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活动面面观

W.

<p class="ql-block">让我们走进黎族文化展厅,感受黎族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黎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最具特色的热带海岛山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地域性、民族性十分鲜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块“活化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冲击之下,黎族传统文化濒临失传,对黎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已迫在眉睫。在我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黎族传统文化已有多项成功入选省级、国家级以及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p> <p class="ql-block">走进黎族文化综合展</p> <p class="ql-block">56个民族56支花,56支民族之花争妍竞艳,荟萃成璀璨多姿的中华文化大观园,其中在热带宝岛海南岛也盛开着一支民族之花——黎族。</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黎族协会学生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2005年,海南黎锦传统纺染织绣技术申请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p><p class="ql-block">2006年,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在海南考察后对黎锦做出如下评价</p><p class="ql-block">“海南黎族人民的纺织技术对于当地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急需保护;黎锦技艺是当地独立的、纵向结合的经济的一部分,纵贯从植物采集到纺、织、绣一直到穿着;踞织腰机、絣染织法、龙被、双面绣技艺的繁复以及其它黎族纺织品,都记录着黎族人民悠久的文化活动和社会结构。”</p><p class="ql-block">因此,黎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于它在社区文化生活(节庆、礼节、仪式等),它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其它民族的人们堪称自立自足的楷模,黎族各群体要不惜任何代价地保护该遗产。</p> <p class="ql-block">黎族龙被,史书称之为“崖州被”、“广幅布”,黎族民间称为“大被”,是黎族织锦工艺中最为璀璨的一朵奇葩。黎族织锦龙被(广幅布)早在汉代已驰名,它是黎族历代向朝廷进贡的珍品之一,是一种富贵的象征。从明代中期始,黎族龙被明显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把汉文化中标志性的元素融入龙被图案的形象构成中,出现了大量文字图案和龙凤呈祥、八仙、八卦、麒麟等汉文化图案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了前期纯黎族文化题材的面貌。从清代至民国,龙被织绣技艺发展达到最高峰。</p><p class="ql-block">黎族传统织锦龙被主体花纹图案构图均衡,对称和谐,绚丽多彩,雍容华贵。龙被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化内涵深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四大工艺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树皮布是人类早期的无纺布,它以树皮为原料,经过石拍或本制成型以后制成的黎族人用来制作树皮布的树种主要是箭毒树(即俗称见血封喉树)、构树、黄久树和厚皮树等、中厚皮树最受黎族人喜爱。树皮布制作过程中经历了扒树皮、修整、浸泡、脱胶、敲打、漂洗、晒干、拍打等多道工序,而后将制成的树皮布料用以制作被子、垫子、衣服、帽子甚至织机腰带等。</p><p class="ql-block">2006年,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434:项目名称: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项目类别:传统手工技艺;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编号:11184。</p> <p class="ql-block">黎族因地域、生活习俗及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分为哈、杞、润、美孚和赛五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的服饰各有特色。黎族妇女服饰种类繁多,款式多样,服饰图案更是多姿多彩,体现了多元的文化特色和审美情趣。黎族妇女服饰有盛装和常装两种,盛装雍容华丽,并配有骨质和银质饰品,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黎族妇女服饰异彩纷呈,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p><p class="ql-block">黎族服饰以女装最为瑰丽多姿,每个方言妇女服饰都各有特色和风格,女子上衣有两类,一类是对襟、无纽上衣,一类是贯首衣。两类上衣的下摆、衣背、袖口等都绣有精美的图案;下衣均穿织有图案的筒裙。服饰图案以人纹和动物纹为主,花草纹和几何纹为辅。妇女绾髻于脑后,头戴有精美图案头巾或黑色头巾,并插有骨质、银质、铜质等头钗,配戴款色各异的耳环。</p><p class="ql-block">黎族服饰体现了热带风情和海岛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黎陶作为黎族地区的文化产物,携着古朴的气息在海南岛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代代传承着。其基本上保留了陶器的初始状态:最原始的方法,最原始的工具、最原始的工艺……,我们能想到的最原始的形态,在这里都可一一呈现。宛如人类刚刚发现尼土可以做成陶器的初始阶段,俨然是陶器原始制作工艺的“活化石”,从而成为受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产。</p><p class="ql-block">黎陶主要可分为四个形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泥条盘筑制陶、白沙黎族自治县的泥片贴筑制陶、东方市(原东方黎族自治县)的长条泥片盘筑制陶及款式多样的三亚天涯土陶。</p> <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黎族民族文化的历史文化介绍。</p>