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霜的美篇

霜霜

<p class="ql-block"><b>  2025年5月24-25日,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纵向帮扶茂名市“三所学校” 和县中质量提升工作专项、全口径基础教育帮扶项目,茂名市“三所学校”、县域高中书法骨干教师的能力提升培训(第二阶段)在茂名市教师发展中心继续开课!</b></p> 专家介绍 <p class="ql-block"><b>  吴慧平,湖南常德人,教授、博士后。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书画协会美育分会副会长,教育部首届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省普通本科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职务。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系,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b></p> <p class="ql-block"><b>  刘永胜,山西忻州人,本科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书法专业,硕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b></p> 5月24日吴教授为我们带来以下精彩课堂 专题——书法教育与中国人的美育思想 <p class="ql-block"><b>  通过实验说明:学习书法最速路径:审美先行。并抛砖引玉的提出人类灵魂思考:书法有什么用?</b></p> <p class="ql-block"><b>  通过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子稿》、苏轼的《寒食帖》天下三大行书为例,技法、审美、情感、感悟,思维等分析人之性情行之所至。</b></p> <p class="ql-block"><b>引用文献列举书法教育问题:</b></p><p class="ql-block"><b>书法教育远远不止于书法创作,如果我们眼中的书法教育只侧重于书法艺术创作,只注重于其形式与技法的话,书法的本质就会大打折扣。</b></p><p class="ql-block"><b>“只教授形式的美术老师与只教授语法和拼写的语文老师半斤八两。唯一的差别就在于,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会让学生认为他们在创作文学;而不幸的是,一些只布置形式与技巧方面的作业的美术老师,却让学生以为他们在搞艺术。”(迈克,约翰,《美术教育指南》2015)</b></p><p class="ql-block"><b>美国教育理论家、改革家、核心知识基础教育的创始人艾瑞克·唐纳德·赫希教授《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一书强调核心知识理论。他认为:文化素养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真正有素养的人,并不只是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的人,而是能在文化背景之下,认识人、思想和事件。</b></p><p class="ql-block"><b>艺术的素养不仅需要了解技巧和形式这一表达工具,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解读和探讨艺术家所表达的意义和思想。因此,书法教育并不应该只是技法上的教学和形式的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将形式和技巧用于更高层次的个人表达。如书如其人,神韵。</b></p> <p class="ql-block"><b>  列举并分析江湖书法的现态:笔法荒诞,结构失序,章法混乱,文本空洞,审美异化,符号滥用,色彩炫技,表演狂欢、哇众取宠问题等。</b></p><p class="ql-block"><b> 同时提出: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书法感知力薄弱。中国的书法美学和书法艺术一样悠久,可以说不了解中国书法美学,就不能深刻地了解中国美学,以至于无法全面把握中国艺术精神。书法教育的目的就是学会如何欣赏书法。而要懂得如何欣赏书法,就离不开书法审美。书法审美最为基础的就是对于书法点画感知力的敏感度训练。</b></p><p class="ql-block"><b>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其《艺术与视知觉》中说道:“对于艺术家所要达到的目的来说,那种纯粹由学问和知识所把握到的意义,充其量也不过是第二流的东西。</b></p><p class="ql-block"><b> 作为艺术家,他必须依靠那些直接的和不言而喻的知觉力来影响和打动人们的心灵。</b></p> <p class="ql-block"><b>  以“之”“历”等字为例分析书法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学科。</b></p> <p class="ql-block"><b>  以线条为基础构成的汉字书法,充分展现了汉民族古老文化的观念和审美。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浓缩,是中国哲学的视觉化,是中国人思想的形状呈现,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b></p><p class="ql-block"><b> 书法在太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阴阳对立统一思维。</b></p><p class="ql-block"><b> 生命力如何通过线条来表现无非就是一种力度美感。如果用阴阳概念来解释 就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b></p><p class="ql-block"><b> 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三种思想方式之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禅宗思想,三种不同的思想所引发的艺术标准是不一样的。儒家思想的沉郁;来自道家思想的逸;来自禅宗的空灵。</b></p><p class="ql-block"><b> 南怀瑾语:禅宗思想就像百货商店;道家思想就像药店;儒家思想就像粮食店。</b></p> <p class="ql-block"><b>学员学书总结:</b></p><p class="ql-block"><b>1.审美(意识)先行。</b></p><p class="ql-block"><b>2.宋朝尚意,是想象与创造的时代。</b></p><p class="ql-block"><b>3.流传千古名作是情之所想行之所至(如: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等。</b></p><p class="ql-block"><b>4.书法不是培养技法,培养人感性认识,创造力,想象力。</b></p><p class="ql-block"><b>5.艺术生活化。</b></p><p class="ql-block"><b>6.书法是一门艺术。</b></p><p class="ql-block"><b>7.现在的教育是需要审美教育,因材施教。</b></p><p class="ql-block"><b>8.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创作。</b></p><p class="ql-block"><b>9.书法不仅是技法,将形式和技法展变为表达。</b></p><p class="ql-block"><b>10.美育是使人达到自由之境的必由之路。</b></p><p class="ql-block"><b>11.达其性情,形其哀乐。</b></p><p class="ql-block"><b>12.以文化人的传承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b></p><p class="ql-block"><b>13.正气(儒家),仙气(道家),灵气(禅宗)</b></p><p class="ql-block"><b>14.养生,写隶真行,大草费心神。</b></p><p class="ql-block"><b>15.以美育人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b></p> 5月25日刘老师为我们带来以下精彩课堂 专题——行书《兰亭序》、《雁塔圣教序》 <p class="ql-block"><b>  预设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兰亭序》?抛砖引玉留下无限思考。围绕主题展开教学。从一本书谈起周汝昌先生谈及的中国文化的三大国宝《兰亭序》《文心雕龙》《红楼梦》原因:"多迷性”即:异说多,争议多,难解多,麻烦多,千百家下功夫多。</b></p> <p class="ql-block"><b>  从一首诗渐入《题杨凝式书》黄庭坚。俗书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b></p><p class="ql-block"><b> 此诗提出的一个怎样学习《兰亭序》的方法问题。</b></p><p class="ql-block"><b>1、世人都学都临,为何都学成俗书问题。</b></p><p class="ql-block"><b>2、如何才能得到《兰亭序》的"金丹"。</b></p><p class="ql-block"><b>3、五代书家杨凝式是得道者。</b></p><p class="ql-block"><b>4、用笔得"乌丝栏"。</b></p> <p class="ql-block"><b>分析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书法定位:</b></p><p class="ql-block"><b>1.书成欧阳询、虞世南,融入行书的笔意和隶书遗韵,形成了“褚体”特有的飘逸灵动风格。</b></p><p class="ql-block"><b>2.尽管其笔画形态与欧体、颜体等典型唐楷的方正严整不同(例如线条更纤细婉转,结构疏朗舒展),但整体仍属于楷书范畴。</b></p><p class="ql-block"><b>3.《雁塔圣教序》是楷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以行入楷”的笔法打破了唐楷的程式化,展现了书法艺术中“法”与“意”的平衡。学习楷书运笔时,既要遵循法度,也需理解不同书家的风格创新,方能融会贯通。</b></p> 精彩课堂示范 点评学员作品 为老师们颁发授课证书 学员们与老师们合影 课余时间继续认真练习的精彩瞬间 <p class="ql-block"><b>  写在最后:明确美育思想教育核心问题,中国思想哲学在文学,文学核心在书法,书法核心在审美!换言之,审美核心中的核心是书法艺术。学好书法,审美先行。吴慧平教授说:我们已处在一个文化经济时代,审美资本主义时代。美学大家宗白华说:书法,不仅是艺术,而且是一种境界。一幅书法,一个人,情感与风骨,气度与章法,胸襟与态度,尽显其中!看懂了书法,也就看懂了中国美学的半壁江山。传承书法艺术,让人成人,悦己也悦人。</b></p> <p class="ql-block">供图:茂名队、高州队、信宜队、电白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化州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审核:龙志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签发:黄安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