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研学:探询历史脉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分针,秒针

<p class="ql-block">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锦山第三中学特地组织初一同学进行博物馆研学。</p> <p class="ql-block">  5 月 27 日,初一 14 班全体同学怀揣着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好奇,走进了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和赤峰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研学之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多种多样的展品清晰地勾勒出契丹人的起源、成长、建立政权直至消亡的发展历程,并诠释了辽政权通过各种制度的实行,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的史实。</p> <p class="ql-block">  通过民族交流交融,契丹人在文化、艺术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参观结束,盖纪念章,准备前往下一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赤峰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赤峰博物馆共四个展厅,展示了赤峰地区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诞生红山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到元、明、清时期民族大交流,农牧交错,民族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元文化,成为今天赤峰地区文化的主根脉。</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的小讲解员们如同穿越时空的文化小使者,用充满力量的声音点亮了千年文物!他们昂首挺胸的仪态,像青铜器般庄重;清脆响亮的解说,如玉磬声般悦耳;灵动的眼神互动,让沉睡的文物焕发新生。从精心设计的趣味问答,到将复杂纹饰比作“青铜器上的表情包”的奇思妙想,同学们的语言架起了古今对话的桥梁。他们不仅是历史的复读机,更是文明的扩音器——这份捧着讲解稿反复练习的执着,这份向参观者鞠躬说“谢谢聆听”的真诚,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最美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博物馆,是文化的传承地和精神的栖息地。</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随时随地感受着这份传承,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在感悟中汲取力量。</p> <p class="ql-block">愉快的研学之旅结束,返程!</p> <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研学活动,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我们相信,这段经历将会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期待未来还有更多这样的研学活动,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探索中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