交的成长规划,读书报告和研究方案三类文本的评审结果进行了反馈与分析。她指出,成长规划需更突出目标阶段性与可行性;读书报告要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深入思考,将带给自己的收获运用于实践当中;研究方案的撰写要素一定要齐全,内容设计具体可行,实操性强。同时,贾主任也肯定了三类文本中的亮点,并给出优化建议,为后续改进指明方向。</p> 展成果以启智,享经验而共进 <p class="ql-block"> 万柏林区官地实验学校李毕会老师分享优秀个人成长规划经验:一是立足自身实际,精准锚定成长坐标;二是明晰发展方向,确立2年短期与3-5年长期科研素养提升目标;三是注重知行合一,通过撰写读书报告、参与科研培训、深耕课题研究等计划,稳步拓宽科研视野,提升专业能力。这种兼具系统性与执行力的成长思路,为教师自我提升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p> <p class="ql-block"> 迎泽区教科研中心科研负责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闫亚红老师点</span>评:李毕会老师的成长规划最突出的特点是“真”。首先,能真实分析自己,做了什么,优势在哪里,自身的不足是什么,进而制定贴合自身实际的科研成长规划。其次,能寻找真问题,做真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学、科研同步走。最后,目标体系科学合理,短期以两年为周期夯实科研基础,中长期聚焦三至五年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与学术论文,充分体现对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 。</p> <p class="ql-block"> 太原市第六十中学校韩瑞老师分享《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读书报告。她介绍该书突破传统技法框架,将教师科研、写作与专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理论实践结合、结果过程并重等方式,构建科研写作新范式。韩老师以“攀援眺望、并肩奔跑、教学反思”凝练阅读感悟,展现出对专业成长的深刻思考与积极探索。韩老师感悟启示众人,科研写作兼具能力淬炼与教学反哺价值,激励在场教师以开放之姿投身其中,实现专业突破。</p> <p class="ql-block"> 清徐县教科研中心科研室<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亚勤主任</span>在点评中指出,此次分享对书中核心要点的把握精准到位,深刻诠释了科研写作与教学实践、专业成长的紧密联系。报告综述逻辑严谨、主旨鲜明,以简洁清晰的思路梳理核心内容。个人体会部分重点突出,将科研写作凝练为学术传承、同行共研与教学反思的多维过程,充分展现其对教师专业转型的推动意义,为科研写作与教师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深刻启示。</p> <p class="ql-block"> 杏花岭区北大街小学白娟老师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方案作分享。她从研究背景与意义切入,阐述英语教学中科学素养培养的必要性;精准界定核心概念,明确研究方向。方案围绕研究目标与内容,细化方法步骤及分工,提出具体预期成果与创新点,并展示当前实施阶段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清晰实践路径。</p> 理不辩不明,道唯行方知 <p class="ql-block"> 交流研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各小组以"2+2"评价法为框架,迅速投入对研究方案的热烈讨论。成员们你一言我一语,时而激烈争论,时而伏案记录。15分钟后,四位小组代表依次分享见解,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迸发。</p> <p class="ql-block"> 一组代表太原市第五十九中学校赵瑾杰老师分享研究方案时,精准提炼三大亮点:聚焦教育实践真问题,研究价值显著;设计扎实,落地性强;视角与方法新颖。同时,她提出优化建议,包括补充技术路线图、完善调研数据与成果规划、厘清逻辑架构。其专业发言获现场高度认可。</p> <p class="ql-block"> 二组代表太原市迎泽区大南关小学校王骁老师在研讨中指出,该研究方案优势明显:紧密贴合教学需求,实践适用性高且便于推广;框架清晰,操作路线图指引明确。同时,他提出专业建议:需深入探究科学素养与学科的特殊关联,完善研究逻辑以夯实理论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三组代表太原市清徐县实验小学校李帅杰老师在研讨中指出,该研究方案选题紧扣教育前沿,兼具创新与前瞻,文献述评梳理全面。同时,他提出优化建议:整合创新点以凸显核心优势,精准化首条研究目标,明确理论向实践转化路径,增强研究逻辑连贯性与实操性。</p> <p class="ql-block"> 四组代表小店区滨河东路小学武勇芳老师在研讨中肯定研究方案目标的层次逻辑性。她结合教学实际建议,研究内容可依托英语教材,依学生认知规律优化设计,强化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度,提升方案实践指导性与落地可行性。</p> <p class="ql-block"> 小店区教科研中心副主任范晓云在分享中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她充分肯定研究方案的完整性与规范性,指出其撰写规范,兼具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同时,范主任提出专业建议:研究背景分析应强化问题导向,深入剖析小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中重词汇语法、轻真实学习场景构建的弊端;并建议在实践环节着重关注科学课堂实践操作与真实学习交流场景的创设,以及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过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为方案优化指明关键方向。</p> <p class="ql-block">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科研室贾霞萍主任在总结点评中强调,研究设计是科研工作的根基,方案的设计与表述是否规范、科学与合理,直接影响研究的操作性与成果的有效性。她肯定该课题“选题新颖、立足真问题”,指出科学素养作为公民必备素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意义深远,且方案要素完备、结构严谨。同时,贾主任提出针对性建议:应聚焦小学英语教学中科学素养培养的现实情况,深入阐释研究意义与价值;核心概念来源需具体,技术路线图应细化优化;研究目标需紧密围绕主题,预期成果要与目标内容精准对应,确保研究逻辑闭环、成果扎实落地。通过对各环节的细致指导,为研究方案的完善与后续研究开展明晰方向。</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科研活动圆满收官。从优秀案例分享到多维研讨,从县区科研负责人专业点评到贾霞萍主任高屋建瓴抽丝剥茧,各环节层层递进、丰满高效。“研路共进,破茧成长”既是行动写照,更是奋进目标!思想的深度碰撞、经验的充分交流,为基地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注入强劲动能,也为后续实践探索与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