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了解一点阳江冯盎将军的历史2025.5.27</p><p class="ql-block">寻根问祖,不忘祖训。</p><p class="ql-block">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p><p class="ql-block">1456年前(公元569年)南北朝时期的阳江(良德冯家村),诞生了一位男孩,这位男孩便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弘的后裔—冯盎将军。</p><p class="ql-block">冯盎生于阳江,葬于阳江。因此冯盎被阳江冯氏家族奉为始祖。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了。</p><p class="ql-block">冯盎(569~646年,77岁),字明达,高州良德(今广东省高州市)人。隋唐时期大臣,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夫人之孙,石龙太守冯仆之子。</p><p class="ql-block">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朝,授上柱国、高州总管、耿国公。平定罗窦各洞獠民反叛,受到唐太宗的夸赞。勤勉清明,深受百姓和部下的爱戴。</p><p class="ql-block">贞观二十年(646年),去世,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p><p class="ql-block">冯盎是一位历史名人,冯盎本是五胡十六国北燕君主冯弘的后裔。涉及从407年五胡十六国北燕建立开始至646年冯盎去世这240年,历史跨度比较长。要了解冯盎的历史,首先从他的祖宗开始,其次还要简单了解五胡十六国(北燕)、南北朝、隋朝和唐朝的历史(这点将放在文章最后介绍)。</p><p class="ql-block">1、北燕南渡</p><p class="ql-block">据唐魏征《隋书 谯国夫人传》载:融本北燕苗裔,初,冯弘之投高丽也,遣融大父(祖父)业以三百人浮海归宋,因留子新会。公元436年,五胡十六国的北燕(辽宁朝阳)为强大的北魏所灭,北燕末帝冯弘一把大火烧了国都龙城(今朝阳老城),率北燕臣民逃往高句丽。公元438年,冯弘为高句丽王高琏所杀,北燕灭亡,几个儿子各奔东西,有一支归顺北魏,成为北魏名门,另一支有300人,于437年受命在冯业的统领下,从海边登船逃难,浮海万里,投奔南方当时与北魏为敌的刘宋王朝。冯业被刘宋朝廷封为怀化侯,授罗州刺史,居新会。被后世冯氏奉为岭南开族始祖。史称“北燕南渡”。</p><p class="ql-block">冯融,冯融即冯业之孙,汉族人,北燕王冯弘的后裔,南朝梁罗州(今化州)刺史。他具有远见卓识,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娶高凉俚族大首领冼氏女冼英为妻。冯冼联婚,是汉族高级地方行政长官与俚族大旨领的政治联合。从此顺利推行中央政令和先进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冯融是6世纪岭南安定团结、社会发展政治局面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冯盎,从他祖母冼夫人602年去世起算,继承冼夫人统治岭南地区44年(602-646年),加上冼夫人在位67年(535-602年),冯冼家族统治岭南地区已有111年历史。</p><p class="ql-block">2、冯盎家族成员</p><p class="ql-block">先了解一下祖宗十八代排列顺序:</p><p class="ql-block">上九代: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始祖(鼻祖)。</p><p class="ql-block">下九代: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p><p class="ql-block">冯盎祖宗</p><p class="ql-block">远祖:冯和,元皇帝(冯跋追赠)</p><p class="ql-block">太祖:冯安,宣皇帝(冯跋追赠)</p><p class="ql-block">烈祖:冯弘(昭成帝),十六国时期北燕末代君主【冯弘之兄:冯跋(文成帝)、冯素弗。冯跋为十六国时期北燕第二位君主】</p><p class="ql-block">天祖:冯业,刘宋朝迁封怀化侯,授罗州刺史。</p><p class="ql-block">高祖:一说冯刿,一说冯诚。都无历史记载。</p><p class="ql-block">曾祖:冯融,官至罗州刺史。</p><p class="ql-block">祖父:冯宝,官至高凉太守(祖母,冼英,冼夫人,谯国夫人)。</p><p class="ql-block">父亲:冯仆,官至石龙太守。</p><p class="ql-block">冯盎: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冯盎之兄:冯魂、冯暄。冯暄为罗州刺史)</p><p class="ql-block">儿子</p><p class="ql-block">冯盎有三十个儿子:</p><p class="ql-block">冯智戣,冯盎长子,官至高州刺史。</p><p class="ql-block">冯智戴,冯盎次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官至高州刺史。</span>左武卫大将军。</p><p class="ql-block">冯智?,冯盎三子。</p><p class="ql-block">冯智彧,官至东合州刺史。</p><p class="ql-block">冯智玳,官至恩州刺史</p><p class="ql-block">孙子:冯君衡,冯智玳儿子,任潘州刺史。</p><p class="ql-block">曾孙:冯元一(高力士),冯君衡儿子、冯智玳孙子。</p><p class="ql-block">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唐代著名宦官。冯盎曾孙、冼夫人第五代孙。</p><p class="ql-block">3、冯盎大事年表</p><p class="ql-block">569年,冯盎出生于高州良德(南朝陈时期557~589年)</p><p class="ql-block">590年(21岁),少年时很有谋略,英勇善战。冯盎以祖辈功勋而受任宋康县令(今广东阳西)。</p><p class="ql-block">591年(22岁),590年番禺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包围广州,冼夫人派冯盎与隋朝大将军鹿愿的部队会合,击败王仲宣。隋文帝因冯盎平叛有功,任命他为高州刺史。</p><p class="ql-block">601年(32岁),潮州、成州等五州的僚人造反,隋文帝下诏命令冯盎平叛。叛乱平息后,隋文帝任命冯盎为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p><p class="ql-block">611年(44岁),跟随隋炀帝杨广出征辽东,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p><p class="ql-block">618年(49岁),隋朝灭亡,冯盎返回岭南,拥兵守土,保境防乱。(隋朝581~618年)</p><p class="ql-block">622年(53岁),归顺唐朝,统管八州。唐高祖李渊在冯盎的辖地设置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今广东阳江)总管,封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唐朝618年—907年)</p><p class="ql-block">627年(58岁),送子入朝,忠于朝庭。冯盎与谈殿等人互相争斗,很久没有入朝。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p><p class="ql-block">唐太宗李世民半信半疑,宰相魏征建议唐太宗派使者慰问冯盎,试探冯盎。冯盎则让他的儿子冯智戴随着使臣返回朝廷,以表忠心。</p><p class="ql-block">631年(62岁),冯盎进京朝见唐太宗,唐太宗设宴接待,赏赐给冯盎非常丰厚的物品。不久,罗窦各洞的僚民造反,唐太宗下令冯盎平叛。冯盎连发七箭,射死敌军七人,僚人落荒而逃。唐太宗夸赞冯盎的平叛功劳,下令派冯智戴返回岭南省亲慰问,赏赐财物不可胜数。</p><p class="ql-block">646年(77岁),冯盎病逝于任上,朝廷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p><p class="ql-block">4、关于冯盎的出生地</p><p class="ql-block">冯盎(569~646,77岁)</p><p class="ql-block">冯盎出生于南北朝时期南朝高州良德(今广东省高州市)。南朝时期高州即是现在的阳江,故冯盎是阳江人。冯盎被阳江冯氏家族奉为始祖。</p><p class="ql-block">公元646年(贞观20年)冯盎卒于任上,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葬于现在的阳江市江城区北山东花村后面。</p><p class="ql-block">冯盎的祖父冯宝,担任高凉太守时与冼夫人结婚后,落籍冼夫人的故乡——良德县,并在旧城村内择地建居,称冯家村。后来有些史籍说冯宝是高凉郡人,或者说是高凉良德人。</p><p class="ql-block">冯盎出生良德(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少时也跟随祖母冼夫人居住在旧城村, 旧城村距离良德县城35里。</p><p class="ql-block">冼夫人故乡:高州长坡镇雷垌村</p><p class="ql-block">冯宝故乡:高州长坡镇旧城村</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现在茂名市辖茂南区、电白区2个市辖区,代管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3个县级市。</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的高州与高凉</p><p class="ql-block">据南北朝时期载,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设高州,下辖高凉郡、杜陵郡、宋康郡等郡,改安宁县为高凉县。高州州治、高凉郡治、高凉县治皆在今江城,高州管辖今阳江市、恩平市及茂名市的大部分地方。</p><p class="ql-block">隋文帝杨坚开皇十八年(599年),在今阳江地新设阳江县,此为阳江县得名之始。</p><p class="ql-block">从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我们可以查到,南北朝、隋朝的高州即是阳江境地。辞典上说:高州,南朝梁大通中置(大通是梁朝一个年号),治所在高凉县(今广东阳江市西),大业二年改为高凉郡,唐武德四年复改为高州,贞观二十三年移治良德(今广东高州市东北)。辞典解释得很清楚,唐以前,高州就是阳江,唐贞观二十三年后,改移到良德,现在的高州就是从此来的。</p><p class="ql-block">高凉,是古代岭南一个极为重要的古郡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设合浦郡时所置,是合浦郡五个属县之一,县治址在今高州长坡一带。今之恩平、阳江、阳春、电白、茂名、高州、化州、吴川皆其属地。</p><p class="ql-block">5、阳江市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公园简介</p><p class="ql-block">冯盎原葬在今阳江城北山东花村后面,鉴于该墓具重大历史文化价值,阳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冯盎将军陵园另行选址迁建,并拨出专款,社会贤达亦纷纷踊跃捐资。</p><p class="ql-block">公元2007年重阳,将军新冢得以奠基,2008年10月7日重阳节,陵园首期工程即墓体建设及冯盎将军骨髓迁葬仪式顺利完成。</p><p class="ql-block">阳江市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公园位于阳江市江城区双捷镇乐安村的罗琴山脉的月亮岭。325国道边白银中桥南侧,距市中心20公里。占地面积600多亩。2007年7月28日动工,至2014年9月15日大门口牌坊落成,前后共8年,耗资1.5亿元。</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15日 冼夫人冯盎将军文化公园牌坊落成。统称“高凉文化大观园”,是阳江市廉政教育基地和对外开放旅游区。</p><p class="ql-block">冯盎将军山自2009年4月28日第一期竣工开始接待拜祭活动。统计至2025年5月2日止(含疫情3年),共接待海内外全国各地815批次。共105万3753人。</p><p class="ql-block">6、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五胡十六国(北燕)、北燕三位国君以及南北朝简介</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p><p class="ql-block">1夏、2商、3周(西周、东周)、4秦、5汉(西汉、东汉)、6三国(曹魏、蜀汉、东吴)、7晋(西晋、东晋)、8五胡十六国、9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10隋朝、11唐朝、12五代十国、13宋(北宋、南宋)、14辽朝、15西夏、16金朝、17元朝、18明朝、19清朝。</p><p class="ql-block">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135年)</p><p class="ql-block">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始于304年成汉与汉赵(又称前赵)的建立,终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这一时期,由匈奴、鲜卑、羯胡、氐、羌五个族群在北方和西南地区建立了众多政权,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和夏16个政权,因此得名“十六国”。</p><p class="ql-block">简单记法为: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p><p class="ql-block">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国时期高云、冯跋、冯弘建立的政权。历三主,共29年。</p><p class="ql-block">1、慕容云,北燕开国国君</p><p class="ql-block">2、冯跋,北燕第二位国君</p><p class="ql-block">3、冯弘,北燕末代国君</p><p class="ql-block">高云(?~409年),字子雨,高句丽族,北燕开国国君(407年~409年在位2年),后燕惠愍帝慕容宝养子。正始三年(409年),为宠臣离班、桃仁所杀,谥号惠懿皇帝。</p><p class="ql-block">冯跋(?~公元430年),十六国时期北燕第二位君主(文成帝),字文起,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岳良村)人。</p><p class="ql-block">409~430年在位21年,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p><p class="ql-block">注:北燕故都--龙城(今辽宁朝阳)</p><p class="ql-block">冯弘(?~438年),字文通,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岳良村)人。十六国时期北燕第三位(末代)国君(昭成帝),文成帝冯跋之弟 。430-436年在位6年。</p><p class="ql-block">冯跋在位时,担任司徒、录尚书事,受封中山郡公,辅弼朝政。冯跋死后,冯弘逼冯跋儿子冯翼自杀,自立为君,年号大兴。</p><p class="ql-block">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兵临城下,冯弘逃往高句丽。两年后,被高句丽国王杀死。</p><p class="ql-block">注:高句丽是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p><p class="ql-block">南北朝(420年—589年,16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p><p class="ql-block">北朝(439年—581年,142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p><p class="ql-block">北魏(386年—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p><p class="ql-block">386年,代国王族拓跋珪在淝水之战打败前秦符坚,建立北魏王朝。</p><p class="ql-block">南朝(420年~589年,169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四个正统王朝的统称,包括宋、齐、梁、陈四个王朝。</p><p class="ql-block">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并与北方胡人建立的五个政权对峙。</p><p class="ql-block">刘宋(420年~479年,59年),是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p><p class="ql-block">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废除晋恭帝,东晋灭亡,建立刘宋。</p><p class="ql-block">隋朝(581年—618年,3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终结了中国持续近三百年的分裂混乱局面。由北周外戚杨坚建立。</p><p class="ql-block">隋文帝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581-604年在位23年。</p><p class="ql-block">隋文帝杨坚是科举制度的创立者。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p><p class="ql-block">唐朝(618年-907年,289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由李渊建立。</p><p class="ql-block">隋朝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p><p class="ql-block">李渊(566-635年,69岁)是唐朝的开国皇帝,618-626年在位8年。</p><p class="ql-block">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p><p class="ql-block">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649年,51岁),是唐朝第二位皇帝,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p><p class="ql-block">626-649年在位23年。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