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8日,2025后谷咖啡·吉林市马拉松在万众瞩目中激情落幕。30000名参赛选手分作三枪陆续出发,用脚步丈量“北国江城”的生态之美与发展脉动。</p> <p class="ql-block">为了给跑者提供更加安心的竞赛环境,组委会以“全方位护航、人性化服务”为理念,赛道沿途设置了8个饮水饮料站、7个饮水用水站、7个能量补给站,助力选手续航;同时设置5个喷淋点、7个海绵点,通过物理降温与水分补给双管结合,保障选手体感舒适;28个医疗救助站、35辆救护车、148名医护人员,124名急救跑者、421名医疗观察志愿者,全方位保障选手安全。</p> <p class="ql-block">金标赛道 山水有灵</p> <p class="ql-block">沿途观众的呐喊声、加油声不绝于耳,那些装扮成“东北大花哪吒”“悟空”“济公”“奥特曼”的跑者,更是将东北人的热情与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踏上那沿松花江蜿蜒伸展的赛道,便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绝美赛道途经临江门大桥、雾凇大桥等城市地标建筑,一边奔跑,一边领略着“群山环抱、江水如练”的北国风光,感受着这座工业城市厚重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作为兼具国际影响力与本土特色的马拉松盛典,吉马的精彩不仅体现在竞技场上,更体现在全流程的赛事服务上。赛事组委会精心策划每一细节,致力于提供卓越的参赛体验,将松花江畔的绝美风光和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完美呈现给每一位跑者。</p> <p class="ql-block">感谢赛道沿线的医疗站点、救护车医疗保障人员以及医疗观察志愿者,是你们用迅捷的响应筑起安全屏障;以敏锐的观察化解潜在风险,为选手筑起生命防线。感谢你们让赛道成为“安心之途”,让每一份热爱都能无惧前行!</p> <p class="ql-block">赛道旁市民的欢呼与呐喊是跑者最强劲的“能量补给”;街巷间,市民们的理解与配合是赛事最坚实的后盾。从清晨到日暮,市民们用最质朴的热情,诠释了“东道主”的担当,让每一位选手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沿经典环松花江赛道奔跑,途经临江门大桥、江滨公园、江南公园、雾凇大桥等特色景观景点,在“举步亲水,放眼观山”的过程中,尽情享受江城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从物资发放到补给递送,从引导咨询到终点守候,志愿者的身影遍布每个角落。清晨的朝露见过志愿者的忙碌,正午的骄阳记录志愿者的笑容。三千余颗赤诚之心,汇聚成吉马最动人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名跑者在掌声中跨越终点,2025吉马已定格为永恒的记忆,我们用光影编织成册让汗水凝结为永恒,无论是初试马拉松的勇气,还是刷新纪录的荣耀,抑或赛道内外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与笑容,都将在镜头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马拉松97.84%的完赛率、半程马拉松98.42%的完赛率,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对“挑战极限”精神的完美诠释!感谢你们用脚步丈量魅力江城,用汗水书写挑战与超越的故事。无论是以破风之势刷新PB,还是以坚持之姿突破自我,你们对马拉松的热爱与执着,让吉马的赛道熠熠生辉。这个初夏,因我们的奔跑而意义非凡。</p> <p class="ql-block">吉林北山地理位置在吉林城区西北,面积是一百二十八万平方米,主峰西峰海拔高度为270米,东峰海拔高度为256米,两峰间有拱形石桥相通,名鸾佩桥,亦称“揽辔桥”。</p> <p class="ql-block">此山古庙群主要特点是:儒、道、释杂揉,五花八门,其中有火神、财神、水神以及在下、孔子、释迦等,为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吉林北山,一座集自然风光、古寺庙群与多元文化于一体的历史名山,以佛、道、儒三教杂糅的独特格局和丰富的民俗风情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北山古庙群坐落在北山公园海拔255米的东峰上,庙宇从峰腰一直延续到山顶,建筑风格别致,是一片有近300年历史的古寺庙群。</p> <p class="ql-block">站在北山脚下仰望东峰,只见层峦环抱,庙宇耸立。</p> <p class="ql-block">北山庙宇呈佛、道、儒三教杂糅,民间诸神同堂供奉的格局,寺庙中充满了浓郁的俚俗烟火气息,集中反映了清末民初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依次可见泛雪堂、关帝庙、药王庙、坎离宫、玉皇阁等著名建筑,其中玉皇阁是北山古建筑群中地势最高、规模最大、气魄最宏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的院中有一些参天古松,传说是开山和尚宽真亲手所栽,距今已有200年。</p> <p class="ql-block">宝殿气势雄伟,正门两侧有四大天王塑像,祖师殿中供有佛祖释迦牟尼、道教祖师在下、儒教圣人孔子,此外,两侧的配殿中还供有药王李时珍、木匠祖师鲁班等各行各业的祖师16人。</p> <p class="ql-block">松花湖是1937年建设丰满水电站形成的人工湖,长约200千米,最宽处10余千米,面积达480多平方千米,湖水清澈,平均深度22米,最深处70多米,湖中有湖心岛、五虎岛等岛屿。</p> <p class="ql-block">四季特色:</p><p class="ql-block">春季:林木吐翠,可赏野生花卉。</p><p class="ql-block">夏季:避暑胜地,绿树成荫,可乘游船或徒步湖滨栈道。</p><p class="ql-block">秋季: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尤其湖滨“西海浪”红叶区(10月限定)。</p><p class="ql-block">冬季:雾凇奇观(大坝下游沿岸)、冰雕展览及冰雪运动(滑雪、冰上自行车等)。</p> <p class="ql-block">美食:开江鱼美食季(4-5月)提供“三花一岛”(鳌花、鳊花、鲫花、岛子鱼)等湖鲜。</p> <p class="ql-block">松花湖融合自然山水、历史人文与四季活动。</p> <p class="ql-block">丰满大坝:作为历史工程遗迹,可了解日军侵华背景及水电站建设历史。</p> <p class="ql-block">吉林天主教堂,占地面积约644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塔尖高约45米,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全部为砖石结构。由主体由教堂和钟楼组成,教堂平面呈“十”字形。钟楼为三座尖塔组成,中间钟楼内挂铜钟。堂内有16根圆形大石柱,每根高28米,直径0.5米,柱面光滑如银。无木梁、木柱,属单脊瓦屋面砖石拱形结构。吉林天主教堂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吉林市的地标建筑,见证了东北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悲惨过去,见证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沦陷的家国耻辱,也见证了日本投降的历史时刻,还见证了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吉林市解放的黎明曙光,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变迁。从20世纪20年代到解放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一段时间,天主教堂一直占据着吉林市的明信片、照片,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符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吉林天主教堂,圣名“耶稣圣心堂”,占地面积约644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塔尖高约45米,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全部为砖石结构。由主体由教堂和钟楼组成,教堂平面呈“十”字形。砖用的是当地特殊烧制的长31厘米、宽25厘米的青砖,石料全是用自吉林城区东南约10千米的阿什哈达采集的上等花岗岩,而后精雕细磨成各种规格的花纹石柱、石门楣、石窗台等。 钟楼为三座尖塔组成,中间钟楼内挂铜钟。钟楼尖端高约45米,东西宽约27米,南北长约33米,使用面积约500平方米,堂脊高约22米。 教堂正面开有东、中、西三扇券门。由东门进去可至钟楼顶。堂内有16根圆形大石柱,每根高28米,直径0.5米,柱面光滑如银。 无木梁、木柱,属单脊瓦屋面砖石拱形结构。大堂内供奉着耶稣圣像,圣母玛利亚画像和圣约瑟画像,三尊像前摆有神龛和玉器,下面铺着红色地毯。还摆设了祭祀桌椅,两侧悬挂着信徒们敬献的锦幡。</p> <p class="ql-block">长白岛位于吉林市松花江沿岸,松江大桥与清源大桥之间,是吉林市重要的越冬水禽栖息地及雾凇最佳观赏点。</p> <p class="ql-block">自1996年,江城护鸟人任建国开始看护松江大桥与清源大桥之间的江心小岛。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力度的逐年增大,每年有20多个种类的越冬水禽飞抵这里栖息过冬,其中包括中华秋沙鸭、花脸鸭等濒临灭绝的种类。绿头鸭、普通秋沙鸭等已由候鸟变成留鸟,扎根在该岛繁衍后代。常年逗留在长白岛的水禽多达2000余只。每年冬天,越冬水禽与雾凇相得益彰,吸引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长白岛现建设一处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世纪广场位于吉林博物馆和松花江南岸之间,南北长900余米,东西长200余米,占地面积22.8公顷。由博物馆建筑群、国旗平台、“世纪之舟”巨塔、望江平台等部分组成。是吉林一座反映城市特色的风景园林。</p> <p class="ql-block">吉林市京剧出科博物馆是吉林市打造“博物馆之城”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位于世纪广场的喜连成京剧艺术公园内,以徽派建筑风格为特色,集中展现了吉林市作为“京剧第二故乡”的历史渊源与艺术传承。</p> <p class="ql-block">徽派风格:博物馆建筑采用白墙黛瓦、雕梁画栋的徽派设计,与京剧“徽班进京”的历史相呼应,融合石雕、木雕、砖雕等工艺,展现传统美学。</p> <p class="ql-block">历史建筑移植:馆内包含一座百年历史的徽派古戏楼“响盈大东”,原为清懿堂,后从圣鑫酒庄整体平移至此,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吉林文庙,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南昌路2号,总占地面积16354平方米。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p> <p class="ql-block">吉林文庙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古典建筑群,其建筑仿皇宫之制,东西宽74米,南北长221米,有殿堂配庑64间,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体建筑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辅助性建筑呈对称状排列,四周由3米高红墙环绕,正门前为长40米,高5米的照壁。吉林文庙的建立是清朝政府对汉文化传入东北地区的认可,汉文化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互通有无的历史见证。吉林文庙的兴建对满汉文化的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p> <p class="ql-block">吉林文庙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古典建筑群,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占地16354平方米。进入正门建筑次序依次是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体建筑构成三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2009年起,吉林市政府动迁了吉林文庙正门前商业和住宅楼,修建了吉林文庙文化广场,并采纳吉林市文庙博物馆的“修旧如旧”建设原则,将文化广场整体撤土方0.6米,恢复了吉林文庙照壁原有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吉林市龙潭山公园(又称龙潭山遗址公园)是吉林省吉林市著名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综合性公园,集森林生态、历史遗迹、宗教文化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森林氧吧:公园依托龙潭山而建,拥有140万株树木,包括百年古树和珍贵名木百余株,森林覆盖率高,被誉为“城市中的森林氧吧”。秋季山色斑斓,形成“五花山”景观。</p> <p class="ql-block">龙潭古池是一处由泉水形成的潭,俗称“水牢”,潭呈长方型,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是1500多年前高句丽北疆古城堡的贮水池。与水牢相距250米处,有一圆形石砌深坑,俗称“旱牢”,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p> <p class="ql-block">吉林市龙潭山公园,又称吉林市龙潭山遗址公园,位于吉林市东部、松花江东岸,因山上有龙潭古池而得名,是一个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龙潭山公园最著名的景观当属“龙潭”,龙潭位于山的西北最底洼处,有板石砌成阶路送出你到潭边。龙潭藏于山洼林荫深处,寒气袭人。龙潭东西长 47米,南北宽22米,潭水呈墨绿色,水面布满浮萍,显得深不可测。</p> <p class="ql-block">龙凤寺古建群:包括清代的观音堂、龙王庙、关帝庙等,统称龙凤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山顶“南天门”(海拔388.3米)及龙望阁可俯瞰松花江环绕的吉林市全景,视野壮阔。</p> <p class="ql-block">龙潭与印月奇观:山上的“龙潭”(俗称水牢)是高句丽时期的贮水池,呈长方形,四壁以花岗石砌成,水深9米,潭水墨绿,浮萍密布。皓月当空时,“龙潭印月”为吉林旧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龙潭山公园以自然生态为基底,融合高句丽军事遗址与清代皇家文化,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兼具历史探索与休闲观光价值。</p> <p class="ql-block">吉林市龙潭山公园,依托龙潭山而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如龙潭古池、高句丽古城堡等,是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尤以冬季风光最佳。</p> <p class="ql-block">龙潭山上植被丰盛茂密,整座山有各种树木 140万株,百年古树和珍贵名木就有百余株。每年一到秋天,那原来绿色的山,转眼就变成了色彩斑斓的五花山了。你看那红的感烈,黄的富有,紫的凝重,绿的深沉,红绿参差,黄紫斑驳,远远望去像一幅重彩油画高悬于天地之间。公园里的林木、牌楼、水榭、亭台都使人心旷神怡,乐不思归,徜徉其间,脚下踏着厚厚的落叶,阳光从林隙间泻下来,一束又一束组成光帘,真是一幅绝妙景色。</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建于公元4—5世纪的古城遗址及水牢、旱牢,还有建于清代的龙凤寺、龙王庙、关帝庙等古建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潭山是吉林市的四大名山之一,龙潭山公园依山而建,是吉林市最大的市区风景名胜公园,也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价值。公园充分利用森林公园优势开展了端午踏青游园会、朝鲜族民俗游园会、滑翔、滑雪、庙会等群众性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江城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龙潭山现已开发出春花、夏荫、秋叶、冬雪四大自然景观。 龙潭古池是一处由泉水形成的潭,俗称“水牢”,潭呈长方型,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是1500多年前高句丽北疆古城堡的贮水池。与水牢相距250米处,有一圆形石砌深坑,俗称“旱牢”,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p> <p class="ql-block">龙潭山上植被丰盛茂密,整座山有各种树木140万株,百年古树和珍贵名木就有百余株。每年一到秋天,那原来绿色的山,转眼就变成了色彩斑斓的五花山了。</p> <p class="ql-block">高句丽山城:山上有公元4-5世纪的高句丽古城遗址,城墙沿山脊夯土碎石筑成,周长2396米,最高处达10米,现存南、北两门及瞭望台。另有“旱牢”(圆形石砌深坑),推测为古代军需仓库或囚牢。</p> <p class="ql-block">吉林美食种类丰富,涵盖了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多民族特色,以及东北地区的传统风味。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延吉冷面、锅包肉、白肉血肠、煎粉等。</p> <p class="ql-block">特色小吃:延吉冷面、煎粉、伊通烧鸽子、鸡汤豆腐串、李连贵熏肉大饼、打饭包、筱筱火勺、烤冷面。</p><p class="ql-block">传统名菜:锅包肉、白肉血肠、清蒸白鱼、砂锅鹿宝、人参鸡汤、雪衣豆沙、松原蒙古族馅饼、溜肉段等。</p> <p class="ql-block">松花湖主要景区:分为五虎岛、卧龙潭、石龙壁等11处景区,74处景点。五虎岛因形似五虎得名,建有观景台和游乐设施;卧龙潭以传说和幽谷溪潭闻名;石龙壁则展现悬崖峭壁的壮丽。</p> <p class="ql-block">42.195公里的赛道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一江两岸,这是一场3万名跑者用脚步丈量的城市史诗,更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山水画卷此刻,让我们跟随航拍镜头重新遇见吉马。</p> <p class="ql-block">最高峰俗称“南天门”海拔388.3米,登峰远眺,江城尽收眼底。山上有一座渤海时期的古城遗址,遗有山城城垣、“水牢”、“旱牢”,城墙凭借山势,沿山脊夯土碎石筑成,墙壁最高处10米,最矮仅1米余。城垣上宽1至2米,基宽10米左右。周长2396米。山城的正南和正北各有一门,东西南北四面都有了望台。“水牢”,亦称“龙潭”,位于山城西北隅最低处,呈长方形,东西长22.8米,南北宽125.75米,深9米多,四周用花岗岩石块砌成,“水牢”是当时山城的蓄水池。“旱牢”,位于山城西南隅的较高处,呈正圆形。“旱牢”直径10.6米,深3米左右,是山城内储备物资的仓库或囚禁犯人的囚牢。山上还有清乾隆时建的观音堂、龙王庙、关帝庙等,统称龙凤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东巡吉林时,曾游览了龙凤寺,祭礼了龙潭,并为观音堂正殿书写了“福佑大东”匾额,封一棵28米多高,挺直无曲、枝叶翦齐的黄婆罗树为“神树”。此后,每年春秋两季,清驻吉林的文武官员在吉林将军率领下,都要到龙潭山祭礼“龙潭”与“神树”。民国年间,“神树”萎残凋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