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探真味 以研促教共成长

D

<p class="ql-block"><b> 新和县丽水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b></p> <p class="ql-block">  语文,宛如滋养心灵的潺潺清泉,亦如启迪智慧的神秘钥匙。为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路径,2025年5月27日,新和县丽水小学语文组开展了以共研“文学阅读与语言表达”的融合之道及语文教学有效方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周阳、马宣两位老师分别以《母鸡》、<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不能失信》</span>为课例,探索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路径,全体语文教师参与研讨,共研教学新策略。 </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我校党员教师周阳执教的四年级下册《母鸡》一课,周老师从识记字词教学开始就渗透了自己的巧思,有目的的将生字词分行安排,与课文内容相联系,使学生在掌握生字词读音的同时,又对老舍笔下母鸡的形象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在课文内容教学中又开展小组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选择母鸡的一个方面深入思考并汇报。课堂教学环节紧凑,紧扣文本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变化。通过朗读、讨论,有效调动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高。教学中周老师注重朗读与表达结合,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马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第21课《我不能失信》,马老师以新课标理念为引领,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时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并回顾已掌握的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其次,让学生默读课文,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最后,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人物(宋庆龄)的可贵品质。整个教学过程线索清晰,目标明确,从感知到品味再到拓展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观课结束后,语文教研组举行了微型课展示活动,旨在通过课堂观摩,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宋茂铃老师带来《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范例。课堂以“猜猜他是谁”趣味互动导入,通过“抓特点—选事例—巧表达”三环节展开,借助情境创设、片段对比、即时练笔等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物描写技巧。短短15分钟,教学目标明确、环节紧凑,展现出创新的课堂驾驭能力。滕琴玲老师带来的《荷叶圆圆》以“夏日荷塘”情境导入课堂,通过生动的荷叶图片、轻快的儿歌律动,巧妙运用角色扮演、动作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化身“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趣味互动中体会荷叶的生机与伙伴们的欢乐。崔玉江老师的《杨氏之子》紧扣单元语文学习要素,围绕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在熟读基础上读懂意思,进而具体感悟杨氏子的“甚聪惠”,同时让学生深入感受语言的精妙、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课堂是学生思维的阵地,观课议课是教师的思维阵地。微型课结束后组内教师围坐共研,让思维在交流中绽放火花。大家对周老师教学环节的精巧设计以及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周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小组讨论、语句研读等方式,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老师们认为马老师通过情境朗读、关键词句品析,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诚信内涵,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落实了“思维提升”。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如进一步加强对思维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辨表达能力;加强分角色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精准把握人物语气、神态,并给予更多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此次语文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微型课展示和评课议课交流,老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将继续以研促教,不断探索创新,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懈努力,让语文课堂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学校将持续推进课堂深耕活动,以研促教,让课堂成为师生共赴的成长之旅!</p> <p class="ql-block">供稿:邓晓艳</p><p class="ql-block">初审:杜慧</p><p class="ql-block">复审:张奎</p><p class="ql-block">终审:王玉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